理论教育 优化滇中城市群的对外开放平台体系

优化滇中城市群的对外开放平台体系

时间:2023-06-1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滇中城市群要识大局,观大势,抓大事,主动适应“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云南)自由与贸易区建设和RECP框架协议约定,加快建立以口岸通道和边境经济区为依托的对外开放平台体系。同时,联动中国(云南)自贸区德宏片区、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等边境开发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外向型经济合作平台体系。

优化滇中城市群的对外开放平台体系

滇中城市群是我国陆路(主要指铁路和公路)连接南亚东南亚国家最近的城市群,是中国向西南开放的重要桥头堡。2015年3月,国家发改委、外交部商务部联合发布《推动共建丝绸之路经济带和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愿景与行动》,明确云南在“一带一路”建设中的定位和对外开放的重点,即“发挥云南区位优势,推进与周边国家的国际运输通道建设,打造大湄公河次区域经济合作新高地,建设成为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2019年8月,经国务院批准,中国(云南)自由贸易试验区开始设立,分设昆明红河德宏三个片区,其中前两个(昆明、红河)片区在滇中城市群规划区域范围内。三个片区的共同任务是落实国家沿边开放战略,打造连接内陆腹地和南亚东南亚的互联互通重要节点,加快建设中国面向南亚东南亚辐射中心,成为支撑国家沿边开放的前沿。2020年11月15日,包括中国在内的亚太15国正式签署《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英文简称:RECP),该协定的实施意味着中国与东南亚国家的贸易规模将进一步扩大,东盟作为中国第一大贸易伙伴的地位将进一步巩固和提升,中国与东盟在各自经贸格局中影响力将会进一步彰显,我国在经济全球化世界产业链供应链中的优势地位将进一步增强。滇中城市群要识大局,观大势,抓大事,主动适应“一带一路”建设、中国(云南)自由与贸易区建设和RECP框架协议约定,加快建立以口岸通道和边境经济区为依托的对外开放平台体系。云南与越南、老挝、缅甸三国接壤,边境线长4060千米,在全国9个边境省(自治区)中排名第一。其中与越南、老挝、缅甸边境线分别为1353千米、710千米、1997千米。目前,云南省全省有25个国家级口岸,100多个边民互市通道(边贸互市点)。国家级口岸中有19个陆路口岸,2个港口口岸,4个航空口岸;其中6个连接越南,2个连接老挝,11个连接缅甸,昆明、西双版纳丽江和芒市4个航空口岸和思茅港、景洪港2个港口口岸分别面向多个国家和地区。以上口岸是云南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前沿和窗口,也是国家西向开放的重要通道,在滇中城市群发展对外交往关系、与南亚东南亚国家乃至全球开展友好合作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为边疆稳定、云南发展和国家安全做出了举足轻重的历史性贡献。但是,相对于4060千米的边境线、全方位沿边开发开放和支撑“一带一路”建设现实需要,云南口岸存在总体数量不足、软硬件配套不足和货物、人员、交通工具吞吐量不足,以及连接口岸的公铁道路等级总体偏低、运行不畅等“短板”,制约了滇中城市群对国外市场的影响和国际经贸合作的进一步拓展。我国口岸建设有严格的审批程序,通常一类口岸由国务院审批,二类口岸由省级地方政府审批。新增口岸和对现有口岸、通道扩能升级,以及安排专职人员编制和全面提升口岸管理队伍素质等工作的政策性强,需要逐步突破推进。滇中城市群要加速推进连接国门口岸的交通基础设施建设,完善出入境综合交通运输体系,充分利用连接越南、老挝、缅甸的现有公路、铁路、水路和空中运输通道,拉动国际贸易国际旅游、国际投资和消费提质换挡,着力提升滇中产业集聚区(滇中新区)和昆明、红河两个综合保税区的现代化、高端化和国际化水平。同时,联动中国(云南)自贸区德宏片区、瑞丽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勐腊(磨憨)重点开发开放试验区、中老磨憨—磨丁经济合作区等边境开发区和跨境经济合作区,构建特色鲜明、充满活力的外向型经济合作平台体系。配合商务部和省级主管部门落实CEPA[1],切实履行协定的义务,结合实际制定CEPA框架下的开放措施并组织实施。利用香港、澳门在国际金融和贸易上的优势加强交流合作,学习港澳和东部发达地区发展外向型经济的好经验好做法,聚焦有序市场,积极打造国际化营商环境。(www.daowen.com)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