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城市规划建设的理念

城市规划建设的理念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按照佛山市新的城市总体规划,紫南被列入禅城新区建设的范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后,按照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禅城新区规划的要求和潘柱升的构想,用城市化的理念编制了紫南村建设规划,划定了工业、行政与服务业、教育、村民住宅、园林绿化等若干个功能小区,实行高起点一步规划到位、高标准分步建设的方针。

城市规划建设的理念

基本理念

面对城市化快速推进的新态势,考虑到紫南村的特殊地理位置,我们必须立足当下,着眼长远,适应城市建设发展和管理的大趋势,本着对紫南全体村民负责、对紫南历史负责、对紫南子孙后代负责的态度,搞好紫南的规划和建设。既要符合城市规划这个大局,让紫南融入城市,又要保护好紫南基本的地形地貌,保留住紫南岭南水乡的特色,让人们望得见绿树,看得见绿水,记得住乡愁;既要让村民融入城市生活,享受现代文明,又要让村民远离“城市病”,过上建筑疏密有致、村容村貌整洁、耕地种植有序、河涌绿水绕村、村庄风景如画的田园式乡居生活。

按照佛山市新的城市总体规划,紫南被列入禅城新区建设的范围。新一届村“两委”班子上任后,按照佛山市城市总体规划、禅城新区规划的要求和潘柱升的构想,用城市化的理念编制了紫南村建设规划,划定了工业、行政与服务业、教育、村民住宅、园林绿化等若干个功能小区,实行高起点一步规划到位、高标准分步建设的方针。(www.daowen.com)

率先建设村级中心区。村级中心区包括村部办公楼及周边约1.5平方公里的范围,涵盖了行政、教育、文化和服务行业等功能区,是紫南的政治、经济和文化教育中心,是紫南连接外界的交通枢纽,是全体村民集中活动的重要场所,也是外来人了解紫南、认识紫南、观察紫南的窗口,是紫南村的“脸面”。村“两委”将其作为优先建设的重点,在这一片布局了村委会办公楼、家庭服务中心、小学和幼儿园、紫南赋文化广场、文体活动中心、紫南书院等建筑。

实施村庄提升改造工程。党的十八大提出了建设美丽乡村的要求,广东省和佛山市积极部署落实美丽乡村建设工作。紫南村迅速行动,启动了美丽乡村建设工程。紫南村原有状况与美丽乡村建设的要求差距较大,必须进行提升改造。因为涉及面积较大、需要投入资金多,提升改造工程不可能同时铺开,必须先行试点。在充分考虑现有条件和广泛征求意见的基础上,村“两委”决定在村头村和充美村先行试点,摸索经验。村头村是紫南村下辖的一个自然村,也是佛山“百村升级”计划中首批特色古村落之一的自然村。为了保护村内的传统古建筑,传承岭南文化,由紫南村委会、村头村内的四个村民小组及辖区企业家共同出资1400万元,对村头村进行了首期改造升级:新建了一条宽十米、全长1.1公里的环村大道;填埋了旧河涌,挖建了一条环村新涌;新修了六个休闲公园;新增绿化面积15000平方米,建设了一个有800个标准化停车位的停车场;对村内的一些祠堂、古民居等历史建筑重新进行了修葺,使之重放异彩。村民们对环境提升改造表示出极大的热情,纷纷自发捐款予以支持,仅村头村进村处的一块功德碑上就镌刻着238户家庭捐款者的姓名,共计捐款358.6万元,其中梁其一家就捐款70万元。充美村“美村”提升工程主要集中对村内房屋进行外立面统一升级改造,结合本村特色,对村中年久失修的私人房屋乃至危房均统一铺贴外墙砖,安装铝合金窗和不锈钢门;村属厅堂全部铺贴仿古青色外墙砖;村中凡是超20平方米以上的杂草地都改造成错落有致、具有岭南水乡风格的庭院,这些庭院统一铺上仿古清水砖,庭院中种上各种鲜花绿树。村内新建的桥梁也都统一按照岭南水乡风格设计建设,使其与村内庭院相互映衬、相得益彰。对原来的公园加以改造,经改造的公园除了保留原来的凉亭,还新增了许多古典元素,而当中的大门、围墙、窗栏等更是充满了江南园林式风味。在园林公园南面还新建了一个湖心公园,建有瞭望台、长廊和苏式小桥。这项“美村”提升工程完成后,村头村和充美村看上去整齐清洁、生气盎然,亭台楼榭错落有致,祠堂书院古香古色,河涌绕村绿水荡漾,村头游园郁郁葱葱,村中绿树成荫鸟语花香,村间小道笔直整洁,健身广场早晚热热闹闹,既彰显了岭南水乡的特色,古香古色中又蕴含着诸多现代元素,充满诗情画意。谁能想像这里不是公园,只是紫南村的两个普通村庄?两个试点村庄的提升改造工程完成后,极大地改善了村民的居住环境,提升了村民的幸福指数,得到了村民的普遍认可。各村民小组要求进行提升改造的呼声越来越高,积极性空前高涨,这也与后来上级倡导的美丽乡村建设要求高度契合。与此同时,对通往居民区的道路进行了改建和完善,建设标准化公厕26座。从2008年起,紫南村每年投入村庄提升改造的资金都在1000万元以上。随着集体经济实力的不断增长,这类投入力度也明显增加,2016年达到了6500万元。党的十九大后,根据上级的新要求和村民对美好生活向往的新期待,紫南村加大了提升改建村居环境的力度,2017年又投入1.1亿元,对石邱、石井、石陆、格塘、东岗、澳边等村进行了环境提升改造。全村修建亭台榭阁40余处,并请文人墨客为亭子取名撰联。这些亭台榭阁既装点美化了环境,增加了文化氛围,也是村民和游客休闲歇息的理想场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