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人力车时代的代表性传承——曾绍成的故事

人力车时代的代表性传承——曾绍成的故事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说曾绍成是人力车时代的活化石,是因为他从1938年至1956年拉了18年的黄包车,在民国兵荒马乱之时能生存下来,可见他已有很好的本领了。时过境迁,半个世纪前的曾绍成老的哥,在今天依然是我们敬重的榜样。1966年1月24日,曾绍成为自己的工作情况做了一份“自我鉴定”,按当时程序的要求,在王家分队做出曾绍成的鉴定前,其本人须评审前先向组织汇报。这时曾绍成已经58岁了,这张填写也是发现他填表的最后一份了。

人力车时代的代表性传承——曾绍成的故事

说曾绍成是人力车时代的活化石,是因为他从1938年至1956年拉了18年的黄包车,在民国兵荒马乱之时能生存下来,可见他已有很好的本领了。1956年6月15日,曾绍成被首批转入成都市人力三轮车管理所当公营三轮车的驾驶员,驾驶的第一辆人力三轮车车号是公字-0427,其车照560293,他填写的第一张表格是1956年6月24日的《成都市人力三轮车驾驶员登记表》(见图6-1),表上贴有黑白寸照,盖有红印私章。如果当初的曾绍成没有过硬的各方面良好素质,不可能过五关斩六将般的当上公营车驾驶员,而且一干又是14年。曾绍成的前后两段从业历史相加整整32年,你能不说他是这个老的士行业的活化石吗?

曾绍成是四川华阳人,他本人不仅是成都老的士行业的活化石,而他姓曾的大家庭,也是个拉人力车的大世家了。他的舅父王麟祥也从民国时期拉着黄包车跨入新成都后,被政府安置转岗到了四川机械厂当工人;他的二弟曾德成、三弟曾直修分别小他8岁和10岁,但也如他一样,在成都民国时期靠拉黄包车生活,在新中国成立后,也被安排转岗到宝成铁路段去工作了。也就是说,只有曾绍成最爱成都这个老的士行业,一干32年,把自己炼成了活化石。

1958年,在成都三轮车管理所的下面,又分别成立了成都东城区和西城区三轮管理站,曾绍成于当年被分配到了成都东城区三轮车管理站第三中队六分队三组工作,其第三中队的六分队也叫王家分队。在1960年,曾绍成由于工作业绩突出、群众拥护,也当上了不脱产的管理干部,即王家分队的财务员和财金小组长。除坚持驾驶三轮车上线营运外,他还要对分队的各位驾驶员的营运收入进行催缴和做财务相关业务工作,多年毫无差错。据曾绍成方方面面的文字资料显示,从20世纪60年代以来,他几乎年年评为先进生产者,其鉴定和评比材料在今天读来,也让人肃然起敬,当然,那个时候的文字材料无不有着那个时代的烙印,可谓“一读老材料,梦回五十年”。

图6-1 1956年的成都市人力三轮车驾驶员登记表

1963年6月28日,曾绍成所在的三组组长栗秀海在他上年工作表现鉴定是这样描述的:“经过学习以后,能够正确地执行运作,对乘客态度很好,对产妇是随叫随拉,积极为产妇服务,不挑双抛单(意思是不选双人客而嫌弃单人客),对同志的关系搞得很好。”

1965年3月24日,三轮车城东王家分队再次提出了曾绍成同志的材料,评定他上年度的先进事迹,其材料这样说:“曾绍成同志担任财经组长,从未发生过错差,做到了上下清、交清、结清。在服务工作上,不看人说话,不讲客观,有求必应,随叫随到。一次由东丁字街送一位急病到省医院,那时已深夜二点钟了,天下着大雨,但他还是平安地把病人送到了医院,病人感谢不已,从而更加体现了该同志高尚的共产主义风格和工人阶级的本色。”笔者在这段文字的写作过程中,同样被我们城市的这位老的哥的人生观和服务观所感动着。那感动我的东西,仿佛一下子压缩了时空,猛然穿越到了身边,活现的事迹犹如刚刚发生。

王家分队做出的曾绍成同志先进材料,在写作上也是相当出色,其材料的后半部分把曾绍成事迹归纳成了“四好一敢”。那就是:思想政治好、服务态度执行运价好、安全卫生爱护车辆好、上缴任务完成好;敢于同坏人坏事做斗争。大家看看吧,有这样的一位曾绍成同志,能不被评为先进吗?(www.daowen.com)

1966年2月13日,王家分队要再次评定曾绍成为1965年度先进生产者,在其工作的小组鉴定材料中有这样的表述:“政治思想挂了帅,年纪大体弱,但经常代(带)病为大家服务,大公无私,如运粮是(食)积极主动多装,有次因车坏了能借别人的车子来完成运粮任务;车辆经常保持清洁,人身衣服做到勤洗勤换。”确实,这时的曾绍成已有53岁了,由于他从1938年来,就在成都的大街小巷里穿行了28年,已不知多少人乘坐过他的黄包车和人力三轮车,而他呢,正如小组鉴定中的“年纪大体弱”。其实,他已患上了的哥职业病,就是慢性胃炎和气管炎,加之在民国时期拉黄包车时曾左脚骨折过,年纪大就常隐痛发作。但曾绍成没告诉同志们,而他的病痛则是在1970年3月15日再次填写职工登记表中,按填表要求,他才无奈般的“暴露”了。

曾绍成的鉴定材料都是他的同志们共同做出的,当我们今天再次读到他的鉴定材料的文字,让我们感到他忘我的为民服务,他心中只有乘客,他不是我们的哥中的英雄,谁又是呢?时过境迁,半个世纪前的曾绍成老的哥,在今天依然是我们敬重的榜样。

1966年1月24日,曾绍成为自己的工作情况做了一份“自我鉴定”,按当时程序的要求,在王家分队做出曾绍成的鉴定前,其本人须评审前先向组织汇报。曾绍成的自我鉴定有五条,第一条是这样:“政治思想与学习:经过学习主席著作《为人民服务》《纪念白求恩》《愚公移山》等后,从思想上提高了认识,明确了为谁服务和只有搞好现时服务工作就是光荣的,从政治上以批评自我批评的武器来团结全体同志、共同进步。”在曾绍成的第四条对自己的服务工作是这样鉴定的,“好人好事:深夜护送病人未收费二次,代病护送病人三次。”曾绍成的这条自我鉴定,我们今天开着出租汽车的现代的哥真该仔仔细细读读,今天的出租汽车是靠石化燃料作为车动力,而曾绍成这样老的哥驾驶三轮车则是靠自己的体力作为动力,他深夜送病人有不收费现象,我们今天的的哥又有什么理由对你的乘客斤斤计较呢?有的甚至还绕道宰客,一想到此,真是丢死人了。

笔者在曾绍成的自我鉴定“代(带)病护送病人的三次”中读到了他的“代病”。在组织上的“代(带)病为大家服务,大公无私”,对他的病是感性的判断,因为曾绍成从不提及自己有什么病,而曾绍成的自我鉴定中“带病”,是他不得已而为之,他真的有病了,胃炎、气管炎和脚踝骨伤折腾着他,最后他于1970年3月15日的一次职工登记表中,终于向组织“坦白”了自己有病。这时曾绍成已经58岁了,这张填写也是发现他填表的最后一份了。

笔者想着,曾绍成应当带着病退休了吧,他也应该退休了,好好养下自己,但是,他当三轮车老的哥的先进事迹却没有退休,不然我们怎么会发现他为民服务的事迹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