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选择两种战略的优化方法

选择两种战略的优化方法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内容之一,就是要选择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运作方式。也就是说,无差异化的产品按照长期预测进行生产和运送,而差异化则根据市场需求作出反应,因此,供应链从差异化开始的部分就是拉动式供应链。对于这些附加值极高的产品,任何备件或库存的存在都将严重影响供应链的绩效,应该采取严格的拉动式供应链战略以降低库存的跌价或贬值风险。

选择两种战略的优化方法

供应链管理战略的内容之一,就是要选择适合企业实际情况的运作方式。拉动式供应链虽然整体绩效表现出色,但对供应链上企业的要求较高,对供应链运作的技术基础要求也较高;而推动式供应链相对较为容易实施。企业采取什么样的供应链运作方式,与企业系统的基础管理水平有很大关系,切不可盲目模仿其他企业的成功做法。

1.推动式和拉动式供应链的优缺点比较

推动式供应链和拉动式供应链都各有其优点及其局限性(见表3-2),并且二者的优缺点之间存在着相当明显的互补关系。例如,拉动式供应链难以实现制造和运输的互补关系,而推动式供应链则可以实现。因此,将推动式和拉动式供应链结合起来形成混合供应链将更为有效。这种混合供应链可以结合它们各自的优点,避免其缺点。

表3-2 推动式供应链和拉动式供应链的优缺点比较

978-7-111-48623-7-Chapter03-7.jpg

2.实施推拉结合式供应链

推拉结合式的混合供应链可以扬长避短,既能有效地响应市场、降低库存,又可以实现规模经济,降低实施难度。事实上,将推拉模式进行结合的供应链运作战略在现实的企业实践中是比较普遍的,只是推拉的比例和程度有所差别而已。

推拉结合式供应链模式在推式和拉式之间分离,把在推动阶段和拉动阶段之间的分界点称为顾客需求切入点。在切入点之前,是推动式的大规模通用化半成品生产阶段,能形成规模经济。生产是按预测进行的,这些中间产品生产出来后,就保持在这种中间状态,将以后的加工装配成型过程延迟。顾客的需求信息在切入点切入生产过程,企业接到顾客的订单后,根据切实掌握的订单信息,尽快将中间产品按顾客的定制要求加工成最终产品,实现快速有效的顾客反应。因此,切入点之后是拉动式的差异化定制阶段。推拉结合式供应链的运作模式如图3-5所示。

978-7-111-48623-7-Chapter03-8.jpg

图3-5 推拉结合式供应链的运作模式

顾客需求切入点的位置可以进行调整。如果把切入点向供应链上游方向移动,顾客的需求信息会更早地切入生产过程,通用化的阶段就会缩短,按订单来执行的活动范围会扩大;如果把切入点向供应链下游方向移动,产品的差异化时间会被进一步推迟,通用化的阶段会延长。企业通常应当根据产品的特点和顾客的要求来确定切入点的具体位置。例如,在建筑业,顾客的要求通常会早在建筑物的设计阶段就被考虑;而在计算机行业,顾客的要求在计算机的装配阶段才被考虑。

同时要指出的是,延迟制造就是这两种供应链模式的整合。延迟制造是由制造商事先生产中间产品或可模块化的部件,等最终顾客对产品的功能、外观、数量等提出具体要求后,才完成生产与包装的最后环节。也就是说,无差异化的产品按照长期预测进行生产和运送,而差异化则根据市场需求作出反应,因此,供应链从差异化开始的部分就是拉动式供应链。

以戴尔公司为例,戴尔公司不通过中间商或分销商来销售产品,而是直接面向顾客。虽然其需求具有较高的不确定性,规模效益也不十分突出,理论上应当采取拉动式供应链,但实际上戴尔公司并没有完全采取拉动战略,否则,它的成本会非常高。如图3-6所示,戴尔公司的供应链包括两个有效环节:一是顾客订购和生产环节;二是采购环节。戴尔计算机的组装完全是根据最终顾客的订单进行的,此时它的运作是典型的拉动战略;但戴尔计算机的零部件供应商是按中长期预测进行生产并制定供应决策的,此时它执行的却是推动战略。也就是说,供应链的推动部分是在装配之前,而供应链的拉动部分则从装配之后开始,并按实际的顾客需求进行。这是一种对上游企业采用推动模式,对下游企业采用拉动模式的混合供应链战略。

978-7-111-48623-7-Chapter03-9.jpg(www.daowen.com)

图3-6 戴尔的推拉结合式混合供应链

3.确定合适的供应链战略

对一个特定产品而言,应当采用什么样的供应链战略,企业是应该采用推动式战略还是拉动式战略或者是推拉式战略?图3-7给出了一个确定与产品和行业相匹配的供应链战略的框架模型。

在实际的供应链管理过程中,不仅要考虑来自需求端的不确定性问题,而且还要考虑来自企业自身生产和分销规模经济的重要性

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需求的不确定性越高,就越应当采用根据实际需求管理供应链的模式——拉动战略;相反,需求的不确定性越低,就越应当采用根据长期预测管理供应链的模式——推动战略。

同样,在其他条件相同的情况下,规模效益对降低成本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果组合需求的价值越高,就越应当采用推动战略,根据长期需求预测管理供应链;如果规模经济不那么重要,组合需求也不能降低成本,就应当采用拉动战略。不妨通过市场需求的不确定性和企业生产规模经济性两个维度来分析适合企业的供应链模式,如图3-7所示。

978-7-111-48623-7-Chapter03-10.jpg

图3-7 供应链战略的框架模型

根据图3-7中两个维度的两两组合,供应链运作模式可以划分为四个象限

象限A:处于这个象限的产品通常具有极高的不确定性,而且生产、安装或分销过程中的规模效应通常不明显。例如,法拉利、劳力士等奢侈品的生产规模通常很小;而飞机、大型发电机等复杂工业产品通常定制化程度很高且安装起来非常耗时。对于这些附加值极高的产品,任何备件或库存的存在都将严重影响供应链的绩效,应该采取严格的拉动式供应链战略以降低库存的跌价或贬值风险。

象限B:处于这个象限的产品通产时尚性很强,市场需求变化非常迅速,但这类产品却又可以通过规模化生产来降低成本。例如,消费电子类、时尚服装类产品的市场价格通常不会太高,但价格衰减的速度却很快。对于这类产品,可以采取前推后拉的供应链运作模式。在顾客需求切入点之前,构成最终产品的各项成本,是制造商最为关注的焦点。这就要求供应链的前端采用推式运作模式,实现低成本、高效率以及规模化生产。而顾客需求切入点之后,则关注如何对顾客订单进行快速响应,以最短的时间对供应链末端采用拉式运作模式,实现最终产品的快速组装和配送,最大化地实现顾客个性化价值和产品时效价值。

象限C:处于这个象限的产品通常市场需求非常稳定且变化不大,但这类产品的生产过程却又存在规模效应不明显的特点。例如,粮食种植、肉类生产等不会因为规模的扩大而降低生产成本,对于这类产品,供应链运作模式也无所谓推拉模式,但在同等情况下,拉式供应链运作模式的效果通常好于推式供应链运作模式

象限D:处于这个象限的产品通常需求量比较稳定但产品形式稍有变化,同时,这类产品的生产存在较为明显的规模效应。例如,啤酒、可乐等软饮料洗发水等日化产品。对于这类产品,前推后拉式供应链运作模式仍然适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