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深度探讨

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深度探讨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嵌入经济全球化网络的程度很深、外向度很高,又正在经历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的特殊时期,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中国经济运行无疑是一次极大考验。2020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扎实做好“六稳”和“六保”,特别提出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能否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是全面恢复生产系统的重要检验,也是中国制造竞争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

问题提出与文献综述:深度探讨

新冠肺炎疫情是2008年金融危机以来乃至二战结束以来世界经济面临的最严峻的挑战,全球疫情快速蔓延,特别是美国、英国、意大利等发达国家的疫情短期内难以实现根本性控制(见图3−1和图3−2),越来越多国家的经济按下“暂停键”。截至2020年5月5日,全球212个疫情国家累计确诊病例357.4万例,死亡25.1万例,[1]受疫情影响经济体的GDP规模超过全球总量的90%,影响的产业链供应链规模超过全球的90%(见图3−2)。中国是国际产业链分工中的重要“枢纽国”以及供应链竞争中的“居重国”[2],根据WTO发布的《世界贸易统计评论2019》统计数据,中国占世界货物出口份额达13.1%,进口份额占全世界的11.0%,是全球生产网络的重要节点和基地,也是亚太地区生产网络的核心枢纽,已全面融入全球生产网络和供应网络之中。当前,全球疫情重心从国内转向国外,对外贸易从供给不足转向需求下降,国际投资从观望止步转向整体收缩,全球产业链供应链面临极大的不确定性,特别是随着欧美确诊病例持续攀升,逆全球化贸易保护主义抬头,美国、日本等实施中国企业撤离或回迁计划,对中国产业链供应链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冲击和史无前例的考验。中国嵌入经济全球化网络的程度很深、外向度很高,又正在经历经济下行压力很大的特殊时期,突如其来的疫情对中国经济运行无疑是一次极大考验。[3]

图3−1 全球疫情重点风险国家每日新增确诊病例数量趋势(www.daowen.com)

图3−2 全球疫情重点风险国家累计确诊病例数量趋势

从学界研判看,全球疫情何时出现拐点,最终演化到什么程度,对全球经济体系的冲击结果会怎样,尚难准确估计和判断,目前存在四个可能性预判:一是从疫情控制时间看,短期内特别是2020年6月之前有效控制疫情的概率比较低,疫情的全球演化仍存在极大不确定性,如果全球经济长时间停摆,世界范围内大宗商品供应链持续吃紧,则有可能导致全球产业链陷入连锁反应式的混乱,世界经济也随之可能滑出合理区间;[4]二是从宏观经济看,在中国经济增速不断下降或者回归常态的过程中突然遭遇不可抗力的疫情冲击,全球产业链突发性中断,世界贸易需求突发性剧降,短期会造成中国经济增速断崖式下滑,特别是局部产业或部分领域的冲击会通过产业链供应链在更大范围内扩散,波及面更大、连锁性更强、修复期更长;[5]三是从外部环境看,全球贸易格局在贸易保护主义浪潮中又进一步遭遇外生性疫情变量,贸易活跃度和规模可能降至历史低点,中间品和资本品出口严重受挫,进而导致部分产品国际生产线停摆,外国企业可能将使用备用生产基地来代替中国的供应缺失,中国制造在全球供应链中的地位遭受冲击[6];四是从国际关系看,这次疫情可能引发全球化共识的分裂,[7]在这次全球疫情快速蔓延中,美国等国家的政客将矛头指向中国的“赔偿论”“担责论”“统计造假论”“甩锅”等恶毒言行一时甚嚣尘上,在一定程度上加剧了原有国际格局、世界秩序和产业布局的对立冲突,加之这些年频频发生贸易摩擦和保护主义冲突,动摇了经济全球化的根基。2020年4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强调扎实做好“六稳”和“六保”,特别提出要“保产业链供应链稳定”,能否实现产业链供应链的稳定和安全是全面恢复生产系统的重要检验,也是中国制造竞争优势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体现。本章在已有宏观研判基础上,进一步聚焦全球疫情快速蔓延对产业链供应链的冲击和影响,针对新冠肺炎疫情导致的全球产业链重塑、供应链调整、价值链重构,提出若干有针对性和操作性的对策和路径。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