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产业布局理论概述及实践分析

产业布局理论概述及实践分析

时间:2023-06-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因此,产业布局是百年大计,是具有长远影响的战略问题。产业布局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产业布局的手段是经济利益导向。

产业布局理论概述及实践分析

▶一、产业布局的含义

产业布局是指产业在一国或一地区范围内的空间分布和组合。它主要研究在一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和一定的社会条件下,怎样在空间布局生产力诸要素,使产业活动取得预期的经济效果。它是一个多层次、多目标、多部门布局、多因素影响、多方案比较的具有全局性质和长远性质的国民经济建设战略部署。产业的决策布局既有国家的大区布局,又有省市(区)的区域布局和企业的厂址选择等微观布局。在当代社会化大生产条件下,合理的产业布局不仅有利于发挥各地区的优势,合理地利用资源,而且有利于取得良好的经济、社会和生态效益;反之,则不仅不能取得上述效果,还可能贻害无穷,为此付出惨痛的代价。因此,产业布局是百年大计,是具有长远影响的战略问题。

▶二、产业布局的研究内容

产业布局理论主要研究产业布局的条件、特点、层次、机制和区域产业结构等内容。

(一)产业布局条件

产业布局条件是指产业布局时的外部环境。它包括多种因素,既包括物质化环境,也包括非物质化的软环境。除受生产力发展水平及社会物质财富的生产方式制约外,还受当时的自然条件、经济地理区位,以及人口条件的强烈影响。

(二)产业布局特点

产业布局特点主要指以下内容:

(1)各个产业由于自身的技术经济要求不同,而在布局上呈现出不同特征。

(2)各地区根据自身条件,扬长避短,发挥优势,形成不同的产业结构,形成各具特色的多种产业的地域组合。

(三)产业布局机制

产业布局机制是指各种影响和决定产业空间分布和组合的因素的相互制约和作用的内在机理。产业布局机制可分为两大类型:产业布局的市场机制、产业布局的计划机制。(www.daowen.com)

1.产业布局的市场机制是随着资本制度的建立而逐步发展起来的。其主要特点是:

(1)产业布局的主体是企业。企业有权选择自己的区位,而且不受国家产业政策和区域政策以外的非经济因素干扰。

(2)产业布局的目标是利润最大化。企业在布局项目的选择上,总是倾向于风险小、利润大的项目;在布局区位的选择上,总是倾向于投资环境较好,能使资本边际产出效率高的地点上。

(3)产业布局的手段是经济利益导向。即产业布局主体依据价值规律和市场价格信号,从自身利润最大化出发,自发地选择最优区位。

2.产业布局的计划机制是1930年代由苏联首先确立,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在中国和东欧一些国家比较流行。这种机制的主要特点是:

(1)产业布局的主体是中央政府,产业布局的决策权、资产增量和建设项目在各个地区的分配权,乃至资产存量在各个地区之间的转移全都集中在中央政府手中。

(2)产业布局的目标是国家整体利益,地区经济利益往往被忽视,或被置于次要地位。

(3)产业布局的手段是行政命令,产业布局主要通过中央部门和各级地方政府的行政命令来实现。

3.产业布局的市场机制和计划机制各有长短,单纯依靠某一种机制都难以实现产业的合理布局。因此,世界各国先后认识到发挥市场机制基础作用的同时,必须有效利用由国家干预或宏观调控的计划机制。

(四)区域产业结构

影响产业布局的一定的社会经济和技术条件,要求有与之相适应的一定的部门经济结构。不同的部门经济结构反映着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状况,反映着一个地区的经济发展水平。从区域的角度考察,一个区域如果取得经济增长,必须不断地进行产业结构的调整,适时地推动产业结构向高度化演进,因此,提高产业结构的转换能力是至关重要的。地区产业结构演进的过程同时也是人口与产业空间的转移过程,它深刻地改变着产业布局的面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