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效率工资理论模型的探讨

效率工资理论模型的探讨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式(7-8) 确定了企业提供的最佳工资水平w,该工资水平就是效率工资。索罗模型的关键思想是,由于降低工资会损害工人努力的积极性,所以即使效率工资高于市场均衡工资水平,社会上存在大量失业,企业也不会降低工资以利用过剩的劳动供给。在效率工资条件下,企业的单位效率劳动成本最低。效率工资假说解释了工资粘性和非自愿失业。

效率工资理论模型的探讨

假设企业的生产函数为:Y=sF[e(w) L]

其中,Y为企业的产出水平,F(·) 为企业的生产函数,满足F′>0,F″<0。L是雇佣的劳动力数量,e是努力程度,它依赖于企业所支付的工资,即e=e(w),企业为提高效率会提高工资水平,s反映企业的技术或相对价格变动。

经济中有大量相同的竞争厂商,则企业的利润函数为:

π=PY-w·L-K

其中,π为企业利润,P为企业产品价格水平。假设企业面临的产品市场是完全竞争,企业接受产品的市场价格P,K为企业除劳动成本以外的其他成本,假设为一固定数额。

由于企业的目标是追求利润最大化,因此,通过一阶求导得到企业利润最大化条件:

将式 (7-5) (7-6) 整理得:

式 (7-7) 确定了企业利润最大化时的最佳雇佣规模,这时工人实际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等于其单位效率劳动成本。式(7-8) 确定了企业提供的最佳工资水平w,该工资水平就是效率工资。联立解式 (7-7) (7-8),得到企业提供效率工资w需要满足的条件,即

式 (7-9) 就是 “索罗条件”,意味着当企业选择效率工资时,劳动生产率函数的弹性等于1。换句话说,工资发生某一百分率的变动将引起工人生产率以相同的百分率变动。学术界之所以对 “索罗条件” 给予充分的重视,是因为它清楚地表明了最佳工资水平仅仅取决于工资-努力的相互关系,而与价格无关。这就为失业或非充分就业找到了新的依据。如果我们把价格的变动看作是经济周期变化的结果,那么,不论产出水平如何变化,企业将始终保持工资水平不变,并在经济高涨时期应用原先工资雇用更多工人并扩大产出,在经济衰退时期减少生产并解雇工人。也就是说,企业用增加或者减少工人的方式来调整生产,适应经济周期变化,而不用新古典经济学所说的提高或降低工资的方式来调整。一般来说,企业不会降低工资水平。同时,只要不遇到特殊的劳动供给困难,即很难招收到合适的工人,企业也不会提高工资水平。从这个意义上来说,工资是 “粘性” 的,不易变动。而只要这一与工人努力程度有关的工资即效率工资高于供求均衡工资,劳动力市场上就会出现失业,而且是长期的失业。由此,索罗模型解释了在经济周期波动条件下实际工资出现粘性的情形,表明了非充分就业均衡存在的可能性。索罗模型的关键思想是,由于降低工资会损害工人努力的积极性,所以即使效率工资高于市场均衡工资水平,社会上存在大量失业,企业也不会降低工资以利用过剩的劳动供给。

在效率工资条件下,企业的单位效率劳动成本最低。该成本可以表示为:(www.daowen.com)

如图7-4所示,e=e (w) 曲线上的A 点满足公式 (7-10),这一点对应的工资w就是效率工资。

图7-4 效率工资的决定

此时企业的最优雇佣规模L为:

假定w和L表示代表性厂商的均衡值。由于每个厂商都相同,则m个厂商总的劳动力需求为mL

如果劳动供给大于劳动需求,即> mL,则厂商可以自由的选择工资水平 w,这时,工资为效率工资 w,就业量为mL,总失业量为-mL

如果劳动供给小于劳动需求,即< mL,则厂商在确定工资水平时受到约束。此时,工资水平将不断上升到=mL为止,即劳动力供求平衡时的工资水平,并且不存在失业。效率工资假说解释了工资粘性和非自愿失业。

上面假设工人的努力程度仅取决于工资水平,但实际上,工资并非是努力程度的唯一决定因素,其他厂商支付的工资水平ωa以及失业率u也会影响到工人的努力程度,即:

其中,e1、e2、e3分别表示e对w,wa,u的偏导数。假定每个厂商相对于整个经济来说很小,即wa,u给定,则可以得到上述类似的结论:效率工资引起失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