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建集团:从改革发展到跨越转型

中建集团:从改革发展到跨越转型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与管理体制变革相对应的,是发展理念上的变革。(二)发展阶段从1992年开始,乘着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东风,中建集团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这一时期,中建集团承接了国内外一系列知名、重大工程项目并再创建筑奇迹。(三)腾飞阶段中建集团体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通过资本运作和兼并重组实现跨越发展,不断向现代化企业转型,实现了向公众企业的历史性转变。

中建集团:从改革发展到跨越转型

(一)变革阶段(1982—1991年)

中建集团正式组建于1982年,由国家建筑工程总局所属的六个工程局和东北、西北、西南建筑设计院,以及专门从事对外承包工程的公司合并成立。1993年成建制地接收了原基建工程兵第21、22支队。与管理体制变革相对应的,是发展理念上的变革。中建集团成立伊始,就经历了中国史无前例地从计划经济市场经济转型期疾风暴雨般的洗礼。在市场大潮中,中建集团在传承中创新,在竞争中突破,始终践行着“市场、盈利、竞争”理念,成为为数不多的不占用大量国家投资、不占用国家的自然资源和经营专利,以从事完全竞争性的建筑业地产业为核心业务而发展壮大起来的国有重要骨干企业。

(二)发展阶段(1992—2002年)

从1992年开始,乘着小平同志南方谈话的东风,中建集团加快改革发展的步伐。这一时期,中建集团承接了国内外一系列知名、重大工程项目并再创建筑奇迹。继“三天一个结构层”的“深圳速度”后,中建二局、三局在深圳地王大厦项目又创造了“两天半一个结构层”的“新深圳速度”。中建八局在“天上无飞鸟、地上石头跑”的戈壁腹地巴丹吉林沙漠承建了酒泉卫星发射中心工程,并以顽强拼搏的铁军作风,高质量完成了建设任务,创出了三项世界第一、一项亚洲第一、三项中国第一的建筑奇迹。

1992年8月中建集团下属的中国海外发展有限公司成功在香港上市,开创了中资企业在香港上市的先河,成为港股红筹第一家。从此,中建集团搭上了国际资本的快车,实现了生产经营与资本经营的有机结合。

中建集团导入CI战略,实施文化整合与品牌统一,强力推进了“中国建筑”“中海地产”品牌建设,为中建集团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形象基础和文化基础。尤其是1996年在中建集团系统内开始的文化理念、CI战略、行为规范“三位一体”文化建设工程,使得项目管理和文明施工有机结合,文化和管理有机结合,开启了中建集团企业文化发展的新篇章。(www.daowen.com)

(三)腾飞阶段(2003年—至今)

中建集团体制改革实现重大突破,通过资本运作和兼并重组实现跨越发展,不断向现代化企业转型,实现了向公众企业的历史性转变。

2007年中建集团完成了整体重组改制工作,联合中国石油、中国中化、宝钢集团共同组建了中国建筑股份有限公司(简称中国建筑)。2009年7月中国建筑在A股上市,募集资金超过500亿元,成为当年全球最大的IPO,公司市值开盘达2000亿元。中建集团还重组了新疆建工集团、山东筑港集团、中汽财务公司。中建集团在香港的下属公司兼并重组了香港上市公司宏洋集团和远东环球公司。中建集团内部10家专业公司(集团)相继整合成立,中建装饰、中建钢构、中建安装、中建商砼成为业内排头兵。中建设计集团进入全国建筑设计前3强,排名2017年ENR全球工程设计150强第37位。

中建集团的海外经营曾遭遇过严峻的考验。2003年阿尔及利亚发生6.7级大地震,中建集团建造的房子无一倒塌,被誉为“震不垮的丰碑”而载入史册,但中建八局9位同志因租住的房子倒塌,永远长眠在阿尔及利亚。2011年中东、北非动乱加剧,利比亚战乱升级,中建集团在党中央、国务院的部署下,仅用3天时间,就将9271名中国籍员工和956名孟加拉国、越南等外籍员工安全撤出,创造了“万人万里安全大撤退”的奇迹。

在这一时期,中建集团也体现了鲜明的商业化特色,实现了“危机永存、激励同在”的动态管理,大大增强了员工的使命感和危机感。中建集团积极推进产业结构优化和经营布局调整,建立与之匹配的管理制度体系,尤其体现了鲜明的绩效考核特色,使得压力得以层层传递。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