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总供需均衡影响就业数量

总供需均衡影响就业数量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有了就业的总供给函数和总需求函数,便可以绘制出以就业量为变量的总供给曲线ZZ和总需求曲线DD,如图8—2所示。两条曲线的走向和图上所示的两者的相对位置,是由总供给增长规律和总需求增长规律分别决定的。两条曲线相交表明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此时,国民经济总量和就业总量便被决定下来。只有当就业总量等于N时,市场上增加就业的力量和减少就业的力量均消失,整个国民经济便处于一种均衡状态,就业量也便稳定在N的水平上。

总供需均衡影响就业数量

有了就业总供给函数和总需求函数,便可以绘制出以就业量(实际上也就是经济总量)为变量的总供给曲线ZZ和总需求曲线DD,如图8—2所示。两条曲线的走向和图上所示的两者的相对位置,是由总供给增长规律和总需求增长规律分别决定的。它们的共同点是都向上方倾斜,这表明就业的增加既会带来总供给的增加,也会带来总需求的增加。但两条曲线是不会重合或平行的,因为决定这两条曲线位置的因素是不同的。

两条曲线既不平行又不重合,则只能相交。两条曲线相交表明总供给等于总需求,此时,国民经济总量和就业总量(N)便被决定下来。

图8—2 均衡就业量的决定(www.daowen.com)

从图8—2中我们可以发现,当就业总量尚未增加到N时,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厂商如追加劳动,增产的产品在现行价格下是完全可以卖出去的,由此而提高了的总供给价格(Z)是可以实现的。厂商追求利润的冲动会在市场上形成一种增加就业的推动力量,使社会就业总量继续增长。但是,就业总量一旦超过N,情形就相反了,社会总需求小于社会总供给,需求的不足使厂商在现行就业规模下生产出来的产品不能完全按既定价格销售出去,提供现有就业机会所需要的供给不能实现。厂商具有的利润不能低于它认为的最低水平的自我约束机制,便会在市场上形成一种减少就业量的力量。只有当就业总量等于N时,市场上增加就业的力量和减少就业的力量均消失,整个国民经济便处于一种均衡状态,就业量也便稳定在N的水平上。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