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与欧美城市化的基本差异及异中之同

中国与欧美城市化的基本差异及异中之同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中国城市化与欧美模式相比,首先可以感到两者的明显差异。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不同,是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城市化的基本标识是城市人口增长和城镇数量增长。但欧美城市化毕竟代表着主流,我国也深受影响。其中最普遍的现象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越来越欧美化。截至2005年,美国已有10个大城市群。就此而言,中国城市很难说还有什么传统和特色,不管是“硬”的城市空间和建筑,还是“软”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

中国与欧美城市化的基本差异及异中之同

中国城市化与欧美模式相比,首先可以感到两者的明显差异。城市化进程的速度不同,是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欧洲的城市化大约经历了200多年,美国已经很快了,但也持续了100多年。在20世纪中叶,欧美的城市化进程基本完成,到70年代还一度出现了“逆城市化”,一部分人口从城市或中心城区回到农村和郊区,这也是大自然对城市化降温和减速的一种常见手段。

在改革开放的中国,却可以说“没有最快,只有更快”。城市化的基本标识是城市人口增长和城镇数量增长。有几个数据可以说明这个问题:从城市人口看,从20%到40%的城市化率,英国用了120年,美国用了80年,中国仅用了22年。从城镇数量看,据近100年的统计,美国城镇数目大约是每20年增长1倍。在中国,1978年全国计有小城镇2 176座,到2000年猛增至20 312座,有近90%的小城镇是改革开放后建成的,平均每年增加超过了820个。(2)还可以举两个城市来说明中美的差异。1781年的洛杉矶,只是“一个炊烟缭绕的小村庄”。从1960年开始,洛杉矶进入快速发展阶段,至今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工业大都市之一”,“在生产就业和工业生产总值方面已超过了大纽约”。对此西方学者曾评价说:“这在任何先进的工业国家也许都是无与伦比的。”(3)但只要与中国深圳稍加比较,就会发现这个判断并不确切。在20世纪末,曾有一句话广为流传,叫“2000年看西安,1000年看北京,100年看上海,20年看深圳”。从南海岸边的一个小渔村起步,发展到4万级的人口规模,深圳只用了20多年。这种超常规、跨越式的城市化,使中国在不少方面近于拉美模式,而明显有别于欧美。

但欧美城市化毕竟代表着主流,我国也深受影响。其中最普遍的现象是,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城市越来越欧美化。如在城市战略上,20世纪60年代,在美国东北部海岸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城市群——波士沃施(BosWash),标志着美国已由传统的城市化(Urbanization),进入以“国际化大都市”和“世界级城市群”为中心的都市化(Metropolitanization)阶段。截至2005年,美国已有10个大城市群。比起传统的大城市,城市群拥有雄厚的经济实力、发达的生产能力、完善的服务能力和贯通全球的交通、信息、经济网络,大都市与城市群强则国家强,大都市与城市群弱则国家弱,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生存与竞争的重要法则。在欧美模式影响下,2000年,中国开始步入都市化时代,并逐渐涌现出一批具有竞争力的“国际化大都市”,长三角珠三角则提出建设“世界级城市群”的发展目标。和欧美一样,中国的大都市和城市群,集聚着国家和区域最优质的人口、资源和资金,是中国国家综合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核心板块。再如城市设计。对西方设计的盲目崇拜和追捧,已成为我国城市规划设计和建设的痼疾。如上海金茂大厦出自美国SOM公司、上海环球金融中心出自美国FPA建筑师事务所、首都机场航站楼出自英国福斯特、广州珠江新城双子塔西塔出自英国威尔森•艾尔建筑师事务所。而据荷兰建筑评论家玛丽斯•布尔曼的统计,中国在建的荷兰建筑师作品已超过了300座。(4)原因在于,很多管理者都错误地以为,雇一个国外设计师,建一个“洋气十足”的建筑物,就可以提升或展示城市的现代化水平。但实际上,这跟一个追逐LV包的小女孩,在智力与审美水平上并无太大差别。还有城市生活方式的欧美化。以“性观念”的变迁为例,1978年6月8日,美国《基督教科学箴言报》曾报道说,中国青年男女终于可以光明正大的“轧马路”了。但20多年以后,如傍大款、养小蜜、包二奶、人体写真、伟哥同性恋、小姐、婚外情、同居、毛片等,已被国内媒体列为20世纪90年代的关键词。就此而言,中国城市很难说还有什么传统和特色,不管是“硬”的城市空间和建筑,还是“软”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www.daowen.com)

但是且慢下结论,因为还有一些不能忽视的重要经验与事实。以城市战略为例,2005年7月21日,在全国城市总体规划修编工作座谈会上,时任建设部部长汪光焘严厉批评183个城市的“现代化国际大都市”战略定位(5),立竿见影,这股“国际大都市风”戛然而止,取而代之的成为“宜居城市”“生态城市”“文化城市”等。在生活方式上,一位俄罗斯专家特意写道:“说西方化已经完全战胜中国人的传统生活方式就言过其实了。上面所列举的只是年轻人中间的现象,而且是大城市的年轻人,老一辈人和小城镇的居民所受的影响则要小得多,他们构成了人口的主要部分。而且,中国的人际关系建立在有别于西方的基础之上。人与人的关系中道德和伦理所占成分多于利益。”(6)凡此表明,尽管深受西方影响,但与拉美国家不同,在中国特有的政体、国体、历史、文化的综合作用下,中国城市化还有一些不易觉察、仅仅属于自身的深层规律和特殊原则,这是中国城市发展不同于欧美的逻辑前提和经验基础。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