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效认知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效认知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张力勤我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由赵家峁村起始,而我作为区级领导,包抓的第一个村,也是赵家峁村。其间,也经常到其他乡镇调研,亲身参与和见证了我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具体来说,我觉得我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效,突出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几年来,赵家峁村集体产业持续发展壮大。从物质方面来说,首先,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和巩固了农民在集体中的资产权益,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

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效认知

张力

我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由赵家峁村起始,而我作为区级领导,包抓的第一个村,也是赵家峁村。2015年,按照区委关于区级领导包抓乡村工作的统一安排部署,我负责包抓当时的余兴庄办事处赵家峁村,一包就是四年。其间,也经常到其他乡镇调研,亲身参与和见证了我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工作。总的来说,我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理顺了农村生产关系,解放和发展了生产力,激活了生产要素,形成了发展新动能,催生了新时代榆阳农村改革发展稳定的新气象,开启了榆阳乡村振兴的新局面。具体来说,我觉得我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成效,突出体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是农村集体资产更加值钱了。我区通过“三条路径”实施的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极大拓宽了农村集体资源性资产、经营性资产、非经营性资产保值增值、融入市场的渠道,促使各类资产资源向资本股份转变,更加灵活地顺应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现代化生产的需要,催生新产业新业态,创造更大价值。以赵家峁村为例,集体产权制度改革后,村集体经济组织统一行使集体资产管理使用权,将耕地、林地、四荒地、旧窑洞等资产折股量化,整合政府投资,引入社会资本,统一规划建设,统一运营管理,先后建成现代化移民小区、养殖小区、设施果蔬采摘区、旱作农业示范区、杏树文化观光区、乡村旅游度假区,村集体经济由改革前的负债2万元转变为2019年的村集体资产6500多万元。特别是发展乡村旅游产业方面,赵家峁村积极引入市场机制,让祖祖辈辈沉睡的资产资源,创造出了以前想都不敢想的经济效益。如,利用溪谷流水、岸边树木、村中沙土,开发了丛林穿越、耍水水、溜沙沙项目;利用两道山峁之间的落差,开发了“归心似箭”滑索项目;利用有限水源,聚小水成大水,增加灵气秀色的同时,开发了水上游乐、沙滩浴场等项目;利用移民搬迁后闲置的老窑洞,恢复王震旧居、知青窑洞,发展起了民宿经济;利用大棚设施,栽种时令果蔬,供游客观光采摘。这一系列项目,当年建成投入运营,仅国庆黄金周接待游客近5万人次,单日接待量最高突破2万人次,收入达7万多元,村民农家乐收入达6万多元。几年来,赵家峁村集体产业持续发展壮大。2019年,吸引1000多万元社会投资,建成玻璃桥、彩虹滑道、空中水上滑道、卡丁车赛道、射击场、喊泉等旅游项目,集体资产的经济效益像滚雪球一样持续扩大。现在回过头来看,以资产作股份,以资源引资金,因地制宜,顺势而为,赵家峁村看似简单而平常的资产,经过集体产改、整合利用和市场化运作,就成了赚钱的好资源。也正因此,赵家峁村的集体资产,在主动融入市场的过程中身价倍增,村集体经济实力显著增强。同样,青云镇色草湾村、郑家川村,鱼河峁镇黄崖窑村、柏盖梁村,鱼河镇许家崖村、米家园则村,小纪汗镇大纪汗村,芹河镇张滩村,补浪河乡点连素村,牛家梁镇谢家洼村,马合镇补兔村,等等,在产改过程中整村流转土地、集体经营,进一步提高了土地效益。古塔镇杭庄村建成规模化新居、农业采摘园和休闲农业观光区,孟家湾乡三道河则村开发“草滩风情”休闲旅游区,金鸡滩镇白舍牛滩村建设田园综合体,上盐湾镇寨坬村发展窑洞民宿,都是集体资产经过产权制度改革后,以新模式新业态实现了新的更大价值。

二是农民收益明显增加了。我这儿所说的收益,既包括物质方面的,也包括精神方面的。从物质方面来说,首先,集体产权制度改革进一步明确和巩固了农民在集体中的资产权益,增加了农民的财产性收入。特别是通过组建合作社,以土地、现金等方式参股,引导贫困户入股合作社,分配上设立扶贫股等,在壮大集体经济的同时,变单家独户脱贫为抱团发展脱贫,使广大农户形成了紧密的利益联合体。其次,土地整合流转或实施“一户一田”后,农民进一步从土地上解放出来,有更多时间和精力投入到务工、营商等其他增收渠道。还有,通过改革整合政策项目资金、统一规划实施,总结推广“一拆三改、四区分离、五化同步”治理模式,整乡整村推进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持续开展人居环境整治行动,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得到大幅改善,农民人居环境和生活质量发生根本性变化。以赵家峁村为例,产改以后,农民由村民转变为股民、农业职业工人或旅游经营者,既有股份分红收入,又有在流转后的土地上打工挣钱或者外出务工收入,还有通过承包项目或租赁摊位的经营收入。2017年底,赵家峁村高质量退出贫困村,成为全省抓党建促脱贫攻坚的示范村、发展乡村旅游壮大村集体经济的示范村。2018年起,村集体经济合作社先后两次分红共计220万元,村民按股分红,户均约9909元,人均约3476元。2019年末,村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20 160元,高出全区农村常住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4724元,被国家农业农村部评选为中国美丽休闲乡村。从精神方面来说,首先,促进了农民思想观念的转变和发展,经过外出参观学习、发动讨论争辩、实施产权改革、发展集体经济、接待各地游客、集体管理培训的多种方式,使农民增强了产权意识、开阔了发展视野、积累了生产经验、获得了管理技术等。让我记忆犹新的是,2015年11月,我带领区级相关部门、余兴庄办事处和赵家峁村“两委”负责人,赴外地先进村参观学习返榆途中,召开了“延安会议”,一行人围着饭桌热烈讨论,直至深夜,统一了思想,决定放手改革、大胆实干,为日后一系列工作的开展打下了基础。其次,夯实了农民主体地位,落实了农民民主权利,在集体成员如何确认、集体股权如何设置、集体经济如何发展等方面,农民的主观意愿被尊重、主体作用被发挥、选择权利被赋予,通过民主决策,农民真正成为这项改革的参与者和受益者。比如说,为产改,赵家峁村先后召开了60多次会议,让村民充分表达意见,表明自己的关切与疑虑,并在最终的制度机制中,将土地股、人口股、劳龄股等村民较为关注的权利,予以充分尊重和保障,对资金股的比例做了限制。最后,提升了农民集体归属感、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事关每一个集体成员,村集体经济发展得好、人居环境整治得好、生态文明建设得好、社会治理得好,村民可以充分共享发展红利。2019年10月1日,庆祝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周年大会“同心共筑中国梦”主题群众游行活动中,赵家峁村村委会主任赵双娃登上了“改革开放”篇章中“希望田野”彩车,向祖国致敬,让全村群众倍感自豪。

三是农业效益显著提升了。我区探索实施的“确权确股不确地块”“一户一田”“一组一田”等措施,在明确农村资产产权归属的同时,提高了要素资源配置效率,促进了农业的高质量发展。首先,是农业规模经营和社会化服务得以发展。产改后户均耕地由7.7块变为1块,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率达到70%以上,提高了土地产出率和劳动生产率,实现农业生产降本增效。涌现出了一大批产改示范村、家庭农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大地种业、明杰农业、中盛牧业、中稷农业等龙头企业,加快了农业现代化进程。其次,是新产业新业态得以发展。我区坚持产改与产业一体推进,围绕规模化、集约化、标准化、品牌化,出台多项扶持奖补政策,大力推进“3+2+X”新兴主导产业发展,积极促进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放眼榆阳大地,10万亩优质饲草,10万亩优质果树,10万亩大漠蔬菜,100万只肉羊产业,10万头肉牛产业,玉米、小杂粮马铃薯中草药、稻田蟹、食用菌等多种特色优势产业蓬勃发展。与此同时,休闲农业、乡村旅游、农产品加工等新产业新业态如雨后春笋,茁壮成长。最后,是农业发展质量效益得以提升。我区运用全产业链思维,引进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和产业联合体,激活要素市场,吸引人才、管理、技术、资金等现代生产要素进入农业,建立更加紧密的农民利益联结机制,使农民的就业渠道得以拓展,就业岗位得以增加,收入水平得以提升,实现了农村生产经营方式与现代农业发展的同步飞跃。(www.daowen.com)

四是乡村振兴更加有劲了。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为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提供了重要制度支撑。从目前我区情况来看,产改的全面推进和持续深化,在组织力量、经济基础、社会治理等多个方面为实现乡村振兴奠定了良好基础,开了一个好头,使乡村振兴更加有劲了。首先,是农村党组织的领导能力得到了增强。产改中的清产核资、成员确认、股份量化、成立集体经济组织、发展集体经济、完善分配制度等各个环节均在村党组织的领导下实施,强化了党的领导核心地位。而产改后集体经济的发展和集体资产的增加,又提升了村集体为集体成员分红和为村民提供服务的能力,从而进一步提高了村党组织在农民群众心中的威信,党发动群众、组织群众、带领群众振兴乡村的领导力明显提升。如赵家峁村党支部,就是一个典型样板。其次,是集体资产监督管理机制得到了完善。产改推动了一系列配套治理体制机制的建设,特别是通过摸清集体资产家底和完善集体“三资”监管,使集体资产运营实现了阳光化、制度化、规范化,遏制了监督缺位、集体资产流失、收益分配不合理、基层“微腐败”等问题,规范了村级小微权力运行,有效地保护了农村集体经济组织成员的合法权益,提升了集体资产监管能力。最后,是乡村治理基础得到进一步夯实。产改促进了集体经济的持续壮大,密切了村集体与农民的利益联结,增强了农民的集体意识,集体的凝聚力和向心力得以增强,特别是随着村里基础设施等公共公益设施得到更好改善和保障,红白理事会、老年幸福院等设施也更加齐备。新的文化活动、新的生活习惯、新的社会风尚,展现着新时代乡村精神文明建设的成果,促进了乡村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步伐,提升了乡村治理水平,构建起了乡村治理新格局。

以上只是我个人结合工作和学习所谈的一些粗浅认识。我想,随着我区农村集体产权制度改革的持续深化,其成效将在全面实施乡村振兴战略过程中得到进一步显现。

口述人张力勤:现任榆阳区人大常委会副主任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