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内部控制质量:定义与意义

内部控制质量:定义与意义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图2-1以内部控制鉴证意见为标准的判断思路基于内部控制要素的评价来衡量该方式以设计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评价指标来界定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首先设计内部控制要素的评价指标,然后给每一评价指标赋值,最终通过要素评价结果汇总来判断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优劣。综上所述,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衡量方法可归结为两类:结果型衡量方式和过程型衡量方式。由此可知,内部控制质量是一个涵盖内部控制整个过程的概念。

内部控制质量:定义与意义

由于内部控制相关规范的提出,内部控制的概念已非常明晰,但是对于内部控制质量的定义,目前的研究还没有相对明确的阐述。本书根据国内外研究文献中有关内部控制质量变量的取得方式来探讨内部控制质量的界定。主要有以下四种方式:

(1)以内部控制缺陷为依据

该方法将内部控制质量设计为二元哑变量。若企业存在重大或重要缺陷,则说明企业内部控制质量较低,反之,公司不存在重大或重要缺陷,则确认为内部控制质量高。如:Ogneva et al.(2007)、Bedard和Graham(2011)、陈丽蓉和周曙光(2010)等就是以企业内部控制报告中是否披露重大或重要缺陷对内部控制质量进行度量。

(2)以内部控制鉴证意见为标准

吴益兵(2010)研究了内部控制鉴证意见与内部控制效率之间的相关性,结果表明,内部控制的鉴证意见对内部控制质量具有说服力。林斌和饶静(2009)从信号传递理论视角进行研究,认为内部控制质量高的公司更愿意披露内部控制鉴证报告,这说明高质量的内部控制信息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内部控制本身的质量也较高。

以内部控制鉴证意见为标准的方式主要通过观察企业是否提供内部控制信息的正面评价,来判别内部控制质量优劣,具体判断逻辑如图2-1所示。研究中较多通过观察企业是否披露经过注册会计师审计的无保留意见的内部控制鉴证报告来衡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高低。

(www.daowen.com)

图2-1 以内部控制鉴证意见为标准的判断思路

(3)基于内部控制要素的评价来衡量

该方式以设计企业内部控制要素的评价指标来界定企业内部控制的质量。首先设计内部控制要素的评价指标,然后给每一评价指标赋值,最终通过要素评价结果汇总来判断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优劣。例如,林钟高、郑军和王书珍(2007)设计了涵盖COSO框架“五要素”的内部控制综合评价指标,用以说明中国上市公司内部控制质量优劣,从而进一步研究内部控制对企业价值的影响。杨德明、林斌和王彦超(2009)根据我国颁布的《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及其配套指引,构建了企业内部控制评价框架体系,以此衡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

(4)基于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来衡量

该方式以内部控制的目标实现情况来衡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企业战略目标实现程度较好,经营的效率较高,能够遵循法律法规财务报告可靠性较高,说明内部控制质量较高。例如张颖(2010)和李育红(2011)以合规目标、报告目标、经营目标、资产安全目标和战略目标五个目标实现程度来度量企业内部控制质量。

综上所述,企业内部控制质量的衡量方法可归结为两类:结果型衡量方式(内部控制缺陷、内部控制鉴证意见和内部控制目标实现程度)和过程型衡量方式(内部控制要素质量)。由此可知,内部控制质量是一个涵盖内部控制整个过程的概念。企业要实现高质量的内部控制,既需要企业内部控制设计合理有效,又需要运行过程具备适应性和有效性,还需要运行结果符合既定目标。内部控制质量是企业内部控制设计质量和内部控制执行质量的综合度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