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港口城市合作的启示与发展

港口城市合作的启示与发展

时间:2023-06-13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港口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应着眼周边经济发展大势,避免同周边港口同质化恶性竞争。在条件成熟时可参考哥本哈根—马尔默港发展模式,与周边有关港口或城市就共同开发港口业务、联合进行港口运营、开辟跨国或跨港合作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过程中,应提高对引才引智工作的重视。

港口城市合作的启示与发展

(1)错位发展,避免同质化竞争,发挥自身特色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道路。哥本哈根马尔默港是港口合并管理的经典案例,把原本处于恶性竞争的港口整合为一,成功实现了资源的优化配置,极大地提升了本港在区域经济中的竞争力,顺应了区域经济一体化发展的必然趋势。港口城市在发展过程中应着眼周边经济发展大势,避免同周边港口同质化恶性竞争。应统筹考虑周边发展现状,走出一条差异化发展的道路,积极融入泛北部湾港口城市联盟、“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邮轮旅游城市联盟等港口合作机制。在条件成熟时可参考哥本哈根—马尔默港发展模式,与周边有关港口或城市就共同开发港口业务、联合进行港口运营、开辟跨国或跨港合作的可能性和可行性进行深入研究。

(2)以港口合作为突破口,推进“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民心相通。哥本哈根—马尔默港的合并不仅促进了两港经济和产业上配置优化,更有效提升了丹麦和瑞典两个国家的人文交流,连接两个城市、跨度达到16千米的厄勒大桥也成为两国交往的“民心之桥”。港口城市应发挥在侨务资源、文化相通、地缘相近、人缘相亲、商缘相连等优势,以港口合作为重点突破口,发挥海上丝绸之路战略支点的重要作用,构筑“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文化交流中心,重点做好对东南亚国家的民心相通工作。

(3)按照“对标全球最高标准,优质服务国民”的标准,放眼国际同时兼顾国内市场,促使国民更多、更快地享受建设成果。哥本哈根—马尔默港虽然对外资、外商、外来高端人才等都制定了极为优惠的政策,但同时也十分注重稳住国内市场,保护本地居民的利益,注重利用发展成果服务本国和本地居民。因为国内市场是其发展的根本,本国居民的支持对港口的发展至关重要。随着中国综合国力提升和居民收入增加,全世界都高度关注和重视中国市场,不少企业把开发中国市场作为其发展的重中之重。除了要着眼国际之外,也不能放弃或忽略国内市场,应当对标全球最高标准提升现代服务业发展水平,使得国民不出国门即可享受到全世界一流的旅游、医疗、消费、金融教育等服务,让改革开放成果更多地惠及本国居民。(www.daowen.com)

(4)结合产业发展需要因地制宜地制定港区整体规划。参考哥本哈根—马尔默港多个专业化码头建设经验,对标特定领域重点打造专业化港口或码头,突出差异化布局。比如学习借鉴哥本哈根—马尔默港汽车运输码头经验,针对特定产品和企业,研究制定个性化、定制化的服务配套和保障措施,突出专业化建设,逐步完善各港口或码头周边的上游、下游业态,建立完整的区域内服务链条,打造一体化的便捷工作流程,全面提升各种港口或码头业态的服务保障能力。

(5)注重打造专业高效的管理团队,重视人才质量和产出比,避免片面追求人才的无效累积。哥本哈根—马尔默港务局经营团队以精简高效为核心,整个团队仅约380人,但是人均创造的营业额达到198.7万克朗(约27万欧元),其团队运营经验充分验证了:一个专业性强、效率高的精英型管理团队是港口建设的核心。中国—东盟港口城市合作过程中,应提高对引才引智工作的重视。一方面可考虑引进国际一流的管理团队或精英人才;另一方面也可对人才引进的市场和种类需求进一步细分,保证有的放矢。此外,高度重视专业化人才的梯队建设,既要有具备真知灼见的高质量管理团队,也要培养一批专业素质过硬、安全可靠的一线蓝领“军团”。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