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关于贫困测量标准与贫困识别的研究

关于贫困测量标准与贫困识别的研究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要推进扶贫工作,首先要明确哪些人属于贫困人口,要有测量的标准。贫困测量和贫困识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步骤。中国的贫困标准。中国采用的贫困标准与国家的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随着国家实际发展水平而变化。国内学术界对于贫困识别的研究还较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贫困识别的方法。

关于贫困测量标准与贫困识别的研究

要推进扶贫工作,首先要明确哪些人属于贫困人口,要有测量的标准。贫困测量和贫困识别是脱贫攻坚工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重要的步骤。

1.贫困测量标准

(1)目前国际上常用的贫困测量标准。求确定一揽子基本消费品,包括社会公认的最起码的生活水准和必需品的种类和数量,然后根据市场价格来计算拥有这些生活必需品所需的现金量,该金额就是贫困线,也是最低生活保障线。②

国际贫困标准。一个国家或者社会的平均收入或中位收入的50%。该标准从社会救助的角度出发,简单明了且容易操作。③

恩格尔系数。恩格尔系数也是常用的标准,是指一个家庭的食品支出占总支出的比重,一般认为恩格尔系数超过60%时就属于贫困人口。该系数可以用来测量家庭、地区甚至更大范围内的贫困程度。

(2)中国的贫困标准。

中国采用的贫困标准与国家的生产力水平、经济发展程度密切相关,随着国家实际发展水平而变化。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贫困标准也越来越高。我国到目前为止一共采用过三种不同的贫困标准:1978年标准、2000年标准以及2010年标准。目前我国的贫困线以2011年确定的2010年标准(2300元)为基线,根据每年的情况会有不同幅度的上涨,此标准相较于之前大幅上涨,接近世界银行的名义国际贫困标准线。这也意味着我国的扶贫事业取得了巨大成效。我国实行2010年标准以来,历年贫困标准如表1-1所示。(www.daowen.com)

表1-1 我国实行2010年标准以来历年贫困标准(单位:元/年)

资料来源:根据政府公开数据资料整理所得。

2.贫困识别研究

过去的扶贫政策中似乎没有明确体现贫困识别的问题,而贫困识别恰恰是扶贫工作中的重要步骤,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精准扶贫思想则完善了这一步骤。2014年3月,习近平参加两会代表团审议时强调,要实施精准扶贫,瞄准扶贫对象,进行重点施策。可以理解为对症下药,谁贫困帮扶谁。精准扶贫与粗放扶贫相反,重在精准,其中就包括精准识别,即扶持对象要精准。国内学术界对于贫困识别的研究还较少,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贫困识别的方法。蒲艳等从生物学方法、权利分析法、可行能力维度和多维度指数等方面分析贫困识别的方法,指出由于中国的绝对贫困已经消除,对于贫困的识别应该从保障人口生活所需要的最低经济收入水平,扩展到人口的受教育水平、生活条件、健康状况,尤其是青少年的生活状况上来,努力减少相对贫困和能力贫困,防止脱贫人口返贫。[11]

二是贫困识别过程中产生的问题。候敏通过分析我国目前精准识别的现状以及普遍化程序,指出在流程化背后可能会出现数字脱贫而不是人口脱贫、精英识贫导致扶富而不是扶贫、农民难以参与其中等问题,进而提出了针对性的建议措施。[12]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