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影响农牧户肉羊生产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的因素比较分析

影响农牧户肉羊生产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的因素比较分析

时间:2023-06-1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①户主受教育程度对农牧户肉羊生产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舍饲农牧户的肉羊生产技术效率要显著高于完全放养的农牧户。因此,这两个解释变量对农牧户肉羊生产技术效率的改善和提高会产生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而对实现肉羊生产成本最小化,即促进肉羊生产配置效率改善方面的作用则不大。

影响农牧户肉羊生产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的因素比较分析

从前文的分析可知,各因素对农牧户肉羊生产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的影响有所不同,有的对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均产生影响,有的仅对其中一种产生影响,有的完全没有影响。为了厘清各因素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在此对各影响因素一一加以比较,见表7-9。

1.同时影响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的因素

在所选择的变量中,户主受教育程度(Z2)、是否接受过养殖技术培训(Z11)和是否获得过政府扶持(Z14)对调研地区农牧户肉羊生产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均产生了显著的正向影响。①户主受教育程度对农牧户肉羊生产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这可能是因为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农牧户家庭在肉羊养殖、生产等方面的经营意识和管理理念相对更强,对各种市场信息的关注程度和理解、把握程度以及收集相关市场信息的能力也相对更高和更强,从而不仅有利于其在肉羊生产过程中养殖技术的使用,而且有利于其在肉羊生产过程中优化各种要素投入的比例关系和加强生产成本控制,因此,户主受教育程度高的农牧户家庭的肉羊生产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总体上均要显著高于户主受教育程度低的农牧户家庭,即户主受教育程度较高的农牧户家庭的肉羊生产经济效率要高于户主受教育程度较低的农牧户家庭。教育既可以通过舒尔次(1999)提出的“内部效应”直接提高人力资本质量,也可以通过其正“外部效应”,即Lucas(1988)所谓的“外溢”作用提高效率。由于户主受教育程度越高,其掌握新知识、新技术和获取市场信息的能力越强,这有利于养殖户去充分挖掘投入要素的生产潜力和获取生产资料的价格等市场信息,从而提高农牧户肉羊生产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②是否接受过养殖技术培训对农牧户肉羊生产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根据调研了解到,有60%的受访农牧户表示参加过肉羊养殖实用技术培训,并且大多数农牧户采用了培训的相关实用养殖技术或者对自己的养殖条件和养殖经营管理进行了较大幅度的改善,而且农牧户在参加肉羊养殖实用技术培训的过程中,还被灌输了相关的科学经营管理理念以及市场观念,从而提升了肉羊养殖户的经营意识,对其肉羊生产过程中各种资源的合理配置有一定的指导作用,从而导致参与了肉羊实用养殖技术培训的农牧户其肉羊生产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相对未参加技术培训的农牧户高,即接受过养殖技术培训的农牧户的肉羊生产经济效率要显著高于未接受过技术培训的农牧户。③是否获得过政府扶持对农牧户肉羊生产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同样都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根据调研问卷数据可知,有78.92%的受访农牧户表示在肉羊饲养过程中获得过政府的补贴资金,多数调研地区农牧户享受到政府出台的肉羊良种补贴、畜牧养殖机械购置补贴、生产资料综合补助、人工授精补贴、草畜平衡奖励、免费防疫等政策,不仅对其肉羊生产技术效率的提高具有一定的促进作用,而且有助于降低农牧户肉羊生产的成本,进而提高其肉羊生产的配置效率水平。因此,获得过政府扶持的农牧户的肉羊生产经济效率要显著高于未获得过政府扶持的农牧户。

表7-9 各解释变量对技术效率、配置效率及经济效率的影响情况

注:“+”表示解释变量对肉羊生产技术效率或者配置效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表示具有负效应,未标注的表示不产生影响,“未知”表示无法判断其对经济效率的综合效应。

舍饲的养殖方式(Z8)和半牧区(Z16)的地区差异均对调研地区农牧户肉羊生产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产生影响,但对经济效率的影响尚不明确。①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舍饲农牧户的肉羊生产技术效率要显著高于完全放养的农牧户。与放牧的养殖方式相比,舍饲养殖方式下,农牧户更加注重肉羊生产中的精饲料和青粗饲料的合理搭配。肉羊生长周期相对较短,不会出现完全放牧时由于季节交替和气候变化造成的牧草产量和质量呈周期性变化,进而导致羊只生长表现出“夏壮、秋肥、冬瘦、春乏”的恶性循环,且养殖技术采用率也相对较高,相对易于管理。然而由于与放牧这种肉羊养殖方式相比,舍饲耗费的精饲料成本及需要的劳动力投入量更多。近年来中国精饲料价格和劳动力价格不断上涨,而且部分调研农牧户也可能存在不计生产成本、盲目增加投入的情况,这无疑都会降低肉羊生产的配置效率。②与农区肉羊生产技术效率相比,半农半牧区调研农牧户肉羊生产的技术效率水平相对较高。根据调研了解到,半农半牧区县(如巴林左旗、敖汉旗、巩留县等)肉羊良种化、规模化程度较农区(如兴县、易县等)高,且拥有发展养羊业得天独厚的传统优势和资源优势,农牧户饲养肉羊过程中的投入要素较其他地区少,且作为中国肉羊的主产地区,农牧户养殖过程中已熟练掌握基本的机械化操作,肉羊生产技术效率水平相对农区较高。尽管如此,由于农区有相对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且交通运输相比半农半牧区更便利,因而农区的粗饲料平均价格相对较低,为0.72元/千克,是半农半牧区的53.60%。进而使得农区农牧户在肉羊生产过程中更多地投入价格相对低廉的粗饲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地区肉羊生产的配置效率水平。经济效率的最终影响是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两者共同作用的结果。(www.daowen.com)

2.仅对技术效率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

家庭年收入(Z4)和养殖规模(Z7)对调研地区农牧户肉羊生产技术效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而家庭总人口数(Z3)对农牧户肉羊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这些因素对配置效率的影响均不显著。家庭年收入越高且养殖规模越大的农牧户大多更注重肉羊养殖等实用技术的学习和应用。因此,这两个解释变量对农牧户肉羊生产技术效率的改善和提高会产生一定的推动和促进作用,而对实现肉羊生产成本最小化,即促进肉羊生产配置效率改善方面的作用则不大。由于近年来羊肉市场价格不断下跌,农牧户肉羊生产的相对收益率偏低,出于养活更多家庭人口的需要,农牧户会安排必要的生产要素于其他生产上,这种“替代效应”极有可能会影响肉羊生产技术效率,因此家庭总人口数对农牧户肉羊生产技术效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

3.仅对配置效率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

户主年龄(z1)、是否参加合作社、协会等组织(Z12)对调研地区农牧户肉羊生产配置效率均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半舍饲(Z9)、是否借贷过资金(Z13)和牧区(Z15)地区差异对农牧户肉羊生产配置效率均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但这些因素对技术效率的影响均不显著。①相比户主年龄较小的农牧户家庭而言,户主年龄较高的农牧户家庭在肉羊生产过程中具有更丰富的养殖和管理经验,对肉羊产业的了解和把握程度更高,而且由于长期从事肉羊养殖,对肉羊的生活习性更加了解,且防范肉羊可能发生疫病的经验相对丰富,从而避免了由于疫病带来的肉羊死亡损失成本,有助于降低养殖成本。因而,户主年龄越高的农牧户肉羊生产的配置效率也相对较高。②是否参加合作社、协会等组织对农牧户肉羊生产配置效率也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可能的主要原因是合作社、协会等组织不仅为社员提供养羊等实用技术指导,通常还会联合社员以更优惠的价格购进种羊、饲草料等,而且还为社员有偿甚至免费提供机械服务、提供相互交流的平台,提高社员的经营管理理念和市场意识等,从而使得参加合作社、协会等组织的农牧户的肉羊生产配置效率要显著高于未参加合作社、协会等组织的农牧户。③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半舍饲的肉羊生产配置效率要显著低于采用放养方式的农牧户。通常,饲养方式的不同导致的肉羊生产配置效率的差异主要体现为饲草料来源和结构、活动范围和时间等方面的差异。根据调研了解到,放养方式下肉羊的饲草料来源几乎完全利用天然草场资源、草山草坡的牧草以及庄稼地的农作物秸秆等,农牧户仅在冬春季节对母畜和弱畜给予适当补饲,且放养过程中的肉羊一般都是成群结队的,并不需要专门的人员陪护,农牧户通常天刚亮将羊赶出去,然后任羊只自由觅食,到了傍晚再将羊群赶回圈舍即可。因此,尽管肉羊饲养的时间较其他地区长一些,但总的来看,采用放养方式生产肉羊的农牧户其养殖成本相对其他方式明显偏低。④是否借贷过资金对农牧户肉羊生产配置效率也具有显著的负向影响。通过调研了解到,在肉羊养殖过程中,当自有资金不足时,农牧户大多是以向亲戚朋友借钱为主,部分养殖户还会向非正规金融借款,从正规金融机构获得借贷资金的农牧户很少。而农村中友情借贷利息出现由无息向低息甚至较高息转化的形势(江曙霞,2001),大部分非正规金融的贷款利率都高于同期正规金融机构的贷款利率,这无疑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农牧户肉羊生产的资金成本,从而不利于肉羊生产配置效率的提高。④由于农区有相对丰富的农作物秸秆资源,且交通运输相比牧区更加便利,因而农区的粗饲料平均价格显著低于牧区,进而使得农区农牧户在肉羊生产过程中更多地投入价格相对低廉的粗饲料,一定程度上提高了该地区肉羊生产的配置效率水平。

4.对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均不具有显著影响的因素

家庭成员是否担任干部(Z5)、养殖年限(Z6)和养羊收入所占比重(Z10)对调研地区农牧户肉羊生产的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均未产生显著的影响。与普通农牧户相比,家庭成员担任村或村级以上干部意味着与上级和技术部门的联系更为紧密,可以获得更多的可支配性政策资源、技术和市场信息,这对于提升肉羊生产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应该均具有显著的促进作用,然而调研显示该指标对肉羊生产技术效率和配置效率的影响均不显著,可能是由于调研地区多为偏远的牧区、半牧区和山区,经济发展水平均比较落后,且调研过程中很少有农牧户有家庭成员担任村或村级以上干部,从而可以支配的政策资源、技术和市场信息还是很有限,因此,家庭成员是否担任村干部未对两种效率产生影响也在预想之中。养羊收入占家庭总收入的比重对肉羊生产技术效率的影响不显著,这表明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肉羊养殖收入的增加和肉羊生产专业化程度的提高并没有激励农牧户积极地应用先进的肉羊养殖实用技术。养羊收入所占比重对肉羊生产配置效率的影响也不显著,说明随着养羊收入在家庭总收入所占比重的提高,农牧户在肉羊生产过程中还是保持原有的养殖习惯,并没有对生产要素的配置做出相应的调整。这可能是因为调研地区大多数是年龄偏大的老人和留守妇女,由于长期从事肉羊生产,已经习惯按自身多年的养殖经验进行养殖和管理,尚不能也不愿掌握科学的饲料加工技术。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