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混合惩罚函数法优化算法

混合惩罚函数法优化算法

更新时间:2025-09-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混合惩罚函数法的思想很简单,就是对不等式约束用内点惩罚函数法,而对等式约束用外点惩罚函数法。这种混合惩罚函数法比之单纯使用外点惩罚函数法有加速迭代过程的收敛作用。因而,只能用混合惩罚函数法求解本问题。

混合惩罚函数法的思想很简单,就是对不等式约束用内点惩罚函数法,而对等式约束用外点惩罚函数法。这样可克服两种惩罚函数法的某些限制,如内点惩罚函数法不能用于非可行域内点的情况,外点惩罚函数法不能用于在可行域外部某些约束无定义或病态的情况。

对于兼有等式和不等式约束条件的最优化问题,采用如下形式的混合惩罚函数:

978-7-111-29617-1-Chapter05-171.jpg

这里将惩罚因子统一用rk,且要求不等式约束的可行域应至少有一个内点。

978-7-111-29617-1-Chapter05-172.jpg

图5-9 例5-7解的几何表示

混合惩罚函数法的计算步骤如下:

1)选择满足不等式约束的一个内点X(0)作为起始点,并选择适当的r1>0,给定小量ε1>0,ε2>0,令k=1。

2)以Xk-1)作为起始点,用无约束最优化算法求φXrk)的最小点Xk=Xrk)。

3)检查|Xk-Xk-1)|ε1与|fXk)-fXk-1))|≤ε2

4)如果满足3)的收敛准则,则终止计算,取X=Xk);否则,令rk+1=rk/C,其中C是大于1的数。令k=k+1后返回2)。

这种混合惩罚函数法比之单纯使用外点惩罚函数法有加速迭代过程的收敛作用。

混合惩罚函数法的迭代过程如图5-10所示。

978-7-111-29617-1-Chapter05-173.jpg

图5-10 混合惩罚函数法程序框图

【例5-8】试用混和惩罚函数法求解目标函数fX)=-x1+x2在约束条件hX)=x1+x2-1=0和gX)=-lnx2≤0下的最优解。

解 由于gX)在X=0时无界,故不能用外点惩罚函数法处理;又由于hX)没有内点,亦不能用内点惩罚函数法处理。因而,只能用混合惩罚函数法求解本问题。

如式(5-28)的目标函数是:

978-7-111-29617-1-Chapter05-174.jpg

最优解的必要条件是:(https://www.daowen.com)

978-7-111-29617-1-Chapter05-175.jpg

两式相减,得

978-7-111-29617-1-Chapter05-176.jpg

当rk→0时,x2→l,且必须满足(x1+x2-1)→0,否则将违反约束h(X)。因此在取极限时得x1=0。这样,该问题的最优解为X=[0,l]T,f(X)=1。

式(5-28)是不等式约束部分按内点法形式处理的混合法,故称之为内点形式的混合法。若不等式约束部分按外点法形式处理,即外点形式的混合法,其惩罚函数形式为

978-7-111-29617-1-Chapter05-177.jpg

惩罚因子rk恒为正,且rk+1=Crk;递增系数C>1,且有

978-7-111-29617-1-Chapter05-178.jpg

初始点可在E空间任意选取,初始惩罚因子r0、递增系数可参照外点法选取。

5.6.5 讨论

如前所述,惩罚函数法有内点法、外点法与混和法之分,不同方法的惩罚函数形式也不同。但是,它们仍能归结为如下统一的惩罚函数形式:

978-7-111-29617-1-Chapter05-179.jpg

式中

978-7-111-29617-1-Chapter05-180.jpg

从解决问题的范围和惩罚函数的构造方式来看,内点法和外点法可以看作是混和法的特殊情况。无论哪一种形式,惩罚项的函数值总为正。因而有φ(X,rk)≥f(X)。为使φ(X,rk)最终能收敛到f(X)的同一最优解,可通过对参数rk、Mk。的不断调整,使其惩罚项对f(X)的惩罚作用在搜索过程中趋于减弱并终将消失。为此,惩罚项必须具有如下性质:

978-7-111-29617-1-Chapter05-181.jpg

从而必存在关系:

978-7-111-29617-1-Chapter05-182.jpg

由此表明,惩罚函数法是用惩罚函数妒φ(X,rk)去模拟原目标函数f(X)的一种函数逼近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