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改性效果分析:改性机理、红外光谱测试

改性效果分析:改性机理、红外光谱测试

时间:2023-06-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4.2.2.3SEM观察为分析等离子体改性对玻璃纤维表面的刻蚀程度和对纤维/树脂界面结合效果,利用SEM分别拍摄处理后玻璃纤维表面、复合成型后3DOWC脱粘纤维表面及断裂截面,如图4-3和图4-4所示。

改性效果分析:改性机理、红外光谱测试

4.2.2.1 改性机理

玻璃纤维表面较为光滑,与树脂的结合能力较弱,通过DBD等离子体处理三维正交机织物,刻蚀纤维表面,通过提高其表面粗糙度,增大纤维与树脂的结合面积和摩擦作用,提高纤维与树脂的界面结合强度。

4.2.2.2 红外光谱测试

为分析等离子体改性对增强体织物的作用效果,对等离子体改性前后织物表层和内部纤维的基团变化进行红外光谱测试。玻璃纤维原样与处理后试样的红外光谱如图4-2所示。

图4-2 玻璃纤维处理前后的红外光谱

由图4-2可知,增强体表层纤维在900cm-1左右的Si—OH振动吸收峰得到了增强,增加了反应活性点,但增强体内部纤维与原样相比,增强效果不明显,这与增强体织物结构密切相关,其结构紧密和整体厚度较大,影响了内部纤维的刻蚀作用。

4.2.2.3 SEM观察(www.daowen.com)

为分析等离子体改性对玻璃纤维表面的刻蚀程度和对纤维/树脂界面结合效果,利用SEM分别拍摄处理后玻璃纤维表面、复合成型后3DOWC脱粘纤维表面及断裂截面,如图4-3和图4-4所示。

图4-3 玻璃纤维表面变化

图4-4 等离子体改性3DOWC脱粘纤维表面和断裂截面

由图4-3可知,增强体表层纤维表面不平整,出现少量刻蚀沟槽,且存在部分刻蚀碎片,增强体内部纤维表面与原样相比,未产生明显刻蚀。由于三维正交机织物具有致密结构,因此,增强体织物仅有表层纤维受到了刻蚀作用,内部多层纤维未得到有效处理。由图4-4可知,经等离子体处理后的3DOWC断裂截面依然存在较多纤维脱粘现象,该处理对整体界面结合未产生明显影响。

经分析可知,等离子体处理对3DOWC增强体整体纤维刻蚀和复合材料脱粘现象未产生明显有益影响,故未对其进行相关力学性能的分析比较。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