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测量工作中的控制测量原则与方法

测量工作中的控制测量原则与方法

时间:2023-06-1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测量上将这些点称为控制点,测量与计算控制点坐标的方法与过程称为控制测量。图1.13某测区地物、地貌透视图与地形图由上述介绍可知,测定与测设都是在控制点上进行的,因此,测量工作的原则之一是“先控制后碎部”。由此可知,控制测量是先布设能控制大范围的高级网,再逐级布设次级网加密,通常称这种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原则为“从整体到局部”。

测量工作中的控制测量原则与方法

1)测定

如图1.13(a)所示,测区内有山丘、房屋、河流、小桥、公路等,测绘地形图的方法是先测量出这些地物、地貌特征点的坐标,然后按一定的比例尺,以《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图式 第1部分:1∶500 1∶1000 1∶2000地形图图式》(GB/T 20257.1—2017)[5]规定的符号缩小展绘在图纸上。例如,要在图纸上绘出一幢房屋,就需要在这幢房屋附近、与房屋通视且坐标已知的点[见图1.13(a)中的A点]上安置仪器,选择另一个坐标已知的点[见图1.13(b)中的B点]作为定向方向(也称为后视方向),才能测量出这幢房屋角点的坐标。地物、地貌的特征点又称碎部点,测量碎部点坐标的方法与过程称为碎部测量。

由图1.13(a)可知,在A点安置测量仪器还可以测绘出西面的河流、小桥,北面的山丘,但山北面的工厂区就看不见了。因此,还需要在山北面布置一些点,如图1.13中的C,D,E点,这些点的坐标应已知。由此可知,要测绘地形图,首先应在测区内均匀布置一些点,通过测量计算出它们的x,y,H三维坐标。测量上将这些点称为控制点,测量与计算控制点坐标的方法与过程称为控制测量。

2)测设(www.daowen.com)

设图1.13(b)是测绘出来的图1.13(a)的地形图。根据需要,设计人员已在图纸上设计出了P,Q,R三幢建筑物,用极坐标法将它们的位置标定到实地的方法:在控制点A安置仪器,使用F点作为后视点定向,由A,F点及P,Q,R三幢建筑物轴线点的设计坐标计算出水平夹角β1,β2,…和水平距离S1,S2,…,然后用仪器分别定出水平夹角β1,β2,…所指的方向,并沿这些方向分别量出水平距离S1,S2,…,即可在实地上定出1,2,…点,它们就是设计建筑物的实地平面位置。

图1.13 某测区地物、地貌透视图与地形图

由上述介绍可知,测定与测设都是在控制点上进行的,因此,测量工作的原则之一是“先控制后碎部”。《工程测量规范》规定,测量控制网应由高级向低级分级布设。如平面三角控制网是按一等、二等、三等、四等、5″、10″和图根网的级别布设,城市导线网是在国家一等、二等、三等或四等控制网下按一级、二级、三级和图根网的级别布设。一等网的精度最高,图根网的精度最低。控制网的等级越高,网点之间的距离就越大,点的密度也越稀,控制的范围就越大;控制网的等级越低,网点之间的距离就越小,点的密度也越密,控制的范围就越小。如国家一等三角网的平均边长为20~25 km,而一级导线网的平均边长只有约500 m。由此可知,控制测量是先布设能控制大范围的高级网,再逐级布设次级网加密,通常称这种测量控制网的布设原则为“从整体到局部”。因此,测量工作的原则可归纳为“从整体到局部,先控制后碎部”。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