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解构主义的创新应用于服装设计与板型探究

解构主义的创新应用于服装设计与板型探究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解构主义对服装造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它把传统款式的构成结构打破再造出新的似乎结构出问题的服装,或是某些部位进行非常规的改造。而解构主义服装则打破原有结构,呈现出颠倒错位逆向组合的状态。设计师以其独特的解构主义设计理念,将传统的服装款式结构进行大胆改造。在三宅一生的服装设计过程中,采用分解、重构与再造的方式,倡导独一无二的基于东方裁剪技术的无结构式的解构主义服装设计风格。

解构主义的创新应用于服装设计与板型探究

服装的整体造型,是由外部造型和内部造型两方面组成的。解构主义对服装造型产生了不可忽视的影响,它把传统款式的构成结构打破再造出新的似乎结构出问题的服装,或是某些部位进行非常规的改造。服装中的解构主义注重对服装本身结构的研究,其设计理论是对服装的原有造型进行大胆改造,把服装原有结构分解拆散,然后重新组合,形成与以往很不一样结构,反映出解构服装对于传统服装原有结构的淡化,多变复杂的解构处理与设计视角,使解构服装充满张力和吸引力。解构服装的结构的意义在于把外部造型和内部造型组合在一种新结构之中。

(一)外部结构的解构

服装的外部造型也即服装的外型轮廓,它能给人们深刻的印象,在服装整体设计中对服装款式的变化起决定性的作用,不同的外部结构有着不同的造型特征。结构设计是服装款式设计的继续、延伸和发展,是再塑服装外形美及创建结构美的重要环节。结构设计在人体形态特征和活动状态的基础上,依据人体及人体运动而确定,具有使服装舒适、合身、便于行动的性能,并在此基础上赋予服装美感。1947年2月12日,世界知名品牌Christian Dior的创始人迪奥推出了“新外观(New Look)”时装系列,为巴黎时装的复兴起到了关键作用。在随后的几年中,迪奥公司又推出了“垂直造型”及“郁金香造型”。1952年,迪奥时装开始放松腰部曲线,提高裙子下摆,1953年更是把裙底边提高到离地40厘米。1954年设计的收减肩部幅宽,增大裙子下摆的“H”型,以及同年发布的“Y型”系列。这些简洁年轻的直线型设计,体现着那种纤细华丽的风格,并遵循着传统女性的审美标准。直至1957年逝世,迪奥推出了A型(1955年春)、Y型(1955年秋)、F型(1956年)、“纺锤型”等一系列服装造型设计,在当时轰动一时、引发人们无限联想的新外观,均是在服装的结构比例与外观廓型上做出与以往大不相同的调整与变化得来的。不同的轮廓在一定程度上也代表着不同的服装特点,H型具有安详、庄重、流畅不贴身的特点。X型具有窈窕、优美,体现女性体型自然美感的特点。A型具有稳重安定感,充满青春活力上紧下松的特点。而解构主义服装则打破原有结构,呈现出颠倒错位逆向组合的状态。

1.打破原有结构

服装原有的外轮廓线被新的结构造型改变,建立了另一个新的轮廓造型。设计师以其独特的解构主义设计理念,将传统的服装款式结构进行大胆改造。经过重新组合,服装展现出一种全新的结构。设计师总是喜欢围绕着衣服的结构本身做文章,从不过多考虑颜色、花纹、饰边等华丽装饰,有的设计师喜欢运用变化的曲线和比较夸张的外轮廓来塑造服装形体,也有设计师擅长将圆形和方形等简单和对比强烈的几何形状放在一起,使服装具有造型明确、严肃庄重的外观效果。通过拼贴、重组等手法,把抽丝的紧身裤袜或者干脆将紧身袜穿在鞋子外面等等。2008春夏巴黎高级时装展上,约翰·加里亚诺充分展示出其多变的设计艺术技巧,他的可贵之处在于他非常善于运用其完美的剪裁技艺表现设计理念,利用自然随意的款式造型来掩饰高级时装结构所具有的繁复特性。在造型方面采用轻薄的丝绸、装饰珠串和极具凹凸效果的刺绣塑造出服装的雕塑感,轮廓清晰有致,夸张的灯笼状裙缘更凸显了这一特征。

三宅一生的服装有一种释放某种能量的特质,他的服装被称为是“东方遭遇西方”的结果,他的目的是让穿他的衣服的人从服装结构的束缚中解脱出来,又表现独特的形体美。他的服装外部结构的变化,他以日本独特的文化背景为底蕴,摆脱了以往的设计成规,向传统的西式服装、欧式观念挑战。他结合东方制衣技术和西方立体裁剪技术,在结构上任意挥洒,释放出无拘无束的创造力,令人为之赞叹。他的服装不仅是人的第二皮肤,而是由穿着者自己体会和展现作品。这样,穿着者可以自由的在服装中表现自我,而不是被动地限定于设计师已经完成的造型之中。他说:“我的服装是未完成的,当人穿着之后设计才算真正完成。”在三宅一生的服装设计过程中,采用分解、重构与再造的方式,倡导独一无二的基于东方裁剪技术的无结构式的解构主义服装设计风格。三宅一生著名的“一块布”作品,就像一块披在肩上的毯子,只有极少的开剪衔接,而且没有一处省道。这种完全突破传统服装结构的处理方法,对传统意义上的以不同位置收省的处理方法来塑造女性曲线的服装概念是一次强有力的挑战。

1982年,川久保玲有意将针织服装设计成有各式不同大小孔洞的表面,在高贵华丽讲求作品完整性的巴黎时装设计师的作品前,鲜明的服装语言特点形成了自己独树一帜的艺术风格。她打破了时装界的一贯模式,这些创意使人们感受到她的设计具有对传统的反叛和对常规的破坏、肢解。她突破服装的传统缝制,添入崭新素材于作品中,释放出具有建筑风格与幻觉效果等等。她在进行设计解构的时候,追求的是不讲求结构的严谨性,反映出传统服装对于向现代服装过渡自觉性的淡化。她设计放置在衣服上颠倒错乱的古怪口袋,使服装的整个造型中产生非对称的平衡,不强调肩部的线条以及没有正常比例袖子的创作手法,转而注重款式上的多层次组合、抽取折叠等细节部位的处理技巧,川久保玲将服装拆开来重新进行组合加工,进行扭曲和破碎。川久保玲在打破西方传统服装形制的同时,也打破了传统时装对服装创作目标的理解。川久保玲2008/09秋冬女装令人过目难忘,网状衬裙、蓬裙鱼骨架、康康舞女郎跳舞圆裙和复古造型的内衣胸罩,无所不在的充斥整场演出。这些不入流的细节元素却在川久保玲手中,转换成叛逆的超另类时髦质感。黑色绸缎胸罩外搭在天鹅绒与雪纺宽松洋装以及波卡圆点的红色蓬蓬圆裙外、纯白薄纱芭蕾洋装上则满满滚绕着黑色线条。川久保玲稀奇古怪的服装观念,另辟蹊径的创作方式总是给人一种耳目一新的感觉。她大胆地向西方传统服饰美学挑战,以强调空间的设计替代传统服装设计中对人体的体现,反应抽象的美感。这些设计却又不是以纯粹固定或绝对设计的形式所存在,反映了在川久保玲的设计中解构主义所体现出来的多元化概念思维,表面上看是一种破坏性和扭曲人的整体部位起伏和转折,实际上是形状和比例的极度自由的表现。

解构主义服装常常打破服装原有结构,本作品将一块长方形进行非常规的缝合,没有任何的裁剪和拼接,达到服装简洁大气、别具一格的服特点。作品呈现出不对称的造型,运用针织面料柔软、舒适的特点,给人完整深刻的观感和气氛。黑色仍然是主流的色调,但是通过面料本身的悬垂感和面料改造,提升了黑色的质感,不再显得沉闷。

2.颠倒错位逆向组合

服装设计是无止境的,这正好为设计师提供了永无边界的设计空间。在当今解构主义服装设计的热潮下,设计师们可以对以往不同性别、年龄的服装进行无限度的任意解构再重构,从而设计出更多更为个性的、全新的服装风格。逆向思维替代了传统的形式美法则,否定了对称、均衡、视觉重心等常规设计原则,重塑新的造型结构。结构是服装的主体,解构主义设计师在注重服装的基本构件的同时,从颠倒正常审美的角度来审视服装,对于结构、形体与空间之美的追求,构成了解构主义服装风格的显著特征。设计师把人体的基本形作为时装设计的出发点,通过各种服装语言,将服装和人体完美结合,与此同时也赋予了注重精巧结构的服装能完全脱离人体而独立存在。大红女装简单却精致,流线形的外轮廓突出女性自然形体的三围曲线,并有意的拉展出纵向感,女性味十足。特别是加附于胸部与领上线交界处的黑色小牛皮带结装饰,像是将腰部上移,产生视觉上的错位。解构主义服装看似无形,却疏而不散,正是这种玄妙的设计理念的抒发,赋予了作品神奇的魅力。

川久保玲打破传统拘泥的服装线条,解构形体上的限制,发挥天马行空的创作理念。川久保玲2010春夏巴黎时装周模特们顶着棉花糖般的色彩出场,这样的惊艳造型在川久保玲秀场上已不足为奇,令人瞪大眼睛衣服,带着些建筑感又有些抽象效果。服装的造型设计运用了各个结构之间的重新组合。不规则的布料拼接出连身裙、夹克外套、新颖特别的西装等款式,下身搭配则是紧身裤、男式的肥腿裤和摘牌式的波点短裤起到陪衬上衣的作用。解构主义的服装风格不仅体现在服装造型与设计语言上,而且也体现在穿着者对服装的认知与社会文化上。她那看似颠倒错位的设计,实际上却蕴含着非常深刻的思想。她的作品给人以奇形怪状的感觉,尤其是她对服装体外空间的强调、对服装外部结构的暴露和有意的颠倒错位,都表现出自我超前意识。在形式上不再只是追求夸张的立体层次所带来的外观效果,而是注重了穿衣服的主体。作品使得服装的穿着者不仅与服装一起构成了审美的对象,而且又是一个很最重要的审美主体。在其设计创作过程中具有非常自我的创作意识和信念,使服装的审美主体能够自然的融入设计中,去感受和体验自我的价值,要求服装附和着人类这一主体而不是单独的为了服装而穿着。

维维安·韦斯特伍德稀奇古怪、没有章法的服装着实让西方时装界大吃一惊,使人们恭维她的杰作的同时被她独特的设计思想所震慑。1998年春夏作品中的一款,她将内着棉布衬衣款式搭配成男性化尖角领衬衣,使之成为前卫装束,衬衣门襟的随意敞开是对传统的反叛。最妙的是将一只角看似无意塞入胸部的方形手帕,它的不经意放置而产生的不规则菱形下摆正好同下装的下摆形式产生了呼应。

前卫的款式配合保守的配色,这些看似寻常的细节处理方法体现了维维安·韦斯特伍德的不凡功力。维维安·韦斯特伍德对传统美的摒弃,却使这种反时髦反时尚的样式又成为一种新的时髦、新的时尚。她有自己看世界的方式有自己对待人生的态度,解构以后的作品怪异却独一无二的服装,造型前卫,执着地给人留下强烈的视觉冲击不会随意附和,不会盲目跟从,创立具有自己标记的剪裁风格。维维安·韦斯特伍德总能把那些看似陈旧的元素用时尚的手法加以演绎,变化出带有她独特记号的高级时装,赐予服装新的流行生命力,在经典的剪裁和稳重的色彩搭配之下呈现出经久不衰的魅力。(www.daowen.com)

(二)内部结构的解构

服装被设计师和着装者看作传达信息的最有效手段,款式及造型已不仅仅局限于服装的外部轮廓,服装的内部结构的解构也是非常重要的一种手段。服装的内结构设计主要包括:结构线、领型、袖型和其他零部件的设计。解构在帮助人们完成了摧毁传统观念的工作后,它的历史使命也就基本完成了。然而,在解构后人们还需要新的“建构”,设计师通过服装的各个组成部分来看待服装,对服装进行大胆的改造,把服装传统的内部结构重新分解和组合,产生出与以往不一样的样式。有的对某些部位进行非常规的改造,有的在服装上开出各种形状的洞,让服装故残缺状,通过重叠、交叉,透出皮肤和内衣的结构,从截然不同的角度来审视服装,创造服装。

1.省道和分割线

省道与分割线是服装结构设计的重要造型手段。在设计过程中,服装造型往往通过省道和分割线相结合的方法来实现。省道设计是为了塑造服装合体性而采用的一种塑形手法,省道产生的最初原因是为了塑造更加合体的服装,而在解构主义服装设计中,省道的运用的对象不一定是人体,而是服装本身。解构主义服装设计中省道的设计可以是单个集中,也可以是多方位分散,还可以是曲线形的,通过对省道的设计塑造与众不同的服装廓形,它将服装从平面宽衣时代带进了立体窄衣时代。换言之,在解构主义服装设计中,省道都被运用在需要的地方。在解构设计大师们的手中,省道、分割线成了他们塑造独特服装结构与廓形的重要武器。对这些条条框框的突破意识,对服装文化和情感的整体的解散重组,可以视为是一种纯粹的解构。省道的位置不是一成不变的,是可以灵活转换的。英国设计师胡赛因·查拉扬以极简而不空洞、现代而不做作的风格著称,是他的对于服装内部结构中省道与分割线的独特诊释。服装分割线是在省道基础上发展起来的服装造型手法,它能有效地实现二维到三维的转化。分割线的设计即具有装饰性又具有功能性,它是服装结构的具体体现,其特征以及相互间的吻合是结构设计的重要课题。分割线作为线条,随着它线条形状的变动、所在部位的变化、数量的增减,能产生不同形式的艺术效果。服装分割线形态各异,有纵向分割线、横向分割线、斜向分割线和自由分割线等,此外还常采用具有节奏旋律的线条,它们对服装的装饰造型与合体性起着主导作用。服装分割线设计都是采用装饰与造型需要相结合的思路进行设计的。

2.领型

在解构主义服装设计,领型的设计特点在服装的整体造型中起着及其重要的作用,我们在选择服装过程当中,首先引起我们关注的是服装的领型,这是一种习惯性的视觉重点,领型占据着十分重要的地位。随着面料质地、性能的改进、服装文化内涵的更新,领型在服装整体造型设计中所起的作用也有了明显的变化。不管是拆解还是重组,它对服装的产生、演化与发展都起着一定制约作用。

领子所处的部位是人的视觉中心,是服装整体设计的重点。领型的设计要符合人体穿着的生理需要、适合颈部的结构及活动规律、还要考虑实用功能和审美功能的需要。领型在服装的设计当中所占的装饰性比例较大,而起到的功能性作用较小,一件服装领型的好坏程度是指领子的具体造型,它起的作用非常大,直接影响服装的整体效果。不同的服装具有不同的领口造型,它要求有不同的领底线结构与它相匹配,去表现领子的整体效果,起结构造型作用。上衣的领型已经不是传统的样式,但是简洁的优雅,有着无与伦比的剪裁与做工。

3.袖型

袖子是服装非常重要的部件,衣袖的造型与服装的整体造型关系极大,是整体服装廓形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在解构主义服装设计中袖型设计的功能性和装饰性是非常重要的。解构主义服装在袖型设计上大胆突破,完全背离和谐统一等基本原则,出现部件缺失或重复的设计,将传统设计的固定模式摒弃,总体的创作风格趋向于对传统的颠覆。

服装整体风格非常独到,强调宽松的造型,并刻意追求立体化和非对称感,把不规则和富有缺陷的美学概念充分地发挥,不仅极大地丰富了服装造型特征,使服装充满创造的张力,整体造型和袖型形成一种完美和谐的统一,这种时尚的造型,不是通过材质而是通过袖型的合理配合而达到的。所谓令人难忘和震撼的解构主义服装创作,不见得是美丽的,但却具有某种能量释放的特质。

4.其他零部件

服装的内部结构除了袖型、领型、省道和分割线的解构之外,还有口袋、门襟、下摆等许多零部件。解构主义可以看作是服装二次设计的一种手段,综合解构服装零部件体现在位置、形状、大小等方面,零部件合理的设计可以增加服装的趣味感和装饰感。对服装性别、民族、国家进行形式上的模糊,突破这些条条框框的意识,对服装文化和情感的整体的解散重组,被视为是一种纯粹的解构。本作品将各种零部件的解构手法综合的表现在一件服装作品当中。通过时间与空间的重叠、并置、交错、穿插,设计出服装和身体之间的最佳组合。在注重服装的基本构件的同时,从截然不同的角度来审视服装,对服装进行独特的思考,然后分解、重新组合,形成破碎、含糊的空间和形态。作品首先对服装的结构进行解构的处理,解构的手法使服装外观更加丰富,使服装风格呈现独特的个人特征。从设计手法上来看,层叠的手段打破了传统的服装结构,在传统廓型上做出解构的设计,仅保留本来的基本型,这种设计使服装面目一新。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