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调整上封机构并确保质量要求?

如何调整上封机构并确保质量要求?

时间:2023-06-1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上封机构调整前先用钢板尺测量一下封面尺寸,得知封面尺寸为297mm×217mm。图8-29上封机构1.侧规轨道调整侧规轨道调整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轨道开度调整,二是斜度调整,三是背脊大小调整。不要直接把封面放入前挡规上,以免造成封面高度和衔接不齐整,正常生产时发生输出故障。图8-37封面歪斜调整机器全部调整完毕后,先试做一本,查看是否符合质量要求。

如何调整上封机构并确保质量要求?

上封面是胶订机上的书芯经过铣背、开槽、刷胶后的工艺加工过程,即书芯基本定型后的工艺加工过程。它的作用既使书本增加牢度,又使书本更加美观。因此,上封面工艺是否能达到工艺的要求,至关重要的。封面先要从封面堆中一张一张地输送出来,再经过压痕输送到上封面装置上去,在此过程中要求输送封面机构能平稳准确输送封面。

上封机构(图8-29)调整前先用钢板尺测量一下封面尺寸,得知封面尺寸为297mm×217mm。封面的调整分为七个部分:一是侧规轨道调整,二是压痕线宽度调整,三是封面拉规调整,四是输封台调整,五是装载封面,六是封面定位规调整,七是封面背字歪斜调整。

图8-29 上封机构

1.侧规轨道调整

侧规轨道调整分为三个部分:一是轨道开度调整,二是斜度调整,三是背脊大小调整。

(1)轨道开度调整

调整时松开锁紧把手,转动调节手轮使数显器位置(图8-30左)定位在封面宽度297mm位置,锁紧把手即可。本例使用的是180克的上光铜版纸,一般调这样薄封面可以稍微紧一点(可以是296mm),如果用厚点或覆膜的硬封面,轨道相对可以大1mm左右,主要是防止硬封面阻卡在轨道里,有时容易造成封面天头比书芯天头凸出来一点(对齐不稳定),这需要在调整中灵活掌握。

图8-30 侧规轨道调整

(2)斜度调整

一般情况下斜度是不需要调的(图8-30中,数显在0位)。此功能为调整两侧规相对于书夹固定板板面平行或倾斜,在出厂时已设定好,符合标准的封面不需要调整。

(3)背脊大小调整

调整时用方孔摇把插入“背脊大小调节杆”(图8-30右),调到6mm,锁紧把手即可。

2.压痕线宽度调整

封面压痕机构装置在飞达输出和封面定位装置的中间,其作用就是沿着封面书脊上下压四条硬痕线,中间两条压痕线是书脊的等宽度定位痕线,它能使书本的书脊上下的棱角更加清晰,压痕圆刀是向下方向压线,使封面能向上折叠。中间两条线到外边两条的距离是侧胶粘接宽度,也是封面向外翻阅的折线,压痕圆刀是向上方向压线,可向下折叠。四条封面压痕线均采用正、反槽压痕,能降低厚封面倔强力,避免打开书的封面时将书芯第一页带起而出现该书页断裂,露出胶底等。同时压痕线的误差应控制在≤1mm为宜。

(1)封面压痕的间距

封面上进行压痕,要根据书本书背的厚薄情况确定四条压痕线的间距。要求封面压下的中间两条硬痕压痕线与书本的厚薄度相一致,同时封一和封四压痕处没有明显的痕迹印。中间两条压痕线到两条边线的间距应根据侧胶的宽度来确定。压痕线宽度(压痕刀开口尺寸)就是书芯的厚度,调节时只需调整外侧压痕圆刀和里侧压痕圆刀的间距即可(图8-31)。

图8-31 封面压痕机构

(2)封面压痕的深浅

压痕的深浅取决于该对上下压痕轮的压力大小,压力加大压痕深,压力减小压痕浅,压痕要清晰、线直,不能将封面压裂、压断、压皱、压歪斜。

调整时,松开锁紧把手,转动“外侧压痕线调节轮”(图8-32),调到6mm,锁紧把手即可。

图8-32 压痕线宽度调整

里侧压痕刀位置在出厂时已经定位,一般不做调整,最多做一些微调。里侧压痕线与书夹固定板处于同一直线度上,如果误调会影响上封正确位置,校正要花一定时间。

3.封面拉规调整(www.daowen.com)

封面拉规为封面宽度一半(297÷2=148.5mm),调整时转动“封面拉规调节手轮”(图8-33),调到148.5mm即可。

图8-33 封面拉规调整

4.输封台调整

输封台侧规(图8-34)的大小也是封面的一半。调整时,将输封台上方侧规和给封侧规根据标尺(以外侧为基准)都调到148.5mm即可。

图8-34 输封台调整

5.装载封面

装载封面前先要检查封面是否符合生产要求,然后抖松后劈开封面,正确地堆放在输封平台上,封面铺设的高度基本与侧规高度平齐(图8-35左)。

装载好的封面应用手盘轮转动(图8-35右),左手按住封面、右手转动手盘轮,使封面在输送带上向前平稳运动直达前挡规,再把里侧挡规轻轻靠在封面上。不要直接把封面放入前挡规上,以免造成封面高度和衔接不齐整,正常生产时发生输出故障。

图8-35 装载封面

6.封面定位规调整

启动机器并点一下封面输出,让封面上来一张以后,观察当推规上封面与书夹相对应时,且书夹从转弯入平后,按零位停车,此时托打成型机构停在最高点,用3号内六角扳手将封面定位规上的锁紧螺钉松开,然后将封面前挡规紧靠封面成夹紧状态(中间不能有间隙,图8-36),再拧紧螺钉即可。拿出此张封面看一下是否符合质量标准,如果有误差再微调一下。

图8-36 封面定位规调整

7.封面背字歪斜调整

封面压痕线与天头、地脚端面不成直角矩型时(即封面背字歪斜),这就需要校正封面侧规上的偏心装置,调整时松开偏心轴上面的锁紧把手(图8-37),转动偏心调节杆,将侧规的倾斜度校正到封面背字标准位置,锁紧把手即可。

图8-37 封面歪斜调整

机器全部调整完毕后,先试做一本,查看是否符合质量要求。运转机器、开启铣背工位,按生产速度设置到10000本/时,先试生产一本书,并检查此书成型效果、封面位置、胶水粘接等质量是否达标,反复调试直到满意为止。

8.封面的工艺操作要求

胶订机对书芯的包封处理工艺,是由上封面机构来完成的。由于包封的精确度直接影响到书本的外形美观,因此上封面工艺操作要注意以下事项。

①封面上到书本上,背字要居中,版框要达到规格要求。

②封面书背上下两边要压四条印痕(压痕线),使封面包上书本后,封面与书本平服,而封面不发翘,棱角清晰,同时封面上压的四条印痕要直,中间两条痕之间相距的宽度尺寸应与书本的厚薄一致,并且压印的深浅度,应根据封面纸张的厚薄度不同而适当调整,封面包好后观察不到有明显的压痕为宜。

③封面(天头部分)与书本光头部分要对得齐,封面与书本之间不齐整误差最大不能超过0.5mm。书本的开本越小,这个误差标准要控制越严(开本越小裁切边越小),双联本生产更应如此。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