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海河流域的洪水及水利工程作用

海河流域的洪水及水利工程作用

时间:2023-06-2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海河流域西部与黄土高原接壤,北部与内蒙古草原及东北山丘平原相连,南界黄河,东临渤海。海河流域属于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00~650mm。水利工程在抗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96年8月海河发生大水,由于水利工程的拦蓄作用减少经济损失约1000亿元。海河流域的水利建设为国民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但是洪涝灾害依然是心腹之患。

海河流域的洪水及水利工程作用

海河流域西部与黄土高原接壤,北部与内蒙古草原及东北山丘平原相连,南界黄河,东临渤海。海河流域的地形呈西北高,东南低,夏季太平洋暖湿气流北上,在太行山和燕山山脉的迎风坡与南下的西伯利亚冷空气交会,所以,降雨量大多集中在每年的7月下旬~8月上旬。由于太行山、燕山的坡度陡峻,致使降雨后形成山洪暴发,犹如猛虎下山,约6h后,洪水即冲出山谷,奔向华北平原,造成洪灾

海河流域属于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为400~650mm。80%集中在6~9月份,丰枯变化十分悬殊,枯水时有些地区饮水十分困难,丰水时又泛滥成灾。例如,1981年枯水年降水量仅有112亿m3,而1963年丰水年降水量高达500亿m3以上。据最近500年资料统计,出现干旱140次,经常呈“赤地千里,哀鸿遍野”。而洪涝灾害也有135年,例如1939年大水,天津市区最繁华的劝业场街也能行船,800万人受灾。

1963年8月,海河南系发生特大洪水,洪兽吞噬了几千万亩夏秋作物,殃及100多个县、市,2200多万人受灾。毛主席在当年11月发出“一定要根治海河”的伟大号召,海河人民在已建成的水库工程的基础上,又新开挖了漳卫新河、独流减河、滏阳新河、子牙新河、永定新河等新的入海河道,改变了历史上各河汇集天津后集中入海的局面,并在海河流域的中游地区设计开辟了32处滞洪区。这样,初步形成了“上蓄、中疏、下排,适当滞”的防洪体系。水利工程在抗洪中发挥了重要作用,1996年8月海河发生大水,由于水利工程的拦蓄作用减少经济损失约1000亿元。(www.daowen.com)

新中国成立后,揭开了海河治理史上的新篇章。首先是针对旧中国留下来的残缺不全的水利设施,进行全面恢复,在物质条件十分艰苦的条件下修建了新中国第—座大型水库——官厅水库。1958年以后,海河进入全面治理,在各个支流上兴建了1800多座各种类型的水库,使山区面积83%的洪水得到了控制。

海河流域的水利建设为国民经济的腾飞奠定了基础,但是洪涝灾害依然是心腹之患。主要表现在大量的水利工程老化失修,不少病险水库未达到水利部颁发的标准,河道和海口淤积严重,堤防险工险段多。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