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法国资产阶级禁止穿裤的时代:盒子中的女性

法国资产阶级禁止穿裤的时代:盒子中的女性

时间:2023-06-2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耽于享乐的资产阶级法国严禁妇女穿着裤子抛头露面——她们只被允许穿裙子,而男人们扣得严严实实的衣领一看就令人立刻觉得喘不过气来。马瑞·奎恩推出了以香料蜜糖面包为名的时装系列,其滑稽而活泼的风格让那些身材过于苗条的女孩喜不自禁。倒是另外一种远没有那么激进的服装吸引了崇尚平等、自由、博爱的法兰西儿女,那就是牛仔裤加T恤衫。

法国资产阶级禁止穿裤的时代:盒子中的女性

杰奎琳的服装生活中的服装,而不是舞台上的服装,她从不追求服装的展示性,其着装风格典雅明快、简单实用,不夸张、不做作,极富可穿着性,她也因此成为永恒的时尚。

如果说,五十年代时现代化进程已经起步,那么,能不能说它在之后革命性的10年里真正步入正轨了呢?戴高乐将军在法国刚刚解放时,曾要求法国人民用10年时间生出1200万个宝宝。现在,这一代宝宝们与他们的父辈在道德观念上存在着明显的代沟。战前的陈旧工业阻碍着现代化进程的起步,战后,伴随经济发展的却是城市暴力的萌芽与肇始。热闹如兵营般的低租金住房在城市四周形成了环状居民区。每到周末,一群群乌合之众便在狭窄不堪的国家公路上开始了疯狂的飙车游戏,其结果是:1964年造成1万人死亡,23万人受伤;仅四年之后,由于多修了几公里高速路,这两个数字就上升到了1.4万人和36万人。

耽于享乐的资产阶级法国严禁妇女穿着裤子抛头露面——她们只被允许穿裙子,而男人们扣得严严实实的衣领一看就令人立刻觉得喘不过气来。重男轻女有时也会遇到麻烦。为了打破让年轻人难以接受的“新三年、旧三年、缝缝补补又三年”的传统消费模式,有人发明了一次性用品和塑料制品,大家都把这些发明当成了推动社会繁荣和走向现代化的标志。作为对这一切的回应,年轻一代的高级时装保卫者们更加专注地埋头设计他们的几何图形时装。卡丹、古莱热们则一如既往。意大利设计师罗贝托·卡普奇(Robelto Cappuci)更是以正宗的建筑设计专家巴伦夏加为师,用吊过铅坠一般的直线描画着一幅幅方方正正的设计图。到了1968年时,他因为实在看不下去高级时装界的分崩离析,一边感叹“高级时装死了”,一边关闭了自己的高级时装公司。

六十年代的时代宠儿是一位法美混血的姑娘杰奎琳·肯尼迪(Jacqueline Kennedy,美国遇刺总统肯尼迪的夫人——译者注),她的笑容总是那么温文尔雅,衣服总是穿得平平整整,妆总是化得无懈可击,服饰总是搭配得妥妥帖帖,几何型的发式总是梳得规规矩矩,就像一个标准的空中小姐。她的服装都是由香奈儿纪梵希或格莱斯夫人这样的大师设计的。成为第一夫人后,她请美国高级定制设计师奥列格·卡西尼(Oleg Cassini)以简约主义风格帮她设计了一年四季的全部时装,她也因此成为清丽、明快的新时代代表。美国总统夫妇每年花在服装上的费用约为30000美元,他们以清新的风格成为追求新潮的六十年代时尚的领导者。尽管肯尼迪本人命运悲惨,但人们对总统夫妇的推崇还是让那一代服装设计师和流行趋势设计师汲取了许多灵感。杰基·奥(Jackie O,杰基为杰奎琳的爱称,她在肯尼迪遇刺身亡后改嫁希腊船王奥纳希斯,因此被称为杰基·奥——译者注)的服装是生活中的服装,而不是舞台上的服装,她从不追求服装的展示性,其着装风格典雅明快、简单实用,不夸张、不做作,极富可穿着性,她也因此成为人们心目当中永恒的时尚。(www.daowen.com)

在英吉利海峡另一侧,一场时尚革命正在兴起。盛行于伦敦的摇摆舞让人们沉浸在扭动与节奏的兴奋中,以萨维尔街(Savile Row)和卡纳比大街(Carnaby Street)为中心,形成了两个针锋相对的时尚大本营,一派以传统为荣,一派以前卫为乐。披头士乐队的四个男孩以歇斯底里的演唱让全世界陷入了低俗嘈杂的音乐折磨之中。来自伦敦卡纳比大街的约翰·斯特凡(John Stephen)和玛丽·奎恩特(Mary Quant)按照他们的乐谱为时尚的音乐定了基调。马瑞·奎恩推出了以香料蜜糖面包为名的时装系列,其滑稽而活泼的风格让那些身材过于苗条的女孩喜不自禁。他的风格里多少还带有一些东方广藿香的气息。伴随着这种气息,嬉皮士们在大麻的烟雾之中自由自在地谈情说爱。一位名叫芭芭拉·胡拉尼奇(Barbara Hulanicki)的英国女士在伦敦冰斗路(Bingdow Road)上开设了一家名叫“比吧”(Biba)的毒品自助服务店,瘾君子们在这里兴致盎然地为自己注射毒品。到1966年,她又顺应潮流开了一家名为“简女士”(Lady Jane)的女装店,橱窗内的两位年轻姑娘每天在众目睽睽之下穿衣脱衣,这种大胆直接的表演立即产生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影响。30多年后,巴黎老佛爷百货商店旧戏重演,激起了女权主义者的满腔怒火。

巴黎十六区(富人聚集的高档住宅区——译者注)不乏留学英国的少男少女,他们从英国学回了英语的同时也带回了那边的一些荒诞服装,并依照巴黎水泵路的“雷诺玛兄弟”(Freres Renoma)时装店那种优雅考究的陈列方式将全套行头穿在身上,给这些庸俗服装平添了一些小资情调。马瑞·奎恩特设计的迷你裙做足了下三路的文章,而美国加利福尼亚州的澳裔设计师鲁迪·吉恩莱希(Rudi Gernreich)发明的一点式则充分展示了上半身的魅力,但是这些设计花样对戴高乐时代有板有眼的时尚专制影响甚微。倒是另外一种远没有那么激进的服装吸引了崇尚平等、自由、博爱的法兰西儿女,那就是牛仔裤加T恤衫。牛仔裤加T恤衫以其离经叛道的朴素风格横扫了时尚创造者的所有哗众取宠,在崇尚社会等级、讲究男女有别的时尚专制下,这身打扮显得极不入流,因为它没有任何社会和性别特征。但即便是穿着这样一身普通得很难给人留下印象的打扮,在大街上起哄扔石块时也最好别让共和国保安部队的人看见。

像大部分高级定制设计师或服装设计师一样,曾经也想过发明这身行头的伊夫·圣洛朗对牛仔裤颇有好感:“牛仔裤没有性别之分,男人女人都能穿,一年四季都能穿,白天晚上都能穿,各种场合都能穿,各种年龄都能穿,各种阶层都能穿。”住在意大利米兰的设计师伊里奥·费尔鲁奇(Elio Fiorucci)是一位有名的时尚鼓动家和幻想家,他以“布法罗(Buffalo)70”为商标推出了一款牛仔时装,立刻引得国际名流跟风响应,甚至包括杰奎琳·肯尼迪。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