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注浆工程质量验收附录E

注浆工程质量验收附录E

时间:2023-06-2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注浆方案应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按下列要求选择。高压喷射注浆法可用于加固软弱地层。因此,注浆过程中应经常观测,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为防止污染地下水,施工期间应定期检查地下水的水质。

注浆工程质量验收附录E

7.1 预注浆、后注浆

7.1.1 本节适用于工程开挖前预计涌水量圈套的地段或软弱地层采用的预注浆,以及工程开挖后处理围岩渗漏、回填衬砌壁后空隙采用的后注浆。

说明:7.1.1 注浆按地下工程施工顺序可分为预注浆和后注浆。注浆方案应根据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按下列要求选择。

(1)在工程开挖前,预计涌水量大的地段、软弱地层,宜采用预注浆。

(2)开挖后有大股涌水或大面积渗漏水时,应采用衬砌前围岩注浆。

(3)衬砌后渗漏水严重或充填壁后空隙的地段,宜进行回填注浆。

(4)回填注浆后仍有渗漏水时,宜采用衬砌后围岩注浆。

上述条款可单独进行,也可按渗漏水情况采用几种注浆方案,确保地下工程达到要求的防水等级。

7.1.2 注浆材料应符合下列要求

(1)具有较好的可注性。

(2)具有固结收缩小,良好的粘结性、抗渗性、耐久性和化学稳定性。

(3)无毒并对环境污染小。

(4)注浆工艺简单,施工操作方便,安全可靠。

说明:7.1.2 由于国内注浆材料的品种多、性能差异大,事实上目前还没有一种浆材能全部满足工程需要,一般能满足本条规定中的几项要求就算不错了。所以要熟悉掌握各种浆材的特性,并根据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注浆目的、注浆工艺、设备和成本等因素加以选择。

7.1.3 在砂卵石层中宜采用渗透注浆法;在砂层中宜采用劈裂注浆法;在粘土层中宜采用劈裂或电动硅化注浆法;在淤泥质软土中宜采用高压喷射注浆法。

说明:7.1.3 本条列举了用于预注浆和后注浆的三种常用方法,供工程上参考。

(1)渗透注浆不破坏原土的颗粒排列,使浆液渗透扩散到土粒间的孔隙,孔隙中的气体和水分被浆液固结体排除,从而使土壤密实达到加固防渗的目的。因为渗透注浆的对象主要是各种形式的砂土层,所以要求被注体应具有一定的孔隙(即渗透系数大于10-5cm/s),否则难以保证注浆效果。

(2)劈裂注浆是在较高的注浆压力下,把浆液渗入到渗透性水的土层中,并形成不规则的脉状固结物。由注浆压力而挤密的土体与不受注浆土体构成复合地基,具有一定的密实性和承载能力。因此,劈裂注浆一般用于渗透系数不大于10-6cm/s的粘土层。

(3)高压喷射注浆是利用钻机把带有喷嘴的注浆管钻进至土中的预定位置,以高压设备使浆液成为高压流从喷嘴喷出,土粒在喷射流的作用下与浆液混合形成固结体。高压喷射注浆的浆液以水泥类材料为主,化学材料为辅。高压喷射注浆法可用于加固软弱地层。

7.1.4 注浆浆液应符合下列规定:

(1)预注浆和高压喷射注浆宜采用水泥浆液、粘土水泥浆液或化学浆液。

(2)壁后回填注浆宜采用水泥浆液、水泥砂浆或掺有石灰、粘土、粉煤灰等水泥浆液。

(3)注浆浆液配合比应经现场试验确定。

说明:7.1.4 注浆材料包括了主剂和在浆液中掺入种种外加剂。主剂可分颗粒浆液和化学浆液两种。颗粒浆液主要包括水泥浆、水泥砂浆、粘土浆、水泥粘土浆以及粉煤灰、石灰浆等;化学浆液常用的有聚氨酯类、丙烯酰胺类、硅酸盐类、水玻璃等。

隧道工程注浆中,常采用颗粒浆液先堵塞大的孔隙,再注入化学浆液,既经济又起到注浆的满意效果。壁后回填注浆因为是起填充作用的,所以尽量采用颗粒浆液。各种浆液配合比,必须根据注浆效果经过现场试验后确定。

7.1.5 注浆过程控制应符合下列规定:

(1)根据工程地质、注浆目的等控制注浆压力。

(2)回填注浆应在衬砌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进行,衬砌后围岩注浆应在充填注浆固结体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进行。

(3)浆液不得溢出地面和超出有效注浆范围,地面注浆结束后注浆孔应封填密实。

(4)注浆范围和建筑物的水平距离很近时,应加强对临近建筑物和地下埋设物的现场监控。

(5)注浆点距离饮用水源或公共水域较近时,注浆施工如有污染应及时采取相应措施。

说明:7.1.5

(1)注浆压力能克服浆液在注浆管内的阻力,把浆液压入隧道周边地层中。如有地下水时,其注浆压力尚应高于地层中的水压,但压力不宜过高。由于注浆浆液溢出地表或其有效范围之外,会给周边结构带来不良影响,所以应严格控制注浆压力。

(2)回填注浆时间的确定,是以衬砌能否承受回填注浆压力作用为依据的,避免结构过早受力而产生裂缝。回填注浆压力一般都小于0.8MPa,因此,规定回填注浆应在衬砌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70%后进行。

为避免衬砌后围岩注浆影响回填注浆浆液固结体,因此,规定衬砌后围岩注浆应在回填注浆固结体达到设计强度70%后进行。

(3)隧道地面建筑多、交通繁忙,地下各种管线纵横交错,一旦浆液溢出地面和有效注浆范围,就会危及建筑物或地下管线的安全。因此,注浆过程中应经常观测,出现异常情况应立即采取措施。

在地面进行垂直注浆后,为防止坍孔造成地沉陷,要求注浆后应用砂子将注浆孔封填密实。

(4)浆液的注浆压力应控制在有效范围内,如果周围的建筑物与被注点距离较近,有可能发生地面隆起、墙体开裂等工程事故。所以,在注浆作业时要定期对周围的建筑物和构筑物以及地下管线进行施工监测,保证施工安全。

(5)注浆浆液特别是化学浆液,有的有一定毒性,如丙烯酰胺类等。为防止污染地下水,施工期间应定期检查地下水的水质。

7.1.6 注浆的施工质量检验数量,应按注浆加固或堵漏面积每100m2抽查1处,每处10m2,且不得少于3处。

说明:7.1.6 注浆工程施工质量的检验数量,应按注浆加固或堵漏面积每100m2抽查1处,每处10m2,且不得少于3处。

主控项目

7.1.7 配制浆液的原材料及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计量措施和试验报告。

说明:7.1.7 几乎所有品牌的水泥都可以作为注浆材料使用,为了达到不同的注浆要求,往往在水泥中加入外加剂和掺和料,这样既扩大了水泥注浆的应用范围,也提高了固结体的技术性能。由于水泥和外加剂的品种繁多,浆液的组成较复杂,所以有必要对进场后的材料进行抽查检验。

(1)水玻璃又称硅酸钠(Na2·nSiO2),由于其没有毒性,一直被广泛用于各种注浆工程中。水玻璃类浆液是以水玻璃为主剂,加入胶凝剂生成凝胶体,充填于被注体的空隙内,达到堵水防渗目的。水玻璃中Na2O和SiO2含量不同,所获得的注浆体性能也不相同。水玻璃浆液一般用波美度和模数来表示,以40°Be′左右的水玻璃应用最为广泛。

(2)聚氨酯是一种防渗堵漏能力强、固结体强度高的注浆材料。聚氨酯浆液主要有预聚体和各种外加剂组成。按配方组成的不同分为水溶性和油溶性两种。油溶性的聚氨酯预聚体是由多异氰酸酯和聚醚树脂合成而得,水溶性的聚氨酯预聚体由环氧乙烷开环聚合或环氧乙烷与环氧丙烷开环共聚所得的聚醚与多异氰酸酯反应而成。两种聚氨酯除了预聚体的合成途径不同外,外加剂品种基本相同,只是组成有所改变。外加剂的组成中,增塑剂的作用是提高浆液固结体的弹性和韧性;活性剂主要是提高发泡体的稳定性并改善发光体结构;催化剂是加速浆液与水反应速度,控制发泡时间和凝结固化速度;乳化剂可以提高催化剂在浆液和水中的分散度;稀释剂的目的是降低浆液粘度提高其可注性。

7.1.8 注浆效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采用钻孔取芯、压水(或空气)等方法检查。

说明:7.1.8 注浆结束前,为防止开挖时发生坍塌或涌水事故,必须对注浆效果进行检验。通常是根据注浆设计、注浆记录、注浆结束标准,在分析各注浆孔资料的基础上,按设计要求对注浆薄弱地方进行钻孔取芯检查,检查浆液扩散、固结情况;有条件时还可进行抽水试验,以检查地层的吸水率(透水率),计算渗透系数及开挖时的出水量。(www.daowen.com)

一般项目

7.1.9 注浆孔的数量、布置间距、钻孔深度及角度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说明:7.1.9 预注浆钻孔应根据岩层裂隙状态、地下水情况、设备能力、浆液有效扩散半径、钻孔偏斜率和对注浆效果的要求等,综合分析后确定注浆孔数、布孔方式及钻孔角度。

7.1.10 注浆各阶段的控制压力和进浆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说明:7.1.10 注浆压力是浆液在裂缝中扩散、充填、压实、脱水的动力。注浆压力太低,浆液不能充填裂缝,扩散范围受到限制而影响注浆质量;注浆压力太高,会引起裂缝扩大、岩层移动和抬升,浆液已扩散到预定注浆范围之外。特别在浅埋隧道还会引起地表隆起,破坏地面设施。因此,本条规定注浆各阶段的控制压力和注浆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7.1.11 注浆时浆液不得溢出地面和超出有效注浆范围。

检验方法:观察检查。

说明:7.1.11 浆液沿注浆管壁冒出地面时,宜在地表孔口用水泥、水玻璃(或氯化钙)混合料封闭管壁与地表土孔隙,或用橡胶与气囊等栓塞进行密封,并间隔一段时间后再进行下一深度的注浆。

在松散的填土地层注浆时,宜采取间隙注浆,增加浆液浓度和速凝剂掺量,降低注浆压力等方法。

当浆液从已注好的注浆孔上冒(串浆)时,应采用跳孔施工。

7.1.12 注浆对地面产生的沉降量不得超过30mm,地面的隆起不得超过20mm。

检验方法:用水准仪测量。

说明:7.1.12 当工程处于房屋和重要工程的密集段时,施工应会同有关单位采取有效的保护措施,并进行必要的施工监测,以确保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的正常使用和安全运营。

7.2 衬砌裂缝注浆

7.2.1 本节适用于衬砌裂缝渗漏水采用的堵水注浆处理。裂缝注浆应待衬砌结构基本稳定和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

说明:7.2.1 衬砌混凝土表面有轻度或微量渗水时,一般采用聚合物水泥砂浆抹面或刚性防水多层抹面方法处理。当混凝土表面大面积严重渗漏,或有众多明显裂缝,或有大量蜂窝、麻面、孔洞时,都必须采用注浆处理。故本条规定了衬砌裂缝渗漏水采用堵水注浆处理的适用范围。

对于以混凝土承载力为主的受压构件和受剪构件,往往会出现原结构与加固部分先后破坏的各个击破现象,致使加固效果很不理想或根本不起作用,所以混凝土结构加固时,为适应加固结构应力、应变滞后现象,特别要求裂缝注浆应待结构基本稳定和混凝土达到设计强度后进行。

7.2.2 防水混凝土结构出现宽度小于2mm的裂缝应选用化学注浆,注浆材料宜采用环氧树脂、聚氨酯、甲基丙烯酸甲酯等浆液;宽度大于2mm的混凝土裂缝要考虑注浆的补强效果,注浆材料宜采用超细水泥、改性水泥浆液或特殊化学浆液。

说明7.2.2 注浆法是采用各种树脂浆液、水泥浆液或聚合物水泥浆液注入裂缝深部,达到恢复结构的整体性、耐久性及防水性的目的。注浆材料要求粘结力强,可注性好。因此,树脂类材料较水泥类材料应用得普遍,尤其是环氧树脂;水泥类材料一般仅用于宽度大于2mm的特大裂缝注浆。

7.2.3 裂缝注浆所选用水泥的细度应符合表7.2.3的规定。

表7.2.3 裂缝注浆水泥的细度

说明:7.2.3 防水混凝土衬砌一般孔隙小、裂缝细微,而普通水泥浆颗粒大难以注入,故常选用特种水泥浆或将水泥浆和化学浆配合使用,如超细水泥浆,超细水泥水玻璃浆,自流平水泥浆,硫铝酸盐水泥浆等。故本条提供了裂缝注浆水泥的细度以供施工时选用。

7.2.4 衬砌裂缝注浆应符合下列规定

(1)浅裂缝应骑槽粘埋注浆嘴,必要时沿缝开凿“V”槽并用水泥砂浆封缝。

(2)深裂缝应骑缝钻孔或斜向钻孔至裂缝深部,孔内埋设注浆管,间距应根据裂缝宽度而定,但每条裂缝至少有一个进浆孔和一个排气孔。

(3)注浆嘴及注浆管应设于裂缝的交叉处、较宽处及贯穿处等部位。对封缝的密封效果应进行检查。

(4)采用低压低速注浆,化学注浆压力宜为0.2~0.4MPa,水泥浆灌浆压力宜为0.4~0.8MPa。

(5)注浆后待缝内浆液初凝而不外流时,方可拆下注浆嘴并进行封口抹平。

说明:7.2.4 本条文参考了CECS25:90《混凝土结构加固技术规范》的有关规定,介绍裂缝注浆施工的工艺流程,便于施工过程对质量的控制。

7.2.5 衬砌裂缝注浆的施工质量检验数量,应按裂缝条数的10%抽查,每条裂缝为1处,且不得少于3处。

说明:7.2.5 衬砌裂缝注浆施工质量的检验数量,应按裂缝条数1/10抽查,每条裂缝为1处,且不得少于3处。

主控项目

7.2.6 注浆材料及其配合比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出厂合格证、质量检验报告、计量措施和试验报告。

说明:7.2.6 参见本规范7.1.7条的条文说明。

7.2.7 注浆效果必须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渗漏水量测,必要时采用钻孔取芯、压水(或空气)等方法检查。

说明:7.2.7 衬砌裂缝注浆质量检查,一般可采用向缝中通入压缩空气或压力水检验注浆密实情况,也可钻芯取样检查浆体的外观质量,测试浆体的力学性能。

在渗漏水状态下进行修堵时,必须把大面积渗漏变成小面积渗漏或线漏,线漏变成点漏,片漏变成孔漏。因此,可采取本规范附录C对渗漏水进行量测。

一般项目

7.2.8 钻孔埋管的孔径和孔距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说明:7.2.8 浅裂缝应骑槽粘埋注浆嘴,必要时沿缝开凿“V”槽并用水泥砂浆封缝;深裂缝应骑缝钻孔或斜向钻孔至裂缝深部,孔内埋设注浆管。注浆嘴及注浆管设于裂缝交叉处、较宽处、端部及裂缝贯穿处等部位,注浆嘴间距宜为100~1000mm,注浆管间距宜为1000~2000mm。原则上应做到缝窄应密,缝宽可稀,但每条裂缝至少有一个进浆孔和排气孔。

7.2.9 注浆的控制压力和进浆量应符合设计要求。

检验方法:检查隐蔽工程验收记录。

说明:7.2.9 参见本规范第7.2.4条的条文说明。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