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河流自然功能分析与优化建议

河流自然功能分析与优化建议

时间:2023-06-2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又经过相当长时期的演变,到第四纪在东部形成广大冲积平原,才出现当今主要河流的雏形。因此,河流的自然功能在总体意义上就是它的环境功能。河流的地质功能。河流在冲积平原上蜿蜒游荡,不断变换流路,相邻河流时分时合,形成冲积平原上的特殊地貌,也不断改变与河流有关的自然环境。这是因为,只有广阔的冲积平原和源源不断的河流淡水资源,才有条件发展大规模的人类社会和建立经济基础。

河流自然功能分析与优化建议

1.河流的形成和发展

在地球的演变历程中,出现过多次陆地板块的分离和碰撞,相应发生过多次的陆海变迁。在不同地质年代的河流,各有其形成、发育、衰退和消亡的过程。喜马拉雅山在新生代第三纪中期的崛起,导致我国出现西高东低的地势,从而形成我国大部分河流由西向东的流向。又经过相当长时期的演变,到第四纪在东部形成广大冲积平原,才出现当今主要河流的雏形。

不同地区的自然环境塑造了不同特性的河流,同时,河流的活动也不断改变着与河流有关的自然环境。当外部的自然环境发生重大变化时(例如:剧烈的地质活动、气候上的突变等),河流本身的走向、形态或径流会出现较大的变化,导致新的河流发育形成,原有的河流衰退甚至消亡。从这些意义上讲,可以说河流也有其生命过程,但这种过程是十分漫长的,而且和生物的生命过程有本质的区别。

2.河流的自然功能

河流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产物,也是地球演化过程中的一个活跃因素,它的自然功能是地球环境系统不可或缺的。因此,河流的自然功能在总体意义上就是它的环境功能。初步认为,可从以下3个方面进行研究分析:

(1)河流的水文功能。河流是全球水文循环过程中液态水在陆地表面流动的主要通道。大气降水在陆地上所形成的地表径流,沿地表低洼处汇集成河流。降水入渗形成的地下水,一部分也复归河流。河流将水输送入海或内陆湖,然后蒸发回归大气。河流的输水作用能把地面短期积水及时排掉,并在不降水时汇集源头和两岸的地下水,使河道中保持一定的径流量,也使不同地区间的水量得以调剂。

(2)河流的地质功能。河流是塑造全球地形地貌的一个重要因素。径流和落差组成水动力,切割地表岩石层,搬移风化物,通过河水的冲刷、挟带和沉积作用,形成并不断扩大流域内的沟壑水系和支干河道,也相应形成各种规模的冲积平原,并填海成陆。河流在冲积平原上蜿蜒游荡,不断变换流路,相邻河流时分时合,形成冲积平原上的特殊地貌,也不断改变与河流有关的自然环境。

(3)河流的生态功能。河流是形成和支持地球上许多生态系统的重要因素。在输送淡水和泥沙的同时,河流也运送由于雨水冲刷而带入河中的各种生物质和矿物盐类,为河流内以至流域内和近海地区的生物提供营养物,为它们运送种子,排走和分解废弃物,并以各种形态为它们提供栖息地,成为多种生态系统生存和演化的基本保证条件。这不仅包括河流和相关湖泊沼泽的水生生态系统和湿地生态系统,也包括河流所在地区的陆地生态系统以及河流入海口和近海海域的海洋生态系统。

3.河流的基本特性及发展规律(www.daowen.com)

由上可见,河流具有多方面的自然功能,其中最基本的是水文方面的功能。从一定意义上说,水文方面的功能决定了其他方面的功能,水文方面的特性决定了其他方面的特性。河流的水文特性决定于所在流域的气候特征以及地形、地貌和地质特征。河流的水文要素包括径流、泥沙、水质、冰情等方面,其中最活跃的是径流。由于气候特征的作用,河川径流表现有一定的律情(regime),如:径流的季节变化,一年中有汛期、中水期和枯水期;径流的年际变化,不同年份有丰水年、平水年和枯水年。径流特性和气候、地貌、地质特性决定河流中不同的含沙量及其年内分配和年际变化。径流和含沙是河流活动的最基本要素,体现河流的基本特点。

河流本身、所在的自然环境以及这个环境所支撑的生态系统,三者之间不断互动,在变化中相互调整适应。河流在这种反复调整过程中演化发展,这就是河流自身的发展规律。

4.人类活动和河流演变的相互影响

在生物的演化和进化过程中,地球上出现了人类。人类和其他动物一样,必须以饮水水源作为生存的第一条件,并和其他生物群体共享包括水在内的地球自然资源。人类和其他动物不同的是:人类利用和改造一些河流,发展生产,创造文明,从而逐渐支配了自然界几乎所有的资源,并以地球的主人自居。古埃及文明、古两河文明、古印度文明和古中华文明无不发源于大河两岸的冲积平原,是有其必然性的。这是因为,只有广阔的冲积平原和源源不断的河流淡水资源,才有条件发展大规模的人类社会和建立经济基础。根据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人类对河流进行了各种方式的改造。从某种意义上说,人类是通过改造河流才创造了今天的文明世界。但是,随着人类社会经济的发展,自然环境受到的干扰越来越大,河流的自然功能也受到越来越严重的损伤。

首先是河流集水范围内的自然环境受到各种干扰,例如:森林和草地受到破坏,加重了水土流失;各类建设及生产中的废渣、废料和废水污染了地表水和地下水,各种废气污染了大气并造成酸雨,导致植被破坏和水体污染;由于温室气体增加导致全球气候的变化,将对人类社会造成不利后果,包括对流域生态系统、河川径流和江河洪水的影响。

人类开发利用土地,并利用河水发展灌溉、航运、发电、城乡供水等各种功能,从而改变了河流的本来面貌,例如:围垦河流两岸的洪泛土地,从而割断河流与两岸陆地的联系,并侵占洪水的蓄泄空间;引水到河道以外,从而减少河流的径流;筑坝壅高或拦截河水,从而阻拦或改变河水的流路;建造调节径流的水库,从而改变河流的水文律情;利用河流排泄废水,从而改变河流的水质。在改造河流的同时,也改变了河流所在地区的原有生态系统,并创造了城镇村庄、农耕地、人工湿地以及人工河流等各种人工生态系统。

以上种种改造,都不同程度地改变了河流天然的水文律情,干扰它的自然功能。河流是一个巨大的系统,具有较强的抵御干扰的能力,但如果干扰超过它的自我调节和自我修复能力,其自然功能也将不可逆转地逐渐退化,最终将影响甚至威胁人的生存和发展。我国的不少河流已经发生各种演变,对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正在日益形成威胁,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