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天然染料出奇妙

天然染料出奇妙

时间:2023-06-2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颜六色的染缸依次排列染匠回答:“当然啦!诸般颜色皆可染着。”有人将信将疑地拿来一段白绢,让染匠先染蓝色。染匠接过来扔进那黑乎乎的染缸之中,一会儿取出,果然已经染成了蓝色。另一人拿来一块麻布说要染成黑色,染匠还是在那个黑染缸中把这块布料染成了黑色!

天然染料出奇妙

事实上,用植物染料纺织品着色这种方法,在我国古代传承了几千年。

南宋洪迈的《夷坚志》中讲述了一个故事,用现代语言把它译出来是这样说的:

在京城的大街上有一染匠,推一辆装有一个染缸的车在沿街吆喝:“染色噢,各种衣料、各种颜色一律不拒!”。

市井之上有人指着他那“诸般染色”的幌子问:“各种颜色都可染吗?”

五颜六色的染缸依次排列

染匠回答:“当然啦!诸般颜色皆可染着。”

有人问道:“可是你只有一个染缸啊?”(www.daowen.com)

染匠说:“这你就别问了,染色之法在于技巧,不在缸多缸少。”

有人将信将疑地拿来一段白绢,让染匠先染蓝色。染匠接过来扔进那黑乎乎的染缸之中,一会儿取出,果然已经染成了蓝色。另一人拿来一块麻布说要染成黑色,染匠还是在那个黑染缸中把这块布料染成了黑色!观望人目瞪口呆,纷纷拿来各种棉麻丝绸,结果都从那个黑染缸中染出了所需的五颜六色。

一个染缸染出五颜六色

这个故事表达了古代工匠们对烦琐染色工艺革新的一种希望,尽管有可能使用某几种植物染料针对不同的织物面料染出不同的颜色来,但所得颜色也是非常有限的,不可能想染什么颜色就染什么颜色,把黑色染液当成了百宝箱。同一染缸可染不同色,在现代染色工艺中称为“同浴异色”,如20世纪80年代,非常流行的红地金花、绿地金花、粉地白花、黄地白花等提花软缎被面,以及后来流行很久的黑地红花的“黑牡丹”花软缎服装面料,就是在同一染缸内,针对不同丝织原料一次性染出的两种颜色。此种工艺很可能古代就已有之,宋代诗人杨万里有诗为证:

芙蓉照水弄娇斜,白白红红各一家。近日司花出新巧,一枝能著两般花。

当时没有化学合成染料,只有植物染料和矿物颜料,而植物染料的色牢度一般比矿物颜料要好,且原料易得,所以最常使用。大部分植物染料对棉麻(纤维素纤维)和蚕丝(蛋白质纤维)都有相似的染着亲和力,也就是说,将丝和棉麻放在同一染浴中只能得到同一种颜色。而某些染料如红花,则可能因为染色条件(促染介质,如酸、碱、盐等)的不同,对纤维素和蛋白质有不同的亲和力,从而染出不同的颜色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