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剧情类微视频后期制作流程详解

剧情类微视频后期制作流程详解

时间:2023-06-30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后期制作工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剪辑阶段、合成阶段。剪辑是剧情类微视频制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剪辑是剧情类微视频制作的第三次创作过程,是用画面和声音完成叙事,表达创作者内心情感的过程。剧情类微视频的剪辑与常规影片不同,受时长限制的影响,剧情类微视频是一种高度计划性的艺术形式,在后期剪辑时随机性很少,因此,在剪辑时应严格按照前期分镜头台本的规划进行操作。

剧情类微视频后期制作流程详解

后期制作工作大致可分为三个阶段:准备阶段、剪辑阶段、合成阶段。在开始剪辑前,我们要反复观看采集到的素材,以发现素材中的质量问题,筛选和补充材料并对素材进行分类和整理。准备阶段完成后,正式剪辑开始,在这个阶段中需要综合考虑镜头长度,相邻镜头中角色的形态、动作、情绪是否连贯,镜头运动方式与速度是否匹配等问题。剪辑阶段完成后需要进行最后的合成,主要包括添加字幕、转场、特效等工作。

剪辑是剧情类微视频制作过程中不可缺少的重要环节。剪辑,是影视制作中极其重要的一环,它相当于产品生产的总成工序。前期的创意、构思、拍摄的素材,通过剪辑才能组成一个完整的影视作品。剪辑是剧情类微视频制作的第三次创作过程,是用画面和声音完成叙事,表达创作者内心情感的过程。剧情类微视频剪辑工作的目的就是要使作品的结构严谨、节奏鲜明、叙述流畅,更好地展示作品的主题思想。剧情类微视频的剪辑与常规影片不同,受时长限制的影响,剧情类微视频是一种高度计划性的艺术形式,在后期剪辑时随机性很少,因此,在剪辑时应严格按照前期分镜头台本的规划进行操作。

剪辑(film-editing),即将影片制作中所拍摄的大量素材,经过选择、取舍、分解与组接,最终完成一个连贯流畅、含义明确、主题鲜明并有艺术感染力的作品。与剪接相比,剪辑不再是简单的“剪”和“接”,而是对镜头进行编辑,即它不仅包含了剪接这种技术因素,而且更强调创作者的创作意识。剪辑的含义是什么?美国纪录片大师弗雷德里克·怀斯特提出:“我认为剪辑实际上是自己跟自己说话,是编导自己的内心独白。”

剪辑有狭义和广义之分。狭义的剪辑是根据导演的意图对镜头进行选择,然后寻找符合视听语言规范的排列顺序和剪辑点进行组合的过程。广义的剪辑是指贯穿创作全过程的一种思维或意识。一般我们称之为剪辑意识,从某种意义上剪辑意识就是影视意识。

(1)镜头组接

镜头与镜头之间的组接,即前后两个镜头之间的关系,这是剪辑的微观逻辑。镜头的组接是剧情类微视频剪辑的最基本技巧,它的基本要求是流畅。卡雷卡·顿斯和盖文·米勒在《剪辑技巧》中谈道:“做出一次流畅的剪辑,意味着两个镜头的转换不会产生明显的跳动,观众在看一段连续动作的时候不至于被打断。”这里说的“跳”是指视觉上的不连贯,是违反视觉语言规范的,比如静止镜头接摇动镜头、大全景接大特写等都会产生“跳”的感觉。如何防止视觉上的“跳”?镜头组接要遵守如下原则和规范:

①镜头的组接要合乎逻辑

即合乎事物运动发展的逻辑,合乎生活逻辑和思维逻辑,合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逻辑是指事物发展过程中在时间、空间上连续的纵向关系和事物之间各种内在的横向逻辑关系,诸如因果关系、对应关系、冲突关系、并列关系等。

②遵循镜头调度的轴线规律

在进行组接时,遵循镜头调度的轴线规律拍摄的镜头,能使镜头中的主体物的位置,运动方向保持一致,合乎人们观察事物的规律,否则就会出现方向性混乱。例如,在拍摄百米短跑时,所有的拍摄点都应在“轴线”,即行进方向的一侧180度范围内,这样拍摄出来的所有镜头中运动员都是往同一方向跑的。如果把不在同一侧拍摄的镜头连接起来,就会看到人一会是从左到右,一会又从右向左,破坏了空间的统一性,这就是“跳轴”。一般在镜头拍摄、剪辑中,不允许“跳轴”。

③景别的过渡要自然合理

组接中对景别的过渡并没有一个成文的法则,一般主要根据内容需要做到叙述清晰、表意准确、视觉流畅。较为常用的有:

进步式句型:这种叙说句型是指景物由前景、全景向近景、特写过渡,用来表现由消沉到昂扬向上的心情和剧情的开展。

撤退式句型:这种叙说句型是由近到远,表现有从昂扬到消沉、压制的心情,在影片中显示由细节扩展至全部。

环行句型:是把进步式和撤退式的句子联系在一起运用。由全景—中景—近景—特写,再由特写—近景—中景—前景,或者也可反过来运用,可以显示心情由消沉到昂扬,再由昂扬转向消沉。

另外,景别不同所含的内容多少也不同,要看清一个画面所需的时间自然也就不一样。对固定镜头来说,看清一个全景镜头至少约需6s,中景至少要3s,近景约ls,特写1.5s—1.8s。当然一个镜头的实际长短要根据内容、节奏、光照条件、动作快慢、景物复杂程度灵活掌握。

④动接动,静接静

“动”有两种含义:一种是指画面内主体的运动,二是指镜头的运动,即运动镜头。所谓“静”也有两种含义:一种指画面内主体是静止的,二是指镜头是固定的,即固定镜头。“动接动”指两个主体运动的镜头的组接,也指两个运动镜头的组接。“静接静”指两个主体固定的镜头的组接,也指两个固定镜头的组接。

动接动:主体不同、运动形式不同的镜头相连,应除去镜头相接处的起幅和落幅。主体不同,运动形式相同的镜头相连,应视情形决定镜头相接处的起幅、落幅。主体不同,运动形式相同、运动方向一致的镜头相连,应除去镜头相接处的起幅和落幅。比如,在介绍优美的校园环境时,一次次地拉出形成一步步展示的效果,使观众从局部看到全部,从细节看到整体;主体不同,运动形式相同但运动方向不同的镜头相连,一般应保留相接处的起幅和落幅。

静接静:固定镜头的组接,应设法寻找画面因素外在的相似性。如环境、主体造型、主体动作、结构、色调影调、景别、视角等。画面内静止物体的固定镜头相互连接时,要保证镜头长度一致。长度一致的固定镜头连续组接,会赋予固定画面以动感和跳跃感,能产生明显的节奏效果和韵律感。如果镜头长度不一致,有长有短,那么观众看了以后就会感到十分杂乱,影响镜头的表现。

⑤光线、色调的过渡要自然

相邻镜头的光线与色调不能相差太大,否则也会导致组接突兀,使人感到不连贯、不流畅。利用影调、色彩、光线的造型作用组接画面,运用镜头技术条件使画面衔接生动而富于艺术性的变化。如对于彩色画面来说,要注意色彩问题,无论黑白还是彩色画面组接,都应该保持影调色彩的一致性。如果把明、暗或者色彩对比强烈的两个镜头组接在一起,就会使人感到生硬和不连贯,影响节目内容的通畅表达。

(2)段落剪辑

段落剪辑是一组镜头按照一定的逻辑、内容需要组接在一起的一系列镜头,是表现内容单元相对完整的某一连续过程。电影的段落就像文章的章节或戏剧的场景一样,是组织情节材料的自然单位,也是在展开作品的过程中从一个阶段向另一个阶段过渡的自然步骤。

段落剪辑主要是按照某一种构思设想将一组镜头的各个元素按最佳方法组接起来,以构成相对独立完整又与整个影片风格基调相统一的视听单元。马赛尔·马尔丹在《电影语言》中将蒙太奇分为叙事蒙太奇和表现蒙太奇两种,我们可以理解为两种不同属性的段落剪辑。叙事蒙太奇以交代情节、展示事件为主旨,一般按照情节发展的时间、逻辑顺序来分切组合镜头,重在叙事功能。表现蒙太奇是以加强艺术表现力和感染力为主旨,以镜头的对列为基础,可以创造思想、节奏、隐喻、悬念和情绪等。

(3)总体结构剪辑

剪辑作为剧情类微视频创作现实处理的一种特殊方式,其重要性不仅仅表现为镜头之间的组接和段落构成各元素的选择和处理,更重要的是它已经上升为影视总体结构的高度,也就是说剪辑构思在创意文案阶段就应形成。这种剪辑观念的精髓在于要求作者以整体的眼光对作品进行宏观和总体的审视和把握。

格式塔心理学派认为“整体不能通过部分相加来达到,相反,整体乃是先于部分而存在并且制约着部分的性质和意义”。

法国作家萨特也重视整体的含义,他指出:“作者脑子里始终应该想着整体的含义,才能传达所有思想。因此,文字功夫与其在于锤字炼句,不如始终在脑子里设想整个场景、整章情节乃至整本书。如果你心目中有整体意识你就会写出好句子,如果没有你就写不出好句子。”

剧情类微视频声音对整部影片的质量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它能渲染情绪,传达出角色的内心世界,也能烘托气氛和情感。一部好的剧情类微视频作品的视听效果离不开“听”,只有好的画面而没有好的听觉效果的影片是让人感到遗憾的。一般来讲,剧情类微视频的声音制作一般包括对白、音效、音乐三个部分。

声音具有空间的立体性和单向性。声音的空间立体性指人耳对声音空间特殊的感觉。空间的单向性是指人耳对声音远近的感觉。声音在不同空间具有不同的空间色彩,这是由声学特性,主要是由混响决定的。在录制对白时注意声音的立体性和单向性。在声音周期制作过程中,应充分运用这种空间属性来表现声音所处的具体空间,能给人以真实、亲切的感觉。画面中人物处在空旷的场景和狭隘的场景所产生的声音是完全不同的,如果我们的声音效果没有让人感到这种差异,就会削弱画面原有的表现力并让人感到不真实。声音的单向性主要取决于直达声和反射声的比例,以及音量的大小。在剧情类微视频声音处理的过程中要运用传声器位置的变化和对音量、音色进行调整等方法来获得不同距离和声音效果,使画面的透视感和声音的透视感相吻合,并模拟扩展画面的空间以增加声音的层次。

音效是剧情类微视频中除了对白和音乐之外所有声音元素的统称。音效是构成环境空间因素必不可少的元素,作为一种有机的运动,音效将保证剧情类微视频的生命活力,激发观众的审美热情,实现与观众思想感情的顺畅交流。影视中的音效种类繁多,在剧情类微视频后期编辑的过程中,要根据影片的实际情景和气氛进行配置,要对各种音效之间以及各种音效和画面之间的关系进行精心考虑和布局。根据剧情类微视频创作的需要,对影片中的音效进行艺术构思和处理,塑造鲜明生动的声音形象,使微视频成为一个视听整体的艺术。

(1)原创音效录制

在录制音效时,首先要按照真实的原则,赋予画面应有的声音,利用音效充分还原影片中的声音世界。创造环境感、真实感和声音的多层次空间,丰富和扩大画面的空间,使影片接近生活,以达到艺术的真实。原创音效由录音棚录制或户外拟音作为音源,可采集真实声音或进行声音模拟。

(2)音效素材选择

除了原创音效以外,剧情类微视频的音效制作还需要从既有的声音素材中进行选择和重组。要有意识地把握住声音的起始和节奏,分别掌握好各种声音之间的比例和平衡,按照整体的情绪和要求来选择,使各种声音连接混合并和画面结合起来,做到层次分明、自然流畅,产生一定的意境联想

(3)声音合成

为使声音生动地塑造艺术形象,真实地反映现实生活,很多音效不能只使用单一元素,需要对多个元素进行合成。比如枪击的音效可能会由子弹出膛的爆炸声和子弹射出的呼啸声组成。合成不仅仅是将两个音轨放在一起,需要对元素位置、均衡等多方面统一调整。运用各种录音手段,如音质调整、混响、延时、变速以及声音的淡入、延续、转场、声音的主观运用等,达到特定的艺术效果。通过各种技术手段弥补原声音的不足,准确地表达出各种声音的特色和内涵,或对其进行有意歪曲,以达到某种特殊效果,最终把内容贴切、音质优美的声音传达给观众。

音乐是在剧情类微视频创作中体现影片艺术构思的声音元素,是电影综合艺术的有机组成部分。它在突出影片的抒情性、戏剧性和气氛方面起着特殊作用。

音乐构思须与剧情类微视频的题材内容、风格样式、人物性格及导演的艺术总体构思一致,使音乐的听觉形象与画面的视觉形象相融合,剧情类微视频中的人物造型、表情、动作、语言、环境气氛等,大都是接近现实生活的自然形态。音乐常常与对话、自然音响效果相结合。从剧情类微视频的真正需要出发,在表现抒情性、戏剧性气氛的时候才恰当地、有效地使用音乐,这样既符合音乐的艺术规律,又提高了剧情类微视频的美学功能。

剧情类微视频音乐从制作上分为原创音乐和剪接音乐两种:原创音乐指为了专门电影而创作的音乐,剪接音乐是指将现有音乐剪接成电影画面所需要的音乐。在完成音乐写作后还要进行音乐录音。音乐录音可按照这几个方式进行:先期录音、后期录音、混合录音。

在很多情况下,一部制作精良的剧情类微视频作品中的音乐要进行三次录音。在先期录音时,导演和作曲家确定音乐的整体情感和节奏,这将成为制作影片的参考,这种参考在剧情类微视频中确定角色运动的节奏时显得尤为重要。当影片完成后,音乐指挥一边看画面,一边根据画面的节奏指挥乐队进行录音,这样就能保证音乐和影片的节奏精确地吻合。最后,通过混合录音确定音乐的音量。

音画关系指音乐与画面在影片中的结合关系。音乐是听觉艺术,画面是视觉艺术,两者都是通过一定的时间延续来展示各自的艺术魅力的,它们势必会以不同的形式结合在一起。音乐与画面的配置方式主要有音画同步、音画对位、音画平行。

(1)音画同步

音画同步是音画关系的一种。音画同步是指同一时间段中音乐与画面处于同一运动轨道之上或表现的是同一种情绪和情调。理论上任何完成的电影都是音画同步的,也就是说,某些影像和声音经过整合,使它们同时被看到和听到。音画同步表现为音响与画面紧密地结合,音乐情绪与画面情绪基本一致,音乐节奏与画面节奏完全吻合。

(2)音画对位

音画对位指从特定的艺术目的出发,在同一时间内让声音与画面作不同侧面的表现,两者形成“对位”的关系,以更深刻地表达影片内容。音画对位中画面演绎的内容与画面中的人物情绪、状态之间具有某种反抗的意味,从而使音画的配置产生更加丰富的表现层次,揭示更加深刻的内涵。总而言之,通过音画对位使画面所揭示的现实空间与音乐所揭示的人物心理空间形成强烈的对比。比如非常喜庆的婚礼场面上,音乐却充满了悲哀的情绪,以表现当事人对这场婚礼的不满、排斥。

(3)音画平行

音画平行是指画面中演绎的内容和音乐所表达的内容各自有相对独立性,二者成平行发展的关系。声音形象以自身独特的表现方式从整体上揭示影片的思想内容和人物的情绪状态,在听觉上为观众提供更多的联想和潜台词,从而扩大影片在单位时间的内容容量。在声音和画面的完美结合中,观众强烈地体会到音乐的情绪以及人物的内心世界

剧情类微视频是有着丰富文化内涵的综合艺术和创新艺术,音乐音响在此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画面与音响永远是不可分割的元素,并且音乐音响在以后影视发展的领域中会对其产生意想不到的效果。音响与画面的结合是否完美直接影响着作品质量的好坏。因此,音响既扩展了艺术的表现空间,又丰富了音乐艺术的存在样式,同时也拓展了影视艺术的声音元素。(www.daowen.com)

随着数字合成技术的日益成熟和便捷,它对剧情类微视频制作产生了重要影响,并且扮演着越来越重要的角色。数字合成技术是指将多种源素材在计算机上通过相应软件混合成单一复合画面的处理过程。合成技术在剧情类微视频创作中主要包括数字影像与合成、计算机生成图像技术等。数字特效技术能够提高剧情类微视频的视觉效果,丰富影片的角色造型,拓展剧情类微视频的想象空间。随着计算机技术和数字技术的快速发展,数字特效技术被广泛应用于电影制作领域,并成为电影制作的重要手段。因而,在电影制作中,通过数字特效技术对电影的表现手法、制作方式和思想内容进行创新,可以提高影片的视觉效果与艺术魅力。

字幕是影视作品中不可缺少的部分,字幕设置是在搭配好视频和音频的基础上进行的一项工作,主要起到解释作用。字幕主要分为静态字幕、游动字幕和滚动字幕。其中,静态字幕主要应用于剧情类微视频片头字幕制作和对白字幕制作;游动字幕主要分为向左游动和向右游动两种;滚动字幕主要在剧情类微视频结束时用于公布职员名单。

字幕一般采用非线性编辑软件进行制作与合成。为丰富字幕效果,既可以直接利用非线性编辑软件中的 Title字幕设计器制作字幕,也可以使用图形处理软件Photoshop制作字幕,然后在非线性编辑软件中合成。两种方法结合起来可以制作出丰富多彩的字幕。

在剧情类微视频后期制作中,画面的光影与色彩一直是展现作者情感、作品意境,表达艺术创意的核心手段。制作者为了营造打动观众的视频画面氛围,在后期制作中越来越多地采用调色来创造适合的光影、色彩效果。剧情类微视频后期制作中的调色包括两个方面:“校色”和“调色”。这两部分结合起来,组成调色的全部工作。

“校色”即校准颜色,它针对的是一小部分在前期拍摄中因意外而出现的色彩平衡或曝光有问题的素材。调色软件通过校正这部分素材的颜色,使拍摄的场景恢复本来的面貌。

“调色”是调色最主要的工作。首先是调节画面的明暗、对比度饱和度,让观众看到的画面亮度合适、细节分布均衡。其次,针对画面的某个区域单独调节,比如影片中要将车的颜色由黑色变为银色,这时就可以利用调色软件的局部调色,先选取车的黑色部分,再经过调色让选中区域变成银色。“调色”还可以让分布于不同镜头的同一事物呈现一致的色彩。比如素材拍摄的时间跨度较长,同一场景中的不同镜头有可能在不同的时间、不同的光照、不同的气候条件下拍摄得到,当这些镜头放在一起播放时,个别镜头就会显得很突兀,与整体不一致,这时就可以通过“调色”来处理,让所有镜头看起来是在同一场景下拍摄的。除此以外,根据制作者的意愿或作品的需要,让画面呈现出有别于正常的特殊色彩也是调色的工作范围。

在剧情类微视频制作中,数字特效技术能够以虚拟现实的方法拓展电影的视觉空间,用现实主义手法和媒体技术创造历史场景和动作奇观,从而极大地丰富了电影的题材和内容。数字特效是指用计算机图形、图像、技术来实现的电影特效。数字特效技术包括数字影像、合成、计算机生成、图像技术等,涉及计算机三维动态、数字角色绘制、数字影像气氛渲染、虚拟仿真、数字合成技术等。

计算机生成图像技术是指以数字建模理论为基础,用计算机合成三维动画、静止图像等图像制作技术。生成图像技术能够创造出独立的、虚拟的三维空间,强化影片的视觉效果,提高电影画面的视觉冲击力。

数字影像处理技术是指用计算机分析图像,以达到所需效果的数字技术。在剧情类微视频制作中,数字影像处理是不可或缺的技术手段,通过数字影像处理技术可以调节电影画面的色彩、质感、形状等,制作出生动、逼真的电影画面,创造出符合影片和观众需要的视觉效果。

数字影像合成技术是指根据计算机图形图像学原理与方法,将不同电影元素整合为单一图像的处理过程。数字影像合成技术是对影像内容的进一步深化,主要包括计算机制作画面、拍摄与制作画面两方面。数字影像合成技术能够使电影内容更丰富、更细腻,提高电影画面的艺术感染力。比如,可以通过镜头处理实现连续动作的静止捕捉,将故事场景、声、光、色等结合起来,实现拍摄技术的创新,创造出独特的电影画面。有时,为了获得一些通过正常手段无法拍摄的镜头,可以让演员在纯蓝或纯绿的背景下进行表演,然后用Affect Effect软件中的Keying将所有的背景色抠除,形成前景蒙板形状,再合成到背景镜头之中。

后期制作软件具体可以分为平面软件、非线性编辑软件、合成软件和三维软件。目前比较常用的有Final Cut Pro、Premiere 、After Effects等,均为专业的影视编辑软件,能提供高性能的数字非线性剪辑和合成功能。

Photoshop是美国Adobe公司旗下应用最为广泛的图像处理软件系列之一。Photoshop主要处理以像素构成的数字图像,凭借其众多的编修与绘图工具,可以有效地进行图片编辑工作。Photoshop有很多功能,涉及图像、图形、文字、视频等方面。

在剧情类微视频制作中,Photoshop是合成软件和非线性剪辑软件的基础,主要用于字幕设计、宣传海报设计,以及剧情类微视频标识的设计。

(1)EDIUS

EDIUS是日本Canopus公司出品的非线性编辑软件,它专为广播和后期制作环境而设计,特别适用于剧情类微视频制播和存储。EDIUS拥有完善的基于文件工作流程,提供了实时、多轨道、多格式混编、合成、色键、字幕和时间线输出功能。除了标准的EDIUS系列格式外,它还支持 InfinityTM JPEG 2000、DVCPRO、P2、VariCam、Ikegami GigaFlash、MXF 、XDCAM和XDCAM EX视频素材,同时支持所有DV、HDV摄像机和录像机。这些新性能支持更多格式,优化了工作流程,同时提高了速度和系统运行效率。EDIUS可以使用任何视频标准,甚至能达到1 080p50/60或4K数字电影分辨率。同时,EDIUS支持业界使用的所有主流编解码器的源码编辑,甚至当不同编码格式在时间线上混编时,都无须转码。另外,用户可以实时预览各种特效。

(2)Premiere

由Adobe公司推出的Premiere是一款编辑画面质量比较好的软件,有较好的兼容性,且可以与Adobe公司推出的其他软件相互协作。Premiere是剧情类微视频制作中必不可少的视频编辑工具。它可以提升创作能力和创作自由度,是易学、高效、精确的视频剪辑软件。Premiere提供了采集、剪辑、调色、美化音频、字幕添加、输出、DVD刻录的一整套流程,并和其他Adobe软件高效集成,有效完成编辑、制作工作,满足创建高质量作品的要求。

(3)Final Cut Pro

Final Cut Pro是苹果公司开发的专业视频非线性编辑软件,是集文件导入、组织媒体、编辑、效果添加以及最终渲染等一系列过程为一体的软件平台。Final Cut Pro软件拥有较为简捷的操作界面,各项细节处理可以灵活进行。通过系统接入操作,便可以采集到高质量的音频、视频素材,并且还能对采集到的素材进行预览和标记。

After Effects是Adobe公司推出的特效软件,可以在个人计算机上运行。它的主要应用范围是影视后期特效制作和合成,它拥有先进的图层技术,能和 Adobe 公司的其他产品实现格式兼容交互使用,利用与其他 Adobe 软件无与伦比的紧密集成和高度灵活的2D、3D合成,以及数百种预设的效果和动画,为剧情类微视频增添令人耳目一新的效果。

After Effects与Photoshop具有良好的兼容性,可以对PSD多层的合成图像进行控制,制作出天衣无缝的合成效果;关键帧、路径的引入,使我们对控制高级的二维动画游刃有余;高效的视频处理系统,确保了高质量视频的输出。

After Effects可以和Premiere配合使用,它是Premiere的自然延伸,主要用于将静止的图像推向视频、声音综合编辑的新境界。它集创建、编辑、模拟、合成动画、视频于一体,综合了影像、声音、视频的文件格式,在很大程度上丰富了剧情类微视频后期制作的方法和手段。

(1)Maya

Maya是美国Autodesk公司出品的世界顶级的三维动画软件,应用对象是专业的影视广告、角色动画、电影特技等。Maya功能完善,工作灵活,易学易用,制作效率极高,渲染真实感极强,属于高端制作软件。Maya 集成了Alias、Wavefront最先进的动画及数字效果技术。它不仅包括一般三维和视觉效果制作的功能,而且还与最先进的建模、数字化布料模拟、毛发渲染、运动匹配技术相结合。Maya可以极大地提高制作效率和品质,调节出仿真的角色动画,渲染出电影一般的真实效果。Maya主要应用于电影特效方面,在电影领域的应用日趋成熟。众多好莱坞大片都出自Maya之手,如X-MEN等。

(2)Cinema 4D

Cinema 4D由德国Maxon Computer公司开发,在广告、电影、工业设计等方面应用广泛。以极高的运算速度和强大的渲染插件著称,很多模块的功能在同类软件中代表科技进步的成果,并且在用其描绘的各类电影中表现突出,因其日益成熟的技术受到越来越多的电影公司的重视。

与其他3D软件一样(如Maya、3D Max等),Cinema 4D 同样具备高端3D软件的所有功能。但Cinema 4D 软件更加注重工作流程的流畅性、舒适性、合理性、易用性和高效性。因此,使用 Cinema 4D 会让创作设计者感到非常轻松愉快,在使用过程中更加得心应手,有更多的精力置于创作之中,即使是初学者,也会感觉到 Cinema 4D 的便捷性和可操作性。

剧情类微视频的后期制作主要以非线性编辑为主。非线性编辑是相对于传统的以时间顺序进行线性编辑而言的,突破单一的时间顺序编辑限制,可以按各种顺序排列,具有快捷简便、随机的特性。非线性编辑在剪切、复制和粘贴素材时无须在存储介质上对其重新安排视频编辑。从广义上讲,非线性编辑是指在编辑视频的同时,还能实现诸多处理效果,例如添加视觉特技、更改视觉效果等操作的视频编辑方式。以EDIUS为例,我们来了解非线性编辑的一般工作流程。

(1)新建工程

①新建工程

新建工程,设置选择视频的制式、画幅比和屏幕分辨率。如Generic OHCI SD PAL(标清 PAL制,720*576 50i 4:3,D1,DVD)。

②打开工程

打开工程时,经常出现“恢复离线素材”对话框,单击打开“素材恢复”对话框,确定丢失的素材名称,然后双击素材,在打开的对话框中进行寻找,找到之后双击素材即可。

如果已经打开工程,发现已经丢失的素材(画面是马赛克黑白条纹),可以直接双击,在打开的查找对话框中找到素材,双击素材即可。

(2)素材编辑

①素材浏览

在查看素材时,不仅可以瞬间开始播放,还可以使用不同的速度进行播放,或实现逐幅播放、反向播放等。

②编辑点定位

在确定编辑点时,既可以手动操作进行粗略定位,也可以使用时码精确定位编辑点。

③调整素材长度

非线性编辑可以随时调整素材长度,并可以通过时码标记实现精确编辑。此外,非线性编辑还吸取了电影剪接时简便直观的优点,允许参考视频编辑素材上的各种标记编辑点前后的画面,以便直接进行手动剪辑。

④素材的组接

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各段素材间的相互位置可随意调整。在剧情类微视频制作时可以在任何时候删除影片中的一个或多个片段,或向影片中的任意位置插入一段新的素材。

⑤素材的复制和重复使用

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由于用到的所有素材全都以数字格式进行存储,因此在复制素材时不会引起画面质量的下降。

⑥特效制作

在非线性编辑系统中制作特技时,通常可以在调整特技参数的同时观察特技对画面的影响。

(3)输出与生成

以上步骤编辑完成后,就可以输出生成最终的视频文件,发布到网上,或刻录VCD或DVD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