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双级压缩变容积比性能对比分析

双级压缩变容积比性能对比分析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以采用单级压缩机和双级压缩变容积比压缩机的上出风多联式热泵机组为例,进行性能对比分析。图6.2510HP机型制热性能系数随室外环境温度的变化3.能力率与制热性能系数的关系图6.26所示为双级压缩变容积比上出风多联机在三缸工作模式运行时制热能力率与制热COP的关系曲线。

双级压缩变容积比性能对比分析

以采用单级压缩机和双级压缩变容积比压缩机的上出风多联式热泵机组为例,进行性能对比分析。对比机型的额定制热量为28kW,其中,单级压缩系统的压缩机为涡旋式制冷压缩机,双级压缩变容积比系统的压缩机为两台双级压缩变容积比压缩机并联。这两类机型除压缩机及热泵循环方式不同之外,其他参数,如室内机、室外机换热器(面积、换热管尺寸、翅片等)、循环风量等完全一样。

对比机型压缩机的气缸容积、容积比等参数见表6.19。对比分析的测试工况见表6.9。

6.19 压缩机参数表

978-7-111-59713-1-Chapter06-46.jpg

1.最大低温制热量对比

测试结果表明,与单级压缩上出风多联机相比,双级压缩变容积比上出风多联机的制热量和制热性能系数均大幅提升。

图6.24所示为室外低温环境下两种类型上出风多联机的最大低温制热量对比。从图6.24中可以看出,在室外环境温度为-15℃时,相对于单级压缩系统,双级压缩变容积比系统制热量提升46%;在室外环境温度为-20℃时,制热量提升61%。

978-7-111-59713-1-Chapter06-47.jpg

图6.24 10HP机型制热量随室外环境温度的变化

2.最大低温制热量时的制热性能系数

图6.25所示为两种上出风多联机最大低温制热量时的制热性能系数随室外环境温度变化曲线。从图6.25中可以看出,在不同室外温度条件下,上出风多联机按照最大低温制热量运行时,双级压缩变容积比系统的制热性能系数明显高于单级压缩系统。在室外环境温度为-15℃时,制热性能系数提升11.6%;在-20℃时,制热性能系数提升14.7%。

978-7-111-59713-1-Chapter06-48.jpg

图6.25 10HP机型制热性能系数随室外环境温度的变化

3.能力率与制热性能系数的关系(www.daowen.com)

图6.26所示为双级压缩变容积比上出风多联机在三缸工作模式运行时制热能力率与制热COP的关系曲线。从图6.26中可以看出,在不同的室外环境温度下,随着能力率的增加,制热COP均呈现先上升后下降的变化趋势,在某一制热量下制热COP达到最大。

4.全年性能系数(APF)对比

表6.20为8HP上出风多联式热泵空调机组的性能测试数据。从表6.20中可以看出,采用双级压缩变容积比压缩机的上出风多联机的APF为5.00,优于单级压缩上出风多联机。

978-7-111-59713-1-Chapter06-49.jpg

图6.26 三缸工作模式时能力率随制热性能系数的变化

6.20 8HP上出风多联机APF性能测试结果

978-7-111-59713-1-Chapter06-50.jpg

5.IPLV(C)性能对比

IPLV(Integrated Part Load Value)为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是用单一数值表示机组部分负荷制冷效率的性能,为多联机的一项重要的性能评价指标。它按照100%、75%、50%和25%的负荷测试出各负荷下的机组性能,并按照权重系数计算出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我国多联机IPLV执行的标准为国家标准GB/T 18837—2015《多联式空调(热泵)机组》标准。

图6.27所示为IPLV(C)测试工况下各负荷点的测试数据。从图6.27中可以看出,与单级压缩上出风多联机相比,采用双级压缩变容积比压缩机的上出风多联机能力率为25%时制冷能效比提升27.5%,在能力率为100%时制冷能效比提高了15.1%,制冷综合部分负荷性能系数IPLV(C)提高了20.7%。

978-7-111-59713-1-Chapter06-51.jpg

图6.27 IPLV(C)测试工况下不同负荷测试结果对比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