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时间:2023-07-01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检验阶段就是对创造过程的反思,检查出不符合或不科学的部分,直至形成被接受的成果。设计师在设计产品包装时,需要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与经验,这些都是辐合思维的产物;对这些知识和经验进行创新的过程,尽可能多地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就是发散思维的过程。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完整过程必然要包含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两部分,二者呈现出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过程。

如何培养创造性思维?

(一)思维过程中的四个阶段

美国的心理学华莱士研究了众多发明家的经验,最后总结了创造性思维的四个阶段,分别为准备、酝酿、启发、检验。

1.准备阶段

这是提出课题、搜集各种材料、进行思考的过程,也就是有意识地努力的时期。要想从事创造活动,首先要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创造性思维就是围绕这些问题展开的,而且,这些问题决定着思维的方向。因此,提出有意义、有价值的问题成为这个阶段的重要一环。

那么,在包装设计活动中,首先要明确做什么?具体来讲,就是:为什么样的产品设计包装,需要配合一个什么样的营销计划,传播的重点是什么。当然,在这里,这个准备阶段并不是由设计师独立来完成的,企业的决策是主导。接着,思维者有意识地收集资料挑选信息,或同时进行一些初步的反复试验,认识课题的特点,通过反复思考和尝试来努力解决问题。

收集资料,虽然设计本身属于艺术范畴,但是将其运用到包装领域,就必须注重其附加的经济价值,所以对产品和企业的深入了解,对市场的准确把握是绝对有必要的。

搜集素材,发现有价值的素材,是设计师的必备素养,从众多的素材中挑选出最适合最能准确传达产品或企业理念的诉求点,这种眼光是一个观念上的问题,它涉及的层面十分广泛,这是设计师和技术员的区别,所以无论是企业还是设计师自己都应该重视并利用这种能力,技术是一种表达思想的手段,不能起到决定性作用。

一些实验性的设计构想此刻虽然并不能完整地形成系统,但在思维活动中会出现有跳跃性的片段。这是一个有趣的阶段就是这种目的性不那么强的直接的想法,往往就省去了后面的过程,直接得到了令人满意的结果。

2.酝酿阶段

如果不能通过直接的方式解决,此时就会进入到酝酿阶段。酝酿的持续时间并不一样,有着较大的跨度,也许只需要几秒钟,但也可能会长达数天、数月或更久。

当人们处于酝酿阶段时,他们在表面上看起来可能是暂时不去对问题进行解决,原本的努力仿佛进入了中断时期。但实际上,大脑依然在处于运作状态,可能是对原有的资料进行整理和重新筛选,以为后续的努力做准备。

当然,包装设计经历的酝酿过程通常不像科学研发创造需要那么长的酝酿期。由于这个阶段伴随着无意识的大脑活动,这种无意识其实是对能力的潜在考验,很难想象一个对设计一窍不通的人,会在潜意识里形成什么有价值的思考。

好的设计师就具有这种酿造名酒的能力,这时候设计师的思想可以说是酒窖,他的作用不是存放素材,而是整合、提炼,将精华熔于一炉,这种能力并不是每个人都有的,能力与能力间也有差异,除了自身的天赋和敏感程度以外,长时间的积累也很重要。

3.启发阶段

启发阶段也被叫做灵感期或顿悟期,是人们在长时间疲惫的思考后,经过休息或注意力被转移时,突然在意识中产生了对问题解决的答案。这种顿悟或灵感并不是偶然的,是人们在原有的努力基础上形成的,虽然不来自于语言表达,却能够以视觉幻象表达。它的出现和别的经验不同,虽然突然,但却非常完整。

这个过程在所有艺术创作中经常遇到。在经历了无意识的混沌期之后,囤积在潜意识里的成果突然被某一现象或事物触发,这就是所谓的艺术家的灵感。同时,也把创造者和服从者的思维过程彻底地划分开来。

当然,这个过程是有一定偶然性的,它并不是一个必须经历的固定模式,所以,我们应该重视但不能盲目依赖于此而放弃积极的努力。

4.检验阶段

人们在产生灵感后,通常会寻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但灵感并不能使所有问题都得到解决,因为一些灵感也许会和正确的解决方式有偏差,甚至是错误的。因此,对于灵感还需要对其进行细细研究,并加以验证。检验阶段就是对创造过程的反思,检查出不符合或不科学的部分,直至形成被接受的成果。

回归理性,同时包装设计活动也进入了局部的实施阶段,这时候思考的结果需要转变成具体的形象,经过自己的实践,有意识地对一些细节进行处理,拿出一个具体的形象或者方案,来接受企业和市场的检验。

(二)收放自如的思维方式

美国的心理学家吉尔福特[4]致力于研究创造性思维,并将创造性思维划分为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和辐合思维(convergent thinking)[5]两部分。在吉尔福特看来,发散思维并不是唯一的,而应该从给定的信息中形成众多的信息,这些信息可能彼此之间还能相互转化。因此吉尔福特制定的发散能力测验并没有制定一个单一的正确答案,而是利用思维的新颖以及答案的多样性来判定发散能力,并给出相应的评分。而辐合思维则与发散思维不同,是从零散的信息中总结出一个合理的答案。可以说,辐合思维是发散思维的后续,是从发散思维所得到的大量信息中进行总结,通过分析与对比后,最后总结出最准确的答案。在这个过程中,可能会经历多次的检验、校正,直到最合理的答案得出为止。

在完整的思维行动中,不能只存在发散思维或辐合思维,二者应该彼此共生、交互进行的。设计师在设计产品包装时,需要结合自己原有的知识与经验,这些都是辐合思维的产物;对这些知识和经验进行创新的过程,尽可能多地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案,这就是发散思维的过程。于是发散思维同辐合思维彼此互为前提、循序渐进,为思维的创新提供了持续不断的动力。(www.daowen.com)

所以,需要考虑的问题就不是单一的,而筛选工作也就显得极为重要,选择具有广泛认同的受大多数人喜欢的方案需要的不只是个人的审美能力,还有能够把握全局,故此又回到了华莱士心理学的第一阶段,对市场的现状的调查,对企业文化的了解,对消费心理、审美心理的把握等因素都显得十分重要。

通过发散思维,解决问题的方案可能会产生很多,这些方案中就有可能存在相对最有效、最正确的途径。于是就要采取辐合思维,通过不断检验、修正,让众多的结果得到聚合、整理、加工,最后得出最为合适的方案。

可见,创造性思维的完整过程必然要包含发散思维和辐合思维两部分,二者呈现出相互促进、相互转化的过程。在科学或艺术的创新中,需要充分利用创造性思维,一定能够获得合理的创造成果。

(三)灵感是一个“序列链”

刘奎林是目前我国系统研究灵感思维的一位学者,他在华莱士“四阶段”理论的基础上,进一步就创造性思维中的灵感思维的过程进行了研究,提出了“诱发灵感的机制序列链”理论。他认为这个序列链由五道程序组成,即“境域——启迪——跃迁——顿悟——验证”。

1.境域

指的是那种足可诱发灵感迸发的充分且必要的境界。这里强调的境界是由设计师深厚的文化积淀和职业素养决定的,设计的艺术属性决定了它需要挖掘自创作者意识深层微妙感知,现代科技的发展,数字技术的广泛应用往往让我们忽略了境域的重要性,很多时候,我们常常有这样的感觉,没有做不到,只有想不到。技术只是手段,重要的是看创作者是否有如此境界了。

2.启迪

就是指机遇诱发灵感的偶然性的信息。创造者的灵感孕育一经达到了饱和程度,只要有某一相关信息偶然启迪,顷刻间就可豁然开朗。这和华莱士的启发阶段是一致的,只不过这里更强调触发灵感的信息,这一可遇不可求的特殊媒介,也就说明了创作的偶然性。

3.跃迁

即指灵感发生时的那种非逻辑质变方式,经过显意识与潜意识的交互作用,潜意识即进入一种推理程序的、非连续的质变过程。潜意识的信息加工过程,一般人们无法意识到在形态上或在能量上的中间循序过渡环节,它是灵感思维的一种高级质变方式。

艺术是感性的,我们的理论也是在总结这些感性的作品中形成的,绝对理性化的分析归纳,套用理论,按部就班,是谈不上创造的。包装设计是一个限定性比较强的创作活动,所以非理性的因素本身就比较少,设计者要表达的不是自己的想法,敏锐的感性思维如果没有发挥作用,设计出来的包装也就谈不上什么创新,只是在已有的形式上做点改动罢了。

4.顿悟

西方学者贝克·塞尼特和塞西认为:创造性思维需要某种形式的“跳跃”。这种思维的跳跃,我们就称之为“顿悟”,它是指灵感在潜意识孕育成熟后,同显意识沟通时的瞬间表现。它是人类创造活动中一种复杂的心理现象和精神现象。

显意识是可控的,潜意识则相反,在创造性思维中,这一环节一旦发生,常常让人兴奋不已,因为它常常具有瞬时突发性与偶然巧合性的特征。人的思维过程是一个十分庞杂的系统,对于设计人员而言,也许无须过分地注重和了解这些内容,但是它给我们总结了一些规律,稍加把握可能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5.验证

指的是对灵感思维结果的真伪进行科学的分析和鉴定。其实对于包装设计师来说,验证不光是来自自己,也来自企业和消费者,分析和鉴定依据的可能不是什么高深的科学原理,而是市场。

以上五个程序,彼此间紧密联系,互相制约从而形成一个以显意识去调动潜意识,诱发灵感发生的有机系统。

刘奎林的“序列链”理论为我们说明了灵感思维的全过程所需经历的五个阶段。灵感思维虽然与创造性思维不是同一概念,但灵感思维在创造性思维中占重要地位。

我们从华莱士的“四阶段”理论中可以看到,其“酝酿”“启发”的过程,着重指的也是灵感思维的过程。刘奎林的“序列链”理论,则着重说明的是灵感思维的全过程。我们将二者结合起来理解,就会对创造性思维的过程有一个更全面、更深刻的认识。

从以上介绍的三种理论可以看出,华莱士和刘奎林的过程论主要是从认知的心理上揭示了包括显意识和潜意识在内的创造性思维的全过程,不过刘奎林是着重于灵感思维;而吉尔福特的过程论则是从“发散”和“辐合”两种在显意识进行中所运用的重要方式上说明了创造性思维的过程。可见,他们是从不同的角度为我们来揭示创造性思维的过程。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