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黑河流域治理的主要措施汇总

黑河流域治理的主要措施汇总

时间:2023-07-02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从实施黑河流域综合治理以来,把退耕还林还草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加强生态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近年来,由于黑河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为张掖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变化和深刻的影响。也使张掖人民深深感到:黑河治理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黑河治理本身。

黑河流域治理的主要措施汇总

(1)全面启动高效节水现代农业示范区建设。根据甘肃省委、省政府提出的抓住黑河治理机遇,把张掖建成高效节水现代农业示范区的要求,我们以《黑河流域近期治理规划》确定的我区40.5万亩高新节水面积为基础,以沿国道经济开发带建设为突破口,按照“五沿”即沿路、沿河、沿城、沿边、沿示范区连片,规模发展的原则,从2001年10月份开始全面启动了示范区建设。目前已新建高新节水技术面积19万亩,重点安排建设一批产业化基地和加工龙头企业。

(2)加大退耕还林还草力度,推进荒漠化治理。从80年代以来,坚持“南北两山封育,中部绿洲加快改造”的方针,坚持不懈地进行生态环境保护建设,与沙灾、荒漠化危害进行了顽强抗争。从1990年开始在祁连山区全面禁止一切形式的采伐,实行天然林封护管理;北部沙区营造了15条总长440km的防风固沙林带,绿洲新增人工林132.85万亩,使150万亩农田、65%的道路和80%的渠系实现了林网化,全市森林覆盖率由建国初的4.5%提高到9.17%,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创造了重要保障。

自从实施黑河流域综合治理以来,把退耕还林还草作为调整经济结构、加强生态建设的重要措施来抓。5~8年内完成西部大开发生态退耕150万亩,全面改善全市的生态环境。通过实施退耕还林草,不仅退出一个良好的生态环境,而且退出一个强大的草畜产业。为此,从2002年11月开始就全面启动了退耕还林还草的基础工作。全市曾抽调了1400名干部进村驻社入户,与6.8万农户签订了退耕还林还草和节水合同;2003年3月份以来,又多方筹措资金,通过政府公开招标采购,统一购进优质草种和苗木,落实生态退耕万亩。为实现节水增收“双赢”,通过招商引资;近期兴建两个草块粉加工厂,加工能力20万t,投资达7000万元以上。

(3)全面开展节水工程建设。由于张掖水渠改造主要是在现行灌区内进行,为确保灌区改造不影响农田灌溉,并力争在年度分水中发挥作用,从2001年8月开始,在国家资金尚未到位的情况下,不等不靠,多方努力,采取银行贷款、财政借支、赊欠材料、群众投工投劳等多种措施先干起来,并严格按照国家基本建设的规程运作,全面推行了招投标制、合同管理制和建设监理制,以确保黑河治理节水工程的质量。(www.daowen.com)

近年来,由于黑河综合治理工程的实施,为张掖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积极的变化和深刻的影响。全民的水资源、水危机意识明显增强,节约用水、提高水资源的有效利用率和使用效益已成为广大干部群众的自觉行动;经济结构调整的步伐明显加快;已完工的节水工程初步发挥了明显的效益。2001年11月,甘肃省委书记宋照肃、省长陆浩同志就张掖实施黑河治理的进展情况向温家宝同志写信作了专题汇报,温家宝同志批示:“大旱之年,黑河向下游分水8亿多方,实属不易。甘肃省委、省政府坚决贯彻中央决策,全面调整经济结构,狠抓节水措施,克服各种困难,不仅顺利完成了年度调水任务,而且促进了地区经济发展和农民增收。黑河综合治理的第一步走得很好,要认真总结经验,积极筹划明年以至更长远的工作,继续努力,走出一条建设节水型社会、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经济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成功之路。”

温家宝同志的重要批示,为张掖黑河治理进一步指明了方向,增添了动力,鼓舞了干劲。也使张掖人民深深感到:黑河治理的意义远远超出了黑河治理本身。张掖市委、市政府以此为新的动力和契机,引导干部群众进一步拓展和完善了黑河治理的思路:围绕水资源的优化配置和节水工程建设,在全面实施工业强市、产业富民、推进城镇化进程三大战略、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的基础上,努力实施国家水利部为张掖勾画的黑河治理“三部曲”:全面完成2001~2003年的黑河近期治理规划,确保完成国务院确定的省际分水目标;加紧编制2004~2010年黑河治理总体规划,在黑河上游兴建一批骨干调蓄工程,为推进经济社会持续快速发展提供水利设施保障;把水资源的优化配置从农业拓展到城市、生态、工业、生活用水的各个方面,全面推进节水型社会的建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