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丰富的诗歌教学设计与案例展示

丰富的诗歌教学设计与案例展示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五)教学流程展示介绍背景,导入新课1.介绍背景惠崇,北宋著名画家、僧人,他能诗善画,特别擅长画鹅、雁、鹭鸶,小景尤为拿手。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通过散文句式表达和诗句表达进行对比,还原诗歌的画面。练习巩固,拓展思维设计单字飞花令练习,巩固字词句。

丰富的诗歌教学设计与案例展示

(一)课文呈现

《惠崇春江晚景》(部编版三年级下册,课文略)。

(二)课文解读

苏轼七言绝句《惠崇春江晚景》是一首题画诗,为他的好友惠崇所作的画《春江晚景》题诗。惠崇是位和尚,宋代画家。诗的前三句咏画面景物,抓住桃花、水鸭、蒌蒿、芦芽、河豚的特点,呈现早春的画面。最后一句是由画面景物引起的联想,不仅再现了原画中的江南春景,还融入了合理的想象,以细致、敏锐的感受,捕捉季节交替时的景物特征,抒发对早春的喜悦和礼赞之情。全诗语言生动,构思独特。

(三)设计要点

1.交代背景,紧扣题画诗,读出诗人思想感情,品出文化底蕴

题画诗根植于古代艺术的沃土,诗、书、画三种艺术融为一体,把无声的画和有声的诗巧妙地融为一体,从而使画意与诗情相映成趣、相得益彰。好的题画诗,既能紧扣绘画主题,又不拘于画面内容;既能再现画境,又能跳出画外,别开生面,离开绘画而不失其独立的艺术生命。苏轼这首诗可以说做到了这一点。

2.激发学生想象,再现画面

题画诗的共同特点往往是将静止的画面写得活灵活现,写得画中之物如在眼前,没见过画的人也能想象画面的图景,诗与画交相辉映。读苏轼《惠崇春江晚景》,仿佛看到:一片竹林,三两枝桃花,几只鸭子在江面上嬉水,河岸上满是蒌蒿,芦芽刚刚破土。写了要凭触觉才能感到的水之“暖”,要用思维才能想出的鸭之“知”和要靠经验才能预言的“河豚欲上”,这是绘画难以甚至无法表达的。这些想象和联想点活了画面,使画面中的景物变得生机勃发、情趣盎然。

3.多读多诵,把握诗歌的语言美

这首七言绝句由四句组成,虚实结合,远近有序,动静交替,语言精练,意蕴深厚。七言绝句全诗四句,每句七字,押韵不是很严格,多以“四/三”音节成句,最基本的押韵要求是第二、第四句最后一字的韵母相同(平仄也相同),若按节奏可划分为“二二二一”或“二二一二”。本首诗歌的节奏如下: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第二、第四句韵尾相同。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教学目标】

1.知识目标与技能目标

认识课文中的生字词“惠崇”“蒌蒿”“豚”等,并正确书写;了解古诗所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培养想象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看图、联系上下文生活实际学习课文生字词,经历朗读、讨论、练习等环节理解诗意,体会语言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感受诗中蕴含的春天的情趣,激发学生对自然的热爱之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理解诗歌描写的景色,体会作者所要表达的思想情感。

2.难点

感受古诗语言的精炼和深远的意境

(五)教学流程展示

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1.介绍背景

惠崇,北宋著名画家、僧人,他能诗善画,特别擅长画鹅、雁、鹭鸶,小景尤为拿手。《春江晚景》是他的画作,共两幅,一幅是鸭戏图,一幅是飞雁图。苏轼的题画诗也有两首,这首是题鸭戏图的诗。

苏轼(1037—1101),字子瞻,号东坡居士,北宋著名的文学家、书画家,“唐宋八大家”之一。他学识渊博,多才多艺,在书法、绘画、诗词、散文等方面都有很高的造诣。(www.daowen.com)

2.书写题目

读好和并理解题目,学习生字词。

[设计思路]古诗课堂的开始需要介绍背景和诗人,帮助学生理解课文,把握诗意。

反复朗读,随文识字,初步感受诗意

1.初读古诗,感知诗意

可以通过教师范读、听录音、自读、同桌互读等方式反复朗读,再借助课文注释和提示,说说诗歌大意。

2.随文识字

在读的过程中解决生字词,可以借助诗歌语境、上下文的意思帮助理解。教师可以重点讲解“暖”“竹”“芦”“芽”等字的文化背景,激发学生识字的兴趣。

3.交流反馈

学生先朗读古诗,教师评议并指导朗读;接着师生探究诗意,教师让学生自由发言谈自己的理解,并讨论交流。

[设计思路]这个环节在朗读的基础上放手让学生自主读诗和理解,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

品读诗句,品味诗句,把握诗人感情

1.看图品读

(1)理解特点:诗歌描写了什么季节?诗歌中描绘了春天哪些景物?

(2)读诗想象:边读边想诗中的画面,哪几句是画中的内容?哪一句是诗人的想象?

(3)再读诗歌,深刻领悟。

2.品味语言

(1)再读诗歌,体会语言。

通过散文句式表达和诗句表达进行对比,还原诗歌的画面。“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用散文的写法就是“竹林外两三枝桃花初放,鸭子在水中嬉戏游玩,好像它们最先察觉了初春江水的回暖”,从而理解诗句的精练。

(2)交流感受。

诗人在这首诗的景物中寄托了怎样的情思?这些景物呈现出什么特色?引导学生把握好诗意,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

[设计思路]本环节三个步骤,环环相扣,让学生体会古诗遣词造句的精当和妙处,引导学生学习诗歌语言的表达,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练习巩固,拓展思维

(1)设计单字飞花令练习,巩固字词句。

(2)名句书写比赛。

(3)跟第一首绝句对比,感受不同的写景抒情方法。

[设计思路]认字、识字不能一次过,需要经常反复出现及强调,从而达到识字的良好效果。扎扎实实地学习既能完成基础目标,又能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体现教师的引导能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