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小学语文综合性活动设计案例优化

小学语文综合性活动设计案例优化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三)设计要点1.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要求通过《古诗三首》的学习,学生对春节、清明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有了一些了解,通过交流,学生明确了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主要任务及如何开展这次活动。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个人自主实践,设计活动评价标准,让学生对照标准自我评价,并在小组中讨论。

小学语文综合性活动设计案例优化

(一)活动名称

《中华传统节日》(部编版三年级下册)。

(二)活动分析

本次综合性学习贯穿整个第三单元教学,围绕“中华传统节日”这个主题展开,要求学生在了解传统节日及其相关习俗的基础上,写一篇习作,同时还要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古诗三首》和《纸的发明》课后的“活动提示”中分别布置了本次综合性学习前两个阶段的任务:小组分工合作收集资料,小组交流收集到的资料;整理资料,并为展示做准备。在这两个阶段的基础上,进入综合性学习的第三阶段,即展示交流学习成果。教材这样安排,旨在通过为期两周左右的综合性学习,培养学生收集资料、处理信息、人际交往的能力及互助合作的团队精神,同时在这一学习过程中增进对中华优秀传统就文化的了解,感受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魅力。

(三)设计要点

1.以任务为驱动,引导学生全面了解综合性学习的内容、要求

通过《古诗三首》的学习,学生对春节清明节重阳节这些传统节日有了一些了解,通过交流,学生明确了本次综合性学习的主要任务及如何开展这次活动。引导学生看插图、泡泡和表格,打开思路。通过充分的交流,学生知道可以通过哪些途径去收集传统节日的相关资料,以及用哪些方式记录收集到的资料,从而为开展课外的小组合作学习做好准备。

2.对学生遇到的问题及时干预,加强过程性的指导和评价

在了解了可以从哪些渠道收集资料,重点收集哪些方面的资料后,让学生自主开展课外实践。通过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自觉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和个人自主实践,设计活动评价标准,让学生对照标准自我评价,并在小组中讨论。

3.搭建展示平台,引导交流分享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综合性学习成果的展示可以安排2.5—3个课时,让学生有充分的时间展示活动成果。先进行“写一写过节的过程”的个人成果展示。学生自主完成习作后,可先在小组里读读自己的习作,组内成员要评价习作是否交代清楚了是如何过节的。教师巡视,挑选比较典型的习作,再组织集体交流。交流可使大家了解到更多的节日习俗。比如过中秋节时,晚饭后全家要一起吃月饼,赏月。其次,让学生以各种不同的方式展示综合性学习的成果。

(四)教学目标及重难点、教学准备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了解我国主要的传统节日及人们在过传统节日时的习俗,并了解其丰富的内涵;通过收集交流传统节日的资料,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等活动,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过程与方法目标

通过资料收集与展示、课堂游戏活动、小组合作交流等过程,直观感性地了解中国传统节日及内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培养学生对中国传统文化的热爱之情,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重难点】

1.重点

诵读有关传统节日的诗歌,理解传统节日的内涵,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2.难点

弘扬民族精神,激发爱国热情。

【教学准备】

课件、学生收集的资料、制作的手抄报等。

(五)教学流程展示

1.快乐春节来回味(www.daowen.com)

(1)教师播放欢庆春节的视频。

(2)说一说刚才看到的是什么节日的情景。

(3)揭题。

春节是我国最盛大、最热闹的一个古老的传统节日,俗称“过年”,在这一天,人们(引说)……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中国的传统节日。

[设计思路]通过演示课件,播放人们喜闻乐见的欢度春节画面,用合家团聚包饺子、贴春联、放鞭炮、观看春节联欢晚会、拜年等活动场景,唤起学生对春节的回味,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课堂充满快乐、和谐、互动的气氛。

2.传统节日知多少

(1)师:“除了春节,你还知道哪些中国传统节日?”

(学情预设)虽然教师语气中强调了“中国”“传统”两个关键词,但是学生仍有可能会说出一些非传统节日的名称,诸如儿童节、五一节等。教师先不置可否,引导学生再读题,找出关键词“中国”“传统”,引导学生自查自纠。

教师补述:中国传统节日的起源和发展是一个逐渐形成的、悠久的过程,每个节日都是我们中国特有的,带有浓厚的中国文化韵味。

(2)按排好的顺序,叫一叫这些节日的名字:春节、元宵、清明、端午、中秋、重阳、冬至、腊八。

[设计思路]通过这一环节的活动,学生明白了中国传统节日是我们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文化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历史文化长期积淀凝聚而成的。让学生把从交流中获得的新知,在练习中加以巩固。

3.节日习俗大放送

师:“课前,同学们收集了一两个自己最感兴趣的传统节日的习俗资料,现在就让我们一起来展示,共同分享。”(板书:春节、端午、中秋)

[设计思路]学生在交流中加深了对传统节日习俗的了解并理解了其中丰富的内涵。搭建了一个生生合作、师生合作、探究分享的平台,体现了真正的平等、民主、教学相长的教学理念,激发了学生热爱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热情,增强了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4.传统文化要传承

(1)教师演示课件,学生说自己的感受。

(2)教师小结。

师:“中国人过了两千多年的端午节竟成为韩国的文化遗产,这对于每一个中国人来说,其滋味是可想而知的,此事充分说明,保护和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是多么迫切、多么重要啊!但是,现在仍有不少人对传统节日不够了解,不够重视,我们该怎么做?”

(3)小组讨论。

(4)展示本小组成员设计的春联。

(5)展示本小组成员做的月饼。

(6)展示本组成员准备的与中秋节有关的古诗。

[设计思路]表演写春联、做月饼和收集古诗既锻炼了学生的手脑,又巩固了有关传统节日的相关知识。

5.教师总结

师:“太棒了,同学们!你们那颗火热的爱国心令我感动!我们的祖国会因你们骄傲!现在,我们国家非常重视保护非物质文化,出台了一系列保护和弘扬非物质文化的政策。(演示课件)相信大家在假日里与家人共度这些传统节日的时候,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种子也一定会在大家心中生根发芽,开出绚丽的花朵,代代相传,发扬光大!”

[设计思路]在师生共同交流有关传统节日的资料,学生的民族自豪感被充分激起时,让学生看那段视频资料,听教师无比惋惜的叙述,学生在强烈的反差中受到心灵的震撼,从而唤起更加强烈的爱国之情,激发保护弘扬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欲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