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秘老舍故居的丰富小院与记忆

探秘老舍故居的丰富小院与记忆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那天借着到王府井大街做专业课题调研的机会,有幸参观了老舍先生的 故居。老舍故居在王府井大街附近,上午十点街上还不算拥挤,都市的嘈杂声还没到来,我饶有兴趣,边走边看。老舍故居位于丰富胡同19号,这是普通的“二进门”式北京四合院,硬山搁檩,整个院落布局紧凑。时间已经到正午了,我足足在这个不大的小院里待了两个小时;走出来的时候再回望那柿子树,那老舍先生和他夫人热爱的丹柿小院,脑海里闪现他们一起斗鱼的场景。

探秘老舍故居的丰富小院与记忆

何芝壘

提及北京的文人墨客,脑海里总会闪现“老舍”二字,总会想起他笔下那些活灵活现的人物来。

印象中第一次读老舍先生的作品是在小学课本上,这些年来,我都津津乐道于他独特的“老舍式幽默”。那天借着到王府井大街做专业课题调研的机会,有幸参观了老舍先生的 故居。

老舍故居在王府井大街附近,上午十点街上还不算拥挤,都市的嘈杂声还没到来,我饶有兴趣,边走边看。有道是,心情好,看什么都是欣赏。

老舍先生的故居有些难找,费了半天劲才找到了那条“丰富胡同”。这条胡同仅有2—3米宽,有200多米长,非常整洁。一边有六七座院子,只有一家开着门,小院里面拥挤杂乱,毕竟这是百姓居家过日子。

老舍故居位于丰富胡同19号,这是普通的“二进门”式北京四合院,硬山搁檩,整个院落布局紧凑。正门坐西朝东,灰瓦门楼,门扇为黑漆油饰。门口写着免费开放四字,迎着匆匆过往的游人。

一进门,迎面是一堵灰砖砌成的影壁墙,墙中间有个“福”字,南边一侧有两间小房,房头有条小道通向小院;小院不大,里面还有几间矮小的房子,但这些都作为工作人员的办公处谢绝参观,可供参观的只是二进门的院子。此刻一个穿着保安制服的大哥微笑着迎了上来,让我到一旁的窗台上领取免费门票。

二进门也不大,跨过门槛,跃入眼帘的是在北京也极少见到的五彩木影壁;中间有一个很娟秀的手写“福”字,这是老舍夫人的亲笔。这处影壁墙比普通的要小些,显得时间更为久远。

院子里青砖铺地、正房朝南,两侧是老舍夫妇亲手栽植的两棵柿子树。每逢深秋时节,红柿缀满枝头,别有一番诗情画意,为此先生夫人胡絜青为其取名“丹柿小院”。院子四周放着几条长椅,靠西南角的地方,静静地立着一口半人高的金鱼缸,据介绍老舍先生写作休息时喜欢在此观鱼。

院子里两棵柿子树的树冠已经高过了屋檐,树梢仿佛能戳破那四四方方的天空。

一切仿佛还是鲜活生动的:老舍先生踱着步从书房出来,走到鱼缸边给鱼喂食,逗着躲在鱼缸背后伸懒腰的猫,厨房的饭香飘来……

小院里有一尊塑像,他戴着眼镜,目视前方,面色安详坚毅,那就是老舍先生。下方刻着“老舍 1899—1966”字样。我迫不及待地与老舍先生的塑像合影一张。

这个幽静的小院方方正正、规规矩矩;地处闹市,却在闹中取静、有别样的雅致;想来这是先生喜欢这里的原因之一。

展厅有三处,分布在三个方向,走进屋子,一种严肃感油然而生。

我细细地看了每一处地方——一字一句、每一个图画和史料简介。最后来到了老舍先生生前的房间,里面布局很简单,然而谁又能想到那其实是老舍先生和齐白石大师、郭沫若先生等一位位名人饮茶赏文的地方呢?(www.daowen.com)

从那小房间里摆设的简单家具,我仿佛看到了当年老舍先生坐在书桌前奋笔疾书的模样。

在这间几平方米的小屋中,老舍先生创作了《骆驼祥子》《龙须沟》《四世同堂》《茶馆》等诸多作品。他一生笔耕不辍,有着“人民艺术家”的称号。

老舍纪念馆供图

小屋窗前是观众留言区,这里摆放了一张桌子、一把椅子、一本留言簿和一支笔。

老舍先生喜欢小动物,他的鱼缸里有四条金鱼;先生一开始讨厌母鸡,因为它的叫声实在让人心烦。可是当先生看见母鸡怎样教小鸡捉虫、刨土,又把小鸡放到温暖的翅膀下时,就此喜欢上母鸡了。先生在《母鸡》中写道:“它勇敢、负责;每一位母亲,都是一个英雄。”老舍先生特别爱猫,家中总少不了猫的影子。他的猫叫“小球”,也叫“舍猫小球”。先生还写了一本幽默的《猫城记》。

老舍先生还做过许多事:写京剧、唱京剧、说相声、演双簧、唱大鼓、写曲剧。身体力行是老舍先生的风格。

细读着展厅墙上一条条老舍先生的介绍,从他比我还年幼到他临终之前,我感觉这位差点获得诺贝尔文学奖的万人景仰的大文豪,仿佛就是一位普通的老爷爷,平和且慈眉善目。

每天养些花草鱼虫,与友人喝茶谈笑,不用关心其他的凡尘俗事。这是老舍先生生活的表象,从知道先生临终曲折的故事伊始,我便对他产生了一种敬畏。

有人说老舍的文章总是平和的、不会伤到任何一位读者的自尊心,而只有他自己明白这些平和下面、社会真正的面目,并不是如此慈祥的。

那位在馆内工作的大哥跟我详细地说了很多老舍先生的故事:“……我啊!这每天早上穿上工作服,就开始把这院里每一处地方都好好拾掇拾掇;这玻璃啊,我都擦出感情了,你说是不是?”那一刻,我又一次体会到了人们对老舍先生的怀念。

时间已经到正午了,我足足在这个不大的小院里待了两个小时;走出来的时候再回望那柿子树,那老舍先生和他夫人热爱的丹柿小院,脑海里闪现他们一起斗鱼的场景。看着老舍先生的夫人每年回来写的由“多”和“福”组成的“福”字;看着那穿着保安制服、拿起抹布细细擦拭木门灰尘的大哥,我也默默地,转过身,对那宁静的一切深深地鞠了一躬。

老舍纪念馆供图

老舍纪念馆供图

老舍纪念馆供图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