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裴咏杰探讨新编剧的创作过程

裴咏杰探讨新编剧的创作过程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裴咏杰在继承麒派艺术的基础上创编新剧目。最后一场是77岁去世,而且就是在舞台上去世,死在舞台上。《楚汉春秋》中裴咏杰饰演项羽还有一出戏就是《楚汉春秋》,在第七届京剧节上,我前饰萧何后饰霸王,这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在第七届京剧节上还是现场直播,在全国引起很大的轰动。《红灯记》中裴咏杰饰演鸠山我再说一个现代戏的这种常识。

裴咏杰探讨新编剧的创作过程

裴咏杰在继承麒派艺术的基础上创编新剧目。

这个新创的剧目,就是自己独创的剧目,我参加了三出。一出是在东北的时候,是《玄高献牛》,我拿的梅花奖,就半个小时的戏,后来我把它唱成一个大戏,是李学忠先生给排的。

第二出是《牛子厚》,是宋强先生给排的,逯兴才先生做的我的艺术指导、艺术顾问。这出戏根据导演、编导的要求和老师的这种设计,我也是用了很多的脑子。首先说这个人物,他30岁出场,两个小时十分钟得完成47年这个时间跨度。最后一场是77岁去世,而且就是在舞台上去世,死在舞台上。这个年龄你怎么来塑造这个人物。我又说回来,我觉得在唱上要用足了功,不单是在表演上,唱念时你得用足了功,为什么?话剧有一个专用词儿叫“声音形象”,这个声音形象我觉得很重要。从声音上来说,你30岁的人跟77岁的人能一样吗?它不可能的,语速上不可能一样,那岁数大了肯定要缓慢一些,那么声音呢也会变得厚重一些,从声音上就要变化,所以在唱腔上、速度上也不一样。你比如说30岁的时候我唱【原板】,就是跟那个老叫花子那场,我就把我们从小学的戏《文昭关》就拿过来,【快原板】“听他言不由我”那个节奏,我就用了《文昭关》的【快原板】,就是“心中有事难合眼”。它跟这个人的一个是心理上的思想斗争,再一个是年龄段上是吻合的,就不能死乞白赖学麒派。因为麒派学了这些年,我对麒派的理解,首先定格是人物派,符合这个人物,周大师才能做到“一人千面”,他塑造了这么多鲜活的艺术形象,给我们留下了这座不朽的丰碑,就是人物派。我觉得这就是大师的这种演剧精神,以人物出发,讲究的是“情理”二字,你得合情合理、入情入理。所以我就大胆地运用了《文昭关》的【快原板】,节奏就是这节奏,“听他言,不由我”,你看我还用了杨派这种耍,情绪合适,你不能说必须按麒派的来。

《四进士》中裴咏杰饰演宋士杰

那么后半出我就逐步地过渡,往麒派上过渡,到50多岁的时候,直到最后一场70多岁,那就完全麒派化了。而且这个唱腔设计是谁呢,是我的师哥陈建忠,中国戏曲学院的教授陈建忠。我们师哥这个唱腔设计得非常棒,给我设计了一大段【反二黄】,【反二黄慢板】麒派是很少见的,有十分钟,那是一大段唱,成本大套。我师哥是专门搞音乐设计、唱腔设计的,用他的话说,他觉得老生的【反二黄】旋律最丰富的、成就最高的是言派,言派的成就高。他说你能不能把言派的这个腔儿麒派化。我说我理解你这个意思了,我试一试。他给我设计出来,你比如说“这一生”的【慢板】,“彰显过多少光彩”就是言腔儿。要是原汁儿原味儿地按它这个来,就完全是言派的腔儿了。“这一生”这不完全言派了吗,你把它麒派化。我就用麒派的这个劲头儿,麒派的这种风格,用它这腔儿。“彰显过多少光彩”,“彰显过”还是言派,“多少光”都是言派这种感觉。那么我把它麒派化以后,起到了很好的作用,收到了很好的效果。“这一生”这种感觉,跟他这个年龄和当时的这种回顾自己一生荣耀,但最后落得很窘迫、很凄凉的情境很符合。而且前面他大胆运用了咱们这个《扫松下书》的【清江引】,编剧那个词、那格律写的就是【清江引】的那种格律,所以用的特别合适,就完全让它麒派化了。麒派化恰恰就是人物化,所以当时收到了很好的效果。在第六届京剧节上,竞争那样惨烈的情况下,我们居然得了金奖,那是很不容易的。

《楚汉春秋》中裴咏杰饰演项羽(www.daowen.com)

还有一出戏就是《楚汉春秋》,在第七届京剧节上,我前饰萧何后饰霸王,这也是一种大胆的尝试。这是朱院长给我命的题,朱世慧院长给我命的题。他觉得根据我的条件,可以这么来一下。我们叫《楚汉春秋》,过去老的叫《楚汉相争》,但是往往《楚汉相争》它不这么唱,它都是《鸿门宴》后边《追韩信》,前面张良小生,后边是《追韩信》的汉萧何,以这个为主题。那么我根据朱院长这个提议,根据我的条件,前面《追韩信》演汉萧何,后边全部的《霸王别姬》到乌江自刎完演楚霸王,做了一种大胆的尝试,我直工直令勾大脸。而且根据我们团里的武戏文戏的搭配、行当的搭配,这出戏也是整个的文武昆乱,行当齐全。不管现代的也好,还是这个传统题材也罢,像这个《楚汉春秋》就是老戏新编了,也是一种创作。老戏重新打磨它,本来就经典,那么把“梅”“周”这两位大师在经典当中又拴到了一起,《萧何月下追韩信》和全部的《霸王别姬》。更有意义的是什么呢?就说那年正好是“纪念梅、周120周年”,我们作为麒派的传承人、麒派的再传弟子,这也是应尽的职责,要纪念大师,纪念二位大师,赶得很巧。所以朱院长说让我弄这个题材,我觉得很好,那当时也是有很大的压力,也用了一番的功夫。在第七届京剧节上还是现场直播,在全国引起很大的轰动。

红灯记》中裴咏杰饰演鸠山

我再说一个现代戏的这种常识。我们剧院当时纪念抗战胜利,复排这出《红灯记》,朱院长派我演一个鸠山,他觉得根据我这个年岁和我这型儿合适。袁先生的艺术我是特别地崇拜,我有幸还跟他同过台,那么这个鸠山,我就通过看他的录像,看他的这个光盘录像,根据我自身的条件研究怎么用。您比如说,在审王连举这一场,它有两个版本,一个是以念为主的版本,一个是以唱为主的版本。“只要你忠心为帝国卖力气,飞黄腾达有时机。有道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就看你知趣不知趣。”这几句唱我根据我的条件、我的理解,把麒派的这种表演手段给它用了。当时给我排这出戏的是孙桂元导演,孙导还跟我逗,他说:“哎呀咏杰,你这个可是袁先生的戏,又是样板戏,你不要动大了,容易弄出笑话来。”我把我的想法跟他说了之后,我说:“您看一看,行,咱们就用,不行就拉倒,咱们再用原封的。”他说你试一试吧。我就比例子,我先说这个唱,“只要你忠心为帝国卖力气”,原来是“只要你忠心为帝国,卖力气”,它是很圆的,没那么夸张,我把这个地方夸张了一些,我刻意地强调了“卖力气”三个字,“忠心为帝国,卖力气”,我觉得这样的话,逻辑重音搁在这,强调这三个字,更符合这个人物。“飞黄腾达有时机”这句没动。“有道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这句我就彻底打破了它原来那个形式。原来是“有道是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它是圆着走的,我觉着不如把它打开。“飞黄腾达,有时机,有道是”,一下我就要它散了,然后我清唱的。“有道是”,搁住了,整个乐队休息,“苦海无边”,空,整个让它静下来了,空了。本身我们干唱这点儿,台底下就容易静下来,那么这点儿我就让它刻意地再停顿那么两秒,“苦海无边”,搁那了。然后“回头是岸”我没唱,我念的,把我们这个麒派的特点,边说边唱、边唱边说这种手法用上了。这个“回头是岸”,“咚”这一锣,这时候他也好表演,对方也好表演,你刺激他一下,“苦海无边,回头是岸”,“咚”,“就看你知趣不知趣”。当时孙导演说可以,你这还有点意思。我就这么用的,而演出当中效果还不错。这是唱,我简单的比例子说,怎么样塑造这个人物,我怎么理解,或者我怎么样用我的想法把他塑造出来。

那么做我就比一个小例子,说哪一点儿呢,就是跟王连举我们俩的对话那点儿,按样板戏、按袁先生这个是拍桌子,他是站起来,拍桌子就站起来,“哐”他就起来了,然后扶桌子出,念,出来。我想到周大师的艺术“小比大要大”,我用他这种手法,不站起来,我慢着起来,我再出来,会对他那个威慑力更大。就说这个出桌子这点儿,我用了麒派的一种表演手段。

裴咏杰与老师孙震霖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