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中国传统节日的非遗文化: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除夕节

中国传统节日的非遗文化: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除夕节

时间:2023-07-04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视觉中国·民俗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2008年6月,元宵节被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除夕,又称大年夜、岁除等。

中国传统节日的非遗文化:春节、元宵节、端午节、中秋节、除夕节

视觉中国·民俗

春节,是指汉字文化圈传统上的农历新年,俗称年节。节日期间,我国各民族都要举行各种庆祝活动,比如祭祀祖神、祭奠祖先、除旧布新、迎禧接福等,形式多样,内容丰富。受到中华文化的影响,属于汉字文化圈的一些国家和民族也有庆祝春节的习俗。人们在春节这一天都尽可能地回到家里和亲人团聚,表达对未来一年的热切期盼和对新一年生活的美好祝福。春节是中华民族最隆重的传统佳节,同时也是中国人情感得以释放、心理诉求得以满足的重要载体,是中华民族一年一度的狂欢节和永远的精神支柱。

元宵节,又称上元节、小正月、元夕或灯节,是春节之后的第一个重要节日,是中国亦是汉字文化圈的地区和海外华人传统节日之一。正月是农历的元月,古人称夜为“宵”,所以把一年中第一个月圆之夜正月十五称为元宵节。元宵节始于2000多年前的秦朝汉文帝时下令将正月十五定为元宵节。传统习俗有出门赏月、燃灯放焰、喜猜灯谜、共吃元宵、拉兔子灯等。2008年6

月,元宵节被选入第二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端午节,又称“午日节、五月节、龙舟节、浴兰节”等,为每年农历五月初五,传统习俗有赛龙舟、端午食粽、挂艾草菖蒲等。端午节起源于中国,最初为古代百越地区(长江中下游及以南一带) 崇拜龙图腾的部族举行图腾祭祀的节日,后因战国时期楚国诗人屈原在该日抱石跳汨罗江自尽,统治者为树立忠君爱国标签将端午作为纪念屈原的节日。2009年9月,联合国教科文组织正式审议并批准中国端午节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中国首个入选世界非遗的节日。

清明节,又叫踏青节,在仲春与暮春之交,也就是冬至后的第108天,是中国传统节日,也是最重要的祭祀节日之一。据传清明节始于古代帝王将相“墓祭”之礼,后来民间亦相仿效,于此日祭祖扫墓,后因历代沿袭而成为中华民族的一种固定风俗。

清明节的习俗除了讲究禁火、扫墓,还有踏青、荡秋千、蹴鞠、打马球、插柳等一系列风俗体育活动。因此,这个节日中既有祭扫新坟生离死别的悲酸泪,又有踏青游玩的欢笑声,是一个富有特色的节日。

中秋节,又称八月节、八月会、追月节、拜月节、女儿节等,时值每年的农历八月十五,因其恰值三秋之半,故名。中秋节始于唐朝初年,盛行于宋朝,至明清时,已成为与春节齐名的中国主要节日之一。中秋节自古便有祭月、赏月、拜月、吃月饼、赏桂花、饮桂花酒等习俗,并以月之圆兆人之团圆,为寄托思念故乡、亲人之情,祈盼丰收、幸福,成为丰富多彩、弥足珍贵的文化遗产。

除夕,又称大年夜、岁除等。除,即去除之意;夕,指夜晚。除夕就是辞旧迎新、一元复始、万象更新的节日,也是中国民间最重要的传统节日之一,时值每年农历腊月(十二月) 的最后一个晚上,家家户户忙忙碌碌或清扫庭舍,迎祖宗回家过年,并以年糕、三牲奉祀。除夕自古就有通宵不眠、守岁、贴门神、贴春联、贴年画、挂灯笼等习俗,流传至今,经久不息,受汉文化的影响,除夕也是汉字文化圈国家以及世界各地华人华侨的传统节日。

装饰文字:

爆竹声中一岁除 春风送暖入屠苏

去年元夜时 花市灯如昼

故乡秋忆月 异国夜惊潮(www.daowen.com)

清明时节雨纷纷 路上行人欲断魂

但愿人长久 千里共婵娟

独在异乡为异客 每逢佳节倍思亲

烟霄微月澹长空 银汉秋期万古同

无花无酒过清明 兴味萧然似野僧

节分端午自谁言 万古传闻为屈原

故乡秋忆月 异国夜惊潮

梨花风起正清明 游子寻春半出城

月上柳梢头 人约黄昏后

海日生残夜 江春入旧年

端午临中夏 时清日复长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