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探究领导的特征和重要性

探究领导的特征和重要性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对于被领导者来说,领导的行为则是环境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组织的领导行为应随上述三种因素的不同而权宜应变。④领导是“互惠效应”。而事实上,在领导者对下属施加影响的同时,下属对领导者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有时不是很大,这就是领导的“互惠效应”。因此,领导者的正确行为可能引起下属的积极反应,领导者的错误行为则可能引起下属的消极反应。

探究领导的特征和重要性

领导作为动态的影响过程,具有以下几个特征:

①领导是人与人之间关系的一种体现。从本质上来说,领导实际上是一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人际关系学说认为,由于人们在各个组织中所处的地位不同,会形成各种各样的人际关系。领导者与被领导者之间的关系就是这些众多人际关系中的一种。领导者的一切行为都是在不断地协调领导与被领导、控制与被控制、指挥与被指挥的各种关系。就其实质而言,领导是通过领导者协调这种人与人之间的关系,激发全体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性,使人力资源得到充分发挥,以实现组织的目标的过程。

②领导是一种特殊的“投入产出”。如前所说,领导是引导和影响他人去实现组织目标的过程,这种影响实际上是领导的一种“投入”,而它的“产出”则表现为他人的行为(包括领导者所领导的组织的行为)。因此,领导效率的高低和领导工作的成功与否,并不反映在领导者行为本身,而更多是由被领导者的行为效率来评定。尽管影响被领导者行为效率的因素很多,诸如工作动机、热情、兴趣、工作能力、工作条件、福利待遇等,但这些因素都与领导者的行为有关。作为一个领导者,不管他意识没有意识到,他的行为无时无刻不在影响着被领导者的行为。显而易见,当“投入”发生变化时,“产出”也会相应地发生变化。

③领导是领导者、被领导者及环境的函数。在现代社会,任何一个组织可以说都是一个开放的社会技术系统,都处在特定的环境之中,而环境的变化常常会对人的心理和行为产生很大的影响。领导的行为不仅在于改变环境,而且还要适应环境的要求。对于被领导者来说,领导的行为则是环境因素的重要组成部分。因此,领导这一动态过程实际上是由领导者、被领导者及他们所处的环境三个因素所决定的复合函数。这个关系可用公式表示:

领导=f(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环境)(www.daowen.com)

影响领导这个函数的变量,既包括领导者、被领导者、领导环境这三个因素,也包括各因素之间内在的相互联系和影响。也就是说,领导的有效性既取决于领导者的素质和领导艺术,也取决于被领导者的素质和接受领导的程度,同时还取决于领导与环境条件相互制约和相互适应的状况。

可见,领导实际上是一个动态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领导者是领导活动的主体,它是影响领导行为的第一变量。被领导者指的是领导者所领导的个人和团队,他是领导活动的客体,不过这种客体是一种能动的客体。领导情景是领导所处的内外环境,具体包括宏观环境、中观环境(产业环境)和微观环境。一般来讲,领导者、被领导者和领导情景三者之中的任何一个发生改变,领导行为就会有所不同。因此,世界上不存在一成不变的、适合于任何人、任何时代的最佳的领导行为模式。组织的领导行为应随上述三种因素的不同而权宜应变。

④领导是“互惠效应”。在现实生活中,领导者会通过其职位或人品等对其下属施加影响,人们往往会注意到领导者对下属的这种影响。而事实上,在领导者对下属施加影响的同时,下属对领导者也会产生一定的影响,尽管这种影响有时不是很大,这就是领导的“互惠效应”。例如:当一个总经理如果能够客观、公正地评价其下属,不但被评价的下属会对总经理有良好的反应,而且其他员工也会对其有良好的反应。相反,如果总经理评价不当,不仅会引起当事人的不满,还会引发其他员工的义愤。因此,领导者的正确行为可能引起下属的积极反应,领导者的错误行为则可能引起下属的消极反应。领导者通过一定的领导行为影响下属,与下属分享影响。领导者能够从建立较好的相互关系中获得更多的尊敬,得到信任;下属人员则由于对领导者有更多的了解,因此能够扩大自己的影响。实践证明,在有效的组织里,领导者与下属在组织里的总体影响越大,整个组织的工作效率就越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