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统筹能力改善生活,让您更舒适

统筹能力改善生活,让您更舒适

时间:2023-07-05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谈及秩序,就会有先后顺序,有了先后顺序,就产生了统筹的思想。因此在培养统筹能力时,要从孩子熟悉的有规律的事件开始,让孩子感受生活中“顺序”的存在,培养孩子初步的计划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家长首先需要告诉孩子做事的顺序和计划,帮孩子去感受计划,然后再让孩子做选择,培养其自主意识,引导孩子在感受计划的同时,逐渐学会思考计划的合理性,为其中班段执行计划奠定基础。

统筹能力改善生活,让您更舒适

孩子的世界比较凌乱,满地乱丢的玩具,吃得到处都是的食物……孩子可以接受,家长却无法接受,社会也无法接受。因此从混乱到有秩序就是孩子必须要走的路,也是孩子的必修课之一。

谈及秩序,就会有先后顺序,有了先后顺序,就产生了统筹的思想。教授孩子统筹的思想,必然要从取舍开始。在孩子身上,有一个很有意思的现象,即看不见的就是失去了的。比如孩子睡一觉起来,如果看见妈妈在身边,他会转个身继续安心睡觉;如果发现妈妈不在身边,他就会马上爬起来哭着找妈妈。产生这种现象的原因是,在孩子的心里,看不见、听不到的东西,他都会有一种莫名的失去感和恐惧感。正是这种感觉让孩子在生活中无法取舍,比如他正在玩积木,玩着玩着忽然想玩七巧板,于是他就会抱着积木,同时玩着七巧板。又比如,他正在快乐地玩小汽车,妹妹来借他不再玩的乐高,他会马上拒绝妹妹:“不,这是我的!”这些都是因为孩子内心的失去感让其无法取舍。

训练孩子的取舍首先要解决的就是失去感。教师需要通过游戏让孩子知道,其在意的东西是不会无缘无故丢失的。等孩子内心的失去感和恐惧感消退以后,再让孩子了解精力是有局限性的,这种局限性决定了我们一次只能玩一个或两个玩具。而其他玩具即便暂时玩不到,但是它们还在那里,等到想玩的时候,再拿出来玩就行了。

这里要澄清一个事实:有人觉得很多孩子不愿意分享。其实不是孩子不愿意,而是他们既想玩手上的玩具,又想和别人一起玩其他游戏,像这种无法取舍的情况,就需要另外处理了。要尽量让孩子明白:与他人玩游戏,比自己玩游戏更加难得,因为与他人玩游戏,需要他人和自己都有时间才可以。

除了取舍,孩子还需要具有大局观。有大局观的孩子能够看得更深、更远、更全面。大局观可以扩展孩子的视野,提升孩子的人生格局。为了让孩子拥有大局观,教师需要给孩子自我管理的权力和机会,比如让孩子安排自己一天的时间,什么时间学习、吃饭、休息和玩游戏。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可以先看看孩子的自然反应,再引导孩子思考如何权衡安排自己的时间。

小班段的孩子几乎没有整体概念与大局观,对生活的把控和计划也仅限于每天发生的规律性生活事件。因此在培养统筹能力时,要从孩子熟悉的有规律的事件开始,让孩子感受生活中“顺序”的存在,培养孩子初步的计划意识。其次,计划的完成与孩子的注意力和坚持性有关。因为小班段的孩子注意力不稳定,判断能力较弱,教师需要请家长共同参与,让孩子以感受有计划地做事为主,形成有计划做事的意识。在这个过程中,教师和家长首先需要告诉孩子做事的顺序和计划,帮孩子去感受计划,然后再让孩子做选择,培养其自主意识,引导孩子在感受计划的同时,逐渐学会思考计划的合理性,为其中班段执行计划奠定基础。

随着能力的发展和经验的积累,中班段的孩子已经可以按照自己熟悉的程序做事了。因此,教师可以鼓励孩子对较长的一段时间进行整体把握,比如可以计划一些具体的活动。与此同时,孩子也开始能够初步判断事件的难易了,因此,当孩子准备制订计划、执行计划时,教师应鼓励孩子大胆地提出自己的想法或计划,并鼓励孩子尽可能地按计划执行。需要强调的是,这一阶段的孩子正处于能力培养的过渡期,所以,教师的关注与鼓励对孩子来说非常重要。

到了大班段,孩子不仅能够理解“白天、夜晚、一小时、一个上午”等时间概念,对于“过去、现在、将来”等时间概念,也能够在教师和家长的帮助下理解得比较准确了。同时,随着大班段孩子经验的提升和思维能力的发展,他们也有了自己的想法和主见。同小班和中班段的孩子相比,大班段的孩子已经具备了在行动前思考的特点,他们具备了在行动之前,对即将要做的事情有一个初步的想法或计划的能力,其行为少了盲目性,多了目的性和计划性。大班段的孩子已经能够对较长时间内的活动进行较为全面的计划和安排了。因此,对于大班段的孩子来说,其全局观与取舍能力的培养重点在于:扩展制订计划的范围,进一步完善计划,使计划更趋于合理。实践中,教师可以在孩子提出计划时,引导其分析计划的条理性和周全性,从而逐步提高孩子制订计划的水平和可行性。只要教师多留心,遇到机会适当引导,孩子的全局观与取舍能力自然会得到相应锻炼和提高。

游戏主题1:《吃饭前的准备》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小班段孩子的统筹能力训练。

【游戏目标】培养孩子初步的计划意识。

【游戏准备】

1.餐盘、碗、筷子、洗手液等。

2.游戏区的玩具、图书区的图书等。

【游戏过程】

1.教师事先告诉孩子10分钟后要吃饭,还有5分钟的时候要开始收拾玩具或者图书。

2.5分钟时间到了,教师提醒孩子此时需要收拾玩具或者图书。如有孩子不予理会,教师需要提醒并协助孩子完成。

3.教师告诉孩子要先小解,然后洗手,最后坐到餐桌前。

【游戏建议】

1.教师需要告诉孩子做事的顺序和计划,帮孩子感受计划。

2.吃饭是孩子每天比较熟悉的事情,但即便是孩子已经熟悉的事情,作为教师也要有意识地告诉孩子整个程序是怎样的,帮孩子感知做事情的先后顺序。

3.这个游戏可以反复玩,通过不断练习吃饭前要做的事情,强化孩子吃饭的整个程序,以及做事情的先后顺序。

备注:这样的训练可以帮助孩子缓解凌乱带来的烦躁感,也会让孩子慢慢地安静下来。

游戏主题2:《操场玩耍》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小班段孩子的统筹能力训练。

【游戏目标】培养孩子初步的计划意识。

【游戏准备】

1.水杯、纸巾、隔汗巾。

2.手推车等玩具。

【游戏过程】

1.教师告诉孩子10分钟后要去操场玩,还有5分钟的时候要开始收拾东西排队下楼。

2.5分钟时间到了,教师提醒孩子此时需要收拾玩具或者图书,带上外出玩的东西:水杯、纸巾、隔汗巾等。如有孩子不予理会,教师需要提醒并协助孩子完成。

3.按学号排队,有序前往操场。

【游戏建议】

1.小班段孩子能够专心做一件事情的时间在5至10分钟,因此,教师可先从孩子眼前要做的事情开始,再慢慢过渡到让孩子了解长时间的计划是怎样的。家长也可以在生活中和孩子一起反复练习,比如出门前要带上水杯、换好鞋子、确认锁门等。

2.类似的游戏可以反复玩,不断强化。

备注:要在短时间内完成几件事情,绝大多数的孩子都会产生莫名的焦虑和烦躁,这个游戏就是帮助孩子在短时间内有顺序、有步骤、不焦虑地完成这些事情。

游戏主题3:《饭后看电视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小班段孩子的统筹能力训练。

【游戏目标】培养孩子初步的计划意识。

【游戏准备】

1.电视机

2.桌椅

【游戏过程】

1.教师告诉孩子吃饭最好最快的那个可以选择看哪个电视节目。

2.第一个孩子吃完了,教师问:“你想看什么节目呢?”孩子有时候不知道该怎么回答,或者是不知道看什么。

3.教师可引导:“你要看《海绵宝宝》还是《汪汪队立大功》呢?”

4.孩子做出选择,然后所有孩子都吃完饭后统一坐到凳子上观看电视10分钟。

【游戏建议】

1.看电视只是孩子饭后午睡前的一个小环节,把选择电视节目的权力交给吃饭最好最快的孩子,可以通过竞争意识,鞭策吃饭磨蹭的孩子。但是一定要控制度和频率,否则会起负面作用。

2.小班段孩子对常见的问题还不能提出自己的意见。有时问孩子:“接下来你想做什么呢?”他们想想后会说:“我不知道。”此时,教师就可以运用“选择性计划”的方法,帮助孩子逐步建立自我意识,即当孩子没有自己的想法时,教师为孩子提出两种建议供孩子选择。比如,“我们是先读《小红帽》还是《三只小猪》的故事呢”,等等。教师为孩子提供不同选择的过程,会让孩子慢慢学会比较哪个是自己更喜欢的,从而做出选择,逐步树立有计划做事的意识。

游戏主题4:《大扫除》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中班段孩子的统筹能力训练。

【游戏目标】培养孩子整体统筹与计划意识。

【游戏准备】扫把、拖把、抹布、水桶等搞卫生的工具。

【游戏过程】

1.教师做情境导入:“小朋友们,劳动节快到了,我们来一次大扫除吧。”

2.教师接着引导:“教室也是我们的家,我们今天打扫教室,要打扫哪些地方呢?先打扫哪里,后打扫哪里?大家分别做什么呢?”让孩子思考,然后分工行动。

3.游戏的最后,教师和孩子一起享受美丽整洁的教室。

【游戏建议】

1.中班段的孩子比小班段的孩子更好动,更有自己的主见,并且更愿意做自己感兴趣的事情。因此,建议教师尽量选择孩子感兴趣的事情,培养他们的计划性,《大扫除》是其中一个例子,从兴趣着手,更能激发孩子的积极性,培养统筹的能力。

2.中班段的孩子都很喜欢劳动,借此机会,教师可以鼓励孩子回家帮助爸爸妈妈打扫卫生,并思考要打扫哪些地方,爸爸妈妈和自己分别做什么,以培养孩子有计划做事和分工的能力。

3.类似的劳动也可以在家中反复进行,比如洗衣服、洗袜子等。当孩子提出要去洗袜子时,他首先会想到要准备水和脏袜子,然后把袜子放进水里,家长可以提出拓展性的问题:“接下来要做什么呢?”“要想把袜子洗干净,还要怎么做呢?”“袜子洗干净了,要不要洗些其他的东西呢?”……使孩子计划更丰富,步骤更清晰。

备注:面对“大扫除”这个大概念,孩子是无法自己想象的,他们只会看到自己想看到的工作。因此需要教师提醒他们需要做什么。此时教师要观察孩子的反应,协助孩子完成一次打扫,如果有家长参与就更好了,不过要和家长事先沟通好,讲清楚游戏的目的。

游戏主题5:《做彩蛋》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中班段孩子的统筹能力训练。

【游戏目标】培养孩子整体统筹与计划意识。

【游戏准备】

1.废旧泡沫。

2.小花贴片。

3.珠光针。

【游戏过程】(www.daowen.com)

1.教师示范彩蛋的制作步骤。

2.教师鼓励孩子将制作步骤画下来,然后一步一步地按照步骤操作。

3.成果展示,激发孩子的积极性。

【游戏建议】

1.教师在孩子动手制作的过程中,要提醒孩子注意安全,并不断提示孩子参照计划。

2.中班段孩子比小班段孩子专注力持续的时间更长,在15至25分钟。因此,教师可以引导中班段孩子计划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完成一些较复杂的活动。但中班段孩子的注意力同样容易分散,有时还会忘记自己要做的事情是什么,教师需要提醒其将计划及时记录下来。

备注:这是一个从无到有的过程,也是一个训练孩子耐性的项目。

游戏主题6:《搬运工》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大班段孩子的统筹能力训练。

【游戏目标】培养孩子的整体安排与计划能力。

【游戏准备】

1.气球、玩具、书、玩具篮等。

2.小星星等奖品。

【游戏过程】

1.教师先把孩子分组,然后介绍游戏规则:每组成员轮流把货物(气球、玩具、书等)运送到对面的玩具篮里,哪一组时间最短就获胜。

2.由孩子自己决定搬运的顺序和方式,谁先谁后,一次搬运几个货物等。

3.教师和孩子一起分析获胜的原因,让孩子理解统筹安排与合理计划的重要性,比如一次性搬运太多货物反而容易掉,少量多次反而效率更高等。

4.教师再让孩子玩一次搬运游戏,让其体会有计划运送的快乐。

【游戏建议】

1.这个游戏可以反复玩,可以从小班段一直延续到大班段,让孩子从游戏中反复体验合理安排的重要性。

2.大班段的孩子自省能力不断提高,对自己的计划能够进行回顾和反思。教师在孩子完成一件事情后,要有意识地提示孩子进行反思:哪些地方合理,哪些地方需要调整等,帮助孩子梳理出有用的经验,运用到今后的生活中去。

备注:让孩子自己去感受和体验,有时候越是着急越是慢,安排好才是真的好。

游戏主题7:《画彩虹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大班段孩子的统筹能力训练。

【游戏目标】培养孩子的整体安排与计划能力。

【游戏准备】

1.画纸、各种彩色的笔。

2.白板。

3.奖励用的小红花。

【游戏过程】

1.教师通过故事告诉孩子彩虹的美丽,激发孩子画彩虹的积极性。

2.教师示范在白纸上哪个位置画彩虹最合适,白纸的上半部分、下半部分,还是中间,引申出整体布局的概念;用7支彩笔一起画彩虹的颜色,还是一支一支来,引申出先后顺序的概念。

3.鼓励孩子独立创作。

4.邀请孩子大胆地分享自己的作品,并以小红花作为奖励。

【游戏建议】

1.这个游戏可以反复玩,从小班段玩到大班段,不同的年龄段画的内容、线条、力度均不一样,但整体布局与计划的能力却可以因此被不断强化。

2.教师在孩子创作的过程中可以适当提醒孩子彩虹的位置、大小、高低等。

3.如果孩子创作失败了,教师仍需予以肯定,鼓励孩子在下次创作时争取获得进步。

备注:学习在纸张上面排兵布阵是一个了不起的开始。

游戏主题8:《参观动物园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大班段孩子的统筹能力训练。

【游戏目标】培养孩子的整体安排与计划能力。

【游戏准备】

1.纸。

2.彩色画笔。

【游戏过程】

1.教师告诉孩子后天全班要一起去参观动物园。

2.教师问孩子:“需要准备什么东西?去哪里购买?怎么购买?”

3.教师组织孩子进行小组讨论,并将计划画下来。

4.孩子将计划表带回家,跟家长一起为动物园之行做准备。

【游戏建议】

1.教师和家长配合,尽量按照孩子的计划实施。如有不妥,可以在计划执行前跟孩子不断讨论或在计划执行后引导孩子反思。

2.孩子的计划安排能力如果没有得到充分的发展,可能是因为教师和家长想当然地安排好了一切,使孩子失去了自己计划和执行的机会。即便孩子知道未来要做的事情,如果他不能亲自提前将其转化为计划,那么他在执行计划时很可能难以保证执行的质量。所以,孩子需要更多的自己设计计划、执行计划的经验,这就需要教师和家长的大力支持。

游戏主题9:《周末安排》

【游戏形式】日常。

【重点领域】大班段孩子的统筹能力训练。

【游戏目标】培养孩子的整体安排与计划能力。

【游戏准备】

1.纸。

2.彩色画笔。

【游戏过程】

1.教师导入游戏情境:“明天就是周末了,小朋友们有什么计划吗?”

2.如果孩子回答:“没有。”

3.教师接着问:“你们想做哪些事情呢?”

4.孩子开始讨论,教师引导:先去哪里,大概要多久;再去哪里,大概要多久……

5.孩子开动脑筋,计划好了之后,教师鼓励孩子将计划画下来,回家跟家长分享,争取按照这个计划实施。

【游戏建议】

1.在孩子制订较长时间的计划时,教师一定要有意识地提问,让孩子积极思考,建立起时间意识。

2.通过这些有意识的提问,让孩子意识到时间是需要计划的,不然重要的事情有可能做不完,并将这种经验迁移到课间10分钟怎么分配等方面,这有助于孩子适应小学生活。

3.类似的游戏可以反复进行,比如生日派对计划等,教师需要跟家长沟通,取得他们的配合与支持。

4.孩子在做计划时,可以用四格画的方式画下来。将纸分成四格,第一格画要完成的事情;第二格画需要的材料;第三格画简单的步骤;第四格记录结果,如笑脸表示完成,哭脸表示没有完成。当然,格子中的内容可根据需要进行调整。最后,建议孩子记录下日期和完成的时间,帮助其建立时间观念。

统筹能力不是一朝一夕可以形成的,它需要一个漫长的过程。孩子根据遇到的事情以及之后的结果,经过自我总结,其统筹能力会不断优化。因此不必在意一时一刻的结果,只要把统筹的种子放入孩子的内心,统筹的思维就会在其内心生根发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