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皮影戏和傀儡戏的导源之言

皮影戏和傀儡戏的导源之言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早在戏曲正式降生之前,皮影戏和傀儡戏就已在我国广大地区普遍流行,皮影戏和傀儡戏都以装扮人物故事为职,与由真人化身表演的戏剧表演活动颇多相似之处,故均被部分学者视为戏曲文化之源。皮影戏始于汉的说法并无实据。皮影戏的降生期可能在隋唐之际。孙楷第先生的力作《傀儡戏考原》力主此说。傀儡戏始于汉末,而此前我国早有歌舞杂戏。

皮影戏和傀儡戏的导源之言

早在戏曲正式降生之前,皮影戏和傀儡戏就已在我国广大地区普遍流行,皮影戏和傀儡戏都以装扮人物故事为职,与由真人化身表演的戏剧表演活动颇多相似之处,故均被部分学者视为戏曲文化之源。孙楷第先生倡此说最为有力:“宋元以来之戏文杂剧与宋之傀儡戏、影戏接近,必自肉傀儡与大影戏始。盖肉傀儡与大影戏者,傀儡戏、影戏发展之极则,而宋戏文、元杂剧之所由起也。”[12]孙先生所说的“大影戏”即以真人代“影人”演出的“乔影戏”。

先说影戏。

影戏是指以灯烛之光弄影于屏壁,借以表演故事的一种艺术形式,因常以羊皮等皮革刻制人形供弄影之用,故俗称皮影戏。视皮影戏为电影之远祖,确有几分道理;说皮影戏对戏曲文化的创生有过一些影响,也言之非虚,但把它视为戏曲艺术的唯一源头,以为戏曲系影戏所衍生,则又难以令人信服。

有人为了替皮影戏张目,把皮影戏的历史一直推至先秦[13],其主要根据是《韩非子·外储说左上》的一段话:“客有为周君画荚者,三年而成。君观之,与髹荚者同状。周君大怒。画荚者曰:‘筑十版之墙,凿八尺之牖,而以日始出时,加之其上而观。’周君为之,望见其状,尽成龙蛇禽兽车马,万物之状备具。周君大悦。”[14]将画在荚上的景物通过太阳光投射到屏壁之上,确实是利用了光学原理,正如王先慎《韩非子集解》在注释文字中所言,可视之为“西人光学之权舆”[15],但我们无法确认它就是“影戏之始”。影戏是指弄影于壁、表演故事的娱乐活动,不是指一般的光线映照景物的活动。更为普遍的说法是:影戏发端于汉武帝之时。其实,此说亦不足信。说者的主要根据是《汉书》第九十七卷上《外戚传》中的一段记载:“上(指汉武帝——引者注)思念李夫人不已,方士齐人少翁言能致其神。乃夜张灯烛,设帐幄,陈酒肉,而令上居他帐,遥望见好女如李夫人之貌,还幄坐而步。又不得就视,上愈益相思悲感。”[16]这只是方士玩弄的招魂术,根本不是以灯烛之光弄影以戏的娱乐活动。皮影戏始于汉的说法并无实据。皮影戏的降生期可能在隋唐之际。唐《广古今五行记》载,隋炀帝时,唐县人宋子贤弄佛影于壁,致使远近数千人涌入佛寺一睹新奇。可见此前那儿的人们并非经常观看影戏。王国维甚至认为,唐代还没有影戏:“似戏剧而非真戏剧者,尚有影戏。此则自宋始有之。”[17]皮影戏降生之前,我国已广泛流行表演故事的角觝戏[18]歌舞戏和参军戏,戏曲怎么可能抛开这些与自己血脉相连的样式而以影戏为祖呢?(www.daowen.com)

再说傀儡戏。

傀儡戏也就是木偶戏,刻木为人形,靠人操纵,以歌舞动作表演故事。木偶最初大约只是用于殉葬,是杀生以殉葬者的替代物。木偶用于娱乐,相传始于汉灵帝之时。“《风俗通》曰:‘时京师宾昏嘉会,皆作魁儡,酒酣之后,续以挽歌’。魁儡,丧家之乐。挽歌,执绋相偶和之者。”[19]宋庄季裕《鸡肋篇》、明于慎行《谷城山房笔麈》等亦持此说,他们都认为,上古葬礼,以木偶为先导,为灵柩开路,汉末始弄木偶为戏,用于嘉会。此后,木偶戏十分流行,据记载,戏曲降生之前已有水傀儡、药发傀儡、悬丝傀儡、杖头傀儡以及用人代替木偶表演的肉傀儡等。正因为木偶戏在戏曲正式降生之前已普遍流行,故以其为戏曲之祖者不乏其人。孙楷第先生的力作《傀儡戏考原》力主此说。董每戡先生也认为:“傀儡戏为后世一切戏剧之祖。”[20]

傀儡戏在戏曲正式降生之前已具有相当高的艺术水平,作为一种表演艺术样式,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戏曲艺术的生成,乃情理之中的事,但据此认定戏曲系发源于傀儡戏,则又嫌偏颇。傀儡戏始于汉末,而此前我国早有歌舞杂戏。傀儡戏是对歌舞杂戏的模仿,不大可能是先有傀儡戏,然后再有真人模仿傀儡的歌舞戏。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