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与自然共生,与真善相交

与自然共生,与真善相交

时间:2023-07-0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百年前,学成归国的陶行知特别重视农村的教育,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政府大力支持,教师积极向上,家长重视教育,社会期待濯水小学更上一层楼。濯水小学的办学理念——与自然为伴,与真善为友,培养拥有真心,乐于善行的人。《生活与素养》课程的实施,让真与善的种子,植根于孩子的内心。真与善,就是孩子们扬帆远航的锚与帆。

与自然共生,与真善相交

徐沛康

巍峨的青山下,清澈的阿蓬江边,坐落着一个国家5A级景区——濯水古镇。在这座小镇里,有一座号称世界最长廊桥的风雨廊桥,静静地横亘在阿蓬江之上;古镇的老街,青石板仿佛凝固了时光;吊脚楼边,各种商铺林立,游人如织,乡土繁华,文脉不断;在古镇的中心,有一块厚重的石碑,上面镌刻着“天理良心”四个正楷大字。这块碑立于清光绪十四年(1888年),是武陵山区极为少见的“道德碑”,它警示人们:经商、为人、处世之道在于“天理良心”……

濯水小学的孩子们,就在这美丽的乡土小镇度过了自己快乐的童年,他们就生活在这幅美丽的山水画卷里,每天经过美丽的濯水河上学和放学,在巍巍青山下学习,他们在广阔的乡土古镇感受自然之美、生活之美,又在濯水小学的校园里感受人文之美、科学之美。

一百年前,学成归国的陶行知特别重视农村教育,他提出“生活即教育”的理念。教育与人类社会现实中的种种生活是相应的,生活教育就是在生活中受教育,教育在种种生活中进行。

我常常在多年的教学中思考:在遥远的乡村,我们应如何进行教育改革,提高乡镇孩子的综合素养,以回应陶行知先生的教育理想?如何让孩子们充分汲取家乡风物人情,在家乡的土地上茁壮成长,以适应充满不确定的未来?

答案,就在脚下这片土地上,就在我们濯水小学全体老师的身上。(www.daowen.com)

濯水小学依托濯水优美的自然环境与传统文化,结合陶老先生的“生活即教育”理念,致力于提高濯水孩子们的生活素养、综合素养。我们全体教师一起研发了“生活与素养”校本课程,旨在通过课程的开发与实施,抓好孩子们的养成教育,帮助孩子们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让孩子们有一颗感恩的心,有珍爱生命的意识,有科学探究的精神,终身学习、永不止步。

本课程有六个方面的内容:盲人摸书、蚕宝宝、感恩礼物、神豆腐、风雨廊桥、后河古戏。这些内容充分结合濯水的地方特色,融入日常生活、生产劳动、非遗文化、人文地理等实行综合性、跨学科教学,各具特色,各有特点。

本着适用性、实践性、实效性的原则,也为增强师生及家长的幸福感、获得感,我们在编写之前,充分调研了学校的发展现状,调研了濯水的社会需求及民心所向。政府大力支持,教师积极向上,家长重视教育,社会期待濯水小学更上一层楼。所以,我校全体教师群策群力,共同努力,编写出了这一适合小学各年级孩子学习的校本课程,以此来提高孩子们的综合素养。

濯水小学的办学理念——与自然为伴,与真善为友,培养拥有真心,乐于善行的人。《生活与素养》课程的实施,让真与善的种子,植根于孩子的内心。真与善,就是孩子们扬帆远航的锚与帆。有了这锚与帆,他们才能航行到远方,以帮助更多的人,为社会做更大的贡献!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