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智慧综合体的智慧化价值与优势

智慧综合体的智慧化价值与优势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智慧城市中,城市综合体的景观设计尽可能实现智能化功能设计,这为丰富城市景观系统提供多层次、多方面的支持,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环境体验,而不仅仅是城市综合体建筑的美化性“点缀”。在智慧综合体中,“流动性”是景观开放性的重要属性。

智慧综合体的智慧化价值与优势

6.3.3.1 景观空间的智慧功能化

从表象上看,城市空间布局的形态与城市综合体的景观结构模式是相同的,特定的功能与精神特质是二者建构的基础。城市综合体的景观空间属于城市空间平台的一部分,在信息时代,构建景观空间结构模式的重点是以空间精神特质为基础,这一特质包括自由、开放、平等的精神。从结构模式上来说,它应当与自然环境既依托又分离,达到高效混杂的效果。景观空间的一个明显优势是它与自然环境的布局相结合,同时又很好地结合了城市的功能,使得空间构成一个生态体系,进入良性循环发展。但是,城市功能特性要以信息技术为主导,因此在一定程度上必须达到城市的发展要求。更多时候城市综合体中的景观不再是单一的环境点缀,在智慧城市中它也承载了一定的城市功能,扮演着“城市客厅”与“城市花园”的角色。城市综合体的景观空间是人们各种社会交流、经济活动及文化活动在一定空间上的集聚场所,以及由不断的物质、能源、信息交流形成的一个文化资源为主的人工、自然景观的共生体。作为城市有机生命组织,其自身具有强大的更新能力,因此城市综合体的景观空间越来越呈现功能化倾向。

城市综合体有时拥有的构筑面积很大,往往能够跨越好几个街区,因此它开始朝着交通建筑城市交通一体化的方向发展。由于城市综合体也会进行空间发展,这为构筑系统化的有机生态的城市综合体景观空间提供了可能。将城市的各种功能纳入自身的城市综合体,其景观空间也因此成为城市公共空间的一部分,接纳和吸引附近街区人流乃至整个城市人群参与到城市综合体的功能中。城市综合体环境景观同时也担负起联系城市空间的重要职责。城市综合体将城市功能予以整合连接,是其复合化后的结果。与此同时,它的环境景观设计也要与城市系统对其环境景观所提的要求保持一致。

1)向城市空间开放的智能化功能景观设计

城市综合体的巨大规模提供了一种城市、交通、建筑一体化模式。城市综合体日渐成为人们日常交流与沟通的平台,体现出城市建筑更大的包容性与丰富性。在城市综合体开放性功能方面,上述因素是直接动因。城市综合体都位于城市交通较为发达的区域,拥有着巨大的人流量,与城市公共交通平台相互衔接,这也需要城市综合体拥有与之相匹配的公共景观空间。首先,应该从城市规划的角度出发,在设计城市综合体环境景观时,建立好景观系统,并协调好它与城市环境体系之间的关系,建立具有合理性的开放景观的规模。其次,与城市多层次立体化交通体系关系进行建构,形成明确而连续的城市综合体开放空间脉络。最后,城市综合体空间环境在经过自组织后,将空间结构加以明确,并缩减非必需的空间阻隔,使城市综合体中的各种功能节点形成一个能够智慧联动的体系。在智慧城市中,城市综合体的景观设计尽可能实现智能化功能设计,这为丰富城市景观系统提供多层次、多方面的支持,给人们带来更好的环境体验,而不仅仅是城市综合体建筑的美化性“点缀”。

(1)消退的界面。

运用透明材料的界面形式或者半封闭及退让的界面形式的界面处置手法都被视为一种“消退”的设计。在视线上,消退的界面能够使内外景观空间达到渗透与融通的效果。就“透明性”本身而言,如柯林·罗所引用的那样:“透明性意味着同时对一系列不同的空间位置进行感知。在连续运动中,空间不仅在后退,也在变动。透明的图形的位置是模棱两可的,人们同时看到一组交叠图形中的每一个,对于近处的图形如此,远处的也会如此。”消退的界面可以将城市景观吸纳进城市综合体内部,这与中国古典园林中的“借景”具有同样的效果,同时这也是向城市展示建筑内部景象的途径。Linked Hybrid项目便运用了消退界面的处理手法,形成一个开放的区域,与城市建立良好的互动。从城市综合体的表现来说,城市综合体景观设计的主要方面就在于如何处理与城市环境的界面关系。界面的消退性设计具体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从综合体外部的角度来看,它包括了与广场之间形成界面的设计;从综合体内部设施的角度来看,它包含了与使用者之间形成的界面设计

(2)流动的空间。

城市综合体空间的高流动性不仅体现在完备的立体化交通上,在其景观空间的组织中也得到了充分的体现。高流动性为开放性景观的显著特质之一,“流动”被视为现代建筑中比较重要的概念。在智慧综合体中,“流动性”是景观开放性的重要属性。从历史层面来看,之所以会形成城市空间,很大程度上依赖于运动的逻辑性,使一切阻碍运动的事物都被消除。正是在这一环境下,人们的交流和沟通就变得更加便利,最终就使得人们能够更加清晰地认识所处的这个世界。城市综合体景观空间的流动使城市空间与城市综合体联系起来,使城市功能进入建筑内部。景观空间使城市到城市综合体内部,从城市综合体内部到它的不同层级都形成一个一体化的流动空间,这种流动体现了功能的连续性和延续性。例如成都某商业住宅开发项目,其将具有区域性特征的综合体景观设计与城市中的环境景观和谐地融合在一起,形成共生体系。该设计倾向于创造一个新的商业可辨识的公共环境空间,它的景观设计采用别具匠心的梯田状,具有四川景观特点。梯田状的景观各个部分是贯通的,主要特征便体现在流动性景观空间。

2)与环境智能连接的整体性功能景观设计

对于城市综合景观而言,不论从功能还是从结构的角度来看,它都具备整体性的特征。在城市综合体土地的利用、与城市设施系统的联动,以及与城市绿地系统的完整性三个方面都体现了这种“整体性”。城市综合体的景观系统起着协调建筑与城市道路、绿地关系的作用,使各个部分形成统一的具有联动性的整体。在设计上必须要充分考虑到与城市绿地系统连通的问题,从而使得整个城市绿地系统成为一种网络化系统,这样就可以有效解决之前的间断性和离散化问题。在这一过程中,景观设计发挥了重要作用。如果将城市综合体中的景观视作城市景观系统的大型斑块,那么这种斑块式的存在通过规划整体用地调控的方法,便可以形成完善的城市景观网络。将其作为城市整体用地的一部分考量,而不单单作为综合体内部的空间来设计。那么模糊的边界与其自然化的状态都将成为优势所在,进而完善城市景观系统的各项功能,加强景观系统和其他用地的联系。

在城市的发展进程中,与城市相关的各项内容都已经深入到城市肌理之中,包括城市文化、历史和科技等。通过城市肌理,人们可以看到一个城市的历史沉淀,也可以展现出一个城市的发展特点和风格。因此,对于综合体而言,营造其环境景观就变得十分关键了。如果能够与城市肌理形成呼应关系,那么不但保证综合体保持良好的整体性,而且还可以帮助综合体更好地融入城市这一大环境中,从而实现双赢。整体性设计决定了城市综合体在规划设计之初就明确了其与周边城市环境的关系,不但要将这种关系应用到城市景观的设计过程中,同时也要将这种关系应用到城市公共空间体系设计过程中,这是体现在其关注城市特色、重视城市肌理上。体量、尺度、比例这些是针对综合体建筑本身对城市景观产生积极影响的要素。除此之外,场地流线、周边环境、城市要素等这些才是更为重要的城市综合体环境营造动因,是一种协调特定区域环境文脉的做法,同时在环境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其整体性后,可以使建筑外部空间设计达到更好的效果。这些因素都能够对城市空间环境造成较大的影响,如果还只是将关注的焦点停留在建筑体自身影响力这一方面,就会进入一个误区,这在智慧综合体的设计上是被摒弃的,那是对环境的嘲讽与不重视。对于智慧城市而言,设计综合体环境景观要优先选择城市发展历程这一视角,例如在罗马尼亚的科雷西广场综合体的设计之初就是基于整体性的思考。

6.3.3.2 智能立体化设计研究

城市综合体本身就是一种复合化立体模式,智慧综合体的优势就在于将城市综合体的每个层级都纳入城市系统的联动层面,这个方面在综合体的环境景观中得到了充分的体现。在有限的三维空间内,对于智慧综合体而言,其构建立体化景观模式的出发点是与城市公共空间基面联动的立体化组织,利用城市综合体景观建构为城市构建了一种具有“和谐”属性的城市景观系统。智慧综合体的立体化表现主要在于“绿化系统的智能立体化”与“景观空间的智能立体化”两个方面。

从选址的角度来看,如果综合体选址在城市近郊,或是旧城中心区,就会导致综合体所处的外部环境缺乏可塑性,再加上综合体利用土地的方式是集约式,开发强度较大,带来了建筑的高密度,这些便催生了立体化的城市综合体绿化体系。在营造传统意义的水平空间的绿地系统与景观系统所面临的困难日益加大的局面下,城市综合体利用其纵深发展的空间优势,创造了高品质的立体化景观设计策略。土地集约化利用的潜力体现在将水平维度的景观环境向空间延伸上,这也为城市景观设计提供新的方向。在向有限的城市土地要空间的同时,也提升了城市人文和自然景观环境整体质量。要想有效地构建综合体的绿化系统,可以从下面几个方面进行。

1)营造出立体化景观的效果

可以充分发挥界面的作用,比如建筑表皮等,使建筑表皮完全被覆盖在绿色植物之下,从而形成一种立体化的效果。这种立体化打破了水平面绿化的限制,在垂直面上打造可视性的景观系统。通常情况下,采用绿地率这一指标来衡量地面绿化效果,然而这一评价指标却无法衡量出立体化景观的真实效果。多视角、多层次的视觉景观形象早已打破了传统,为人们提供了更丰富的环境体验(表6-2)。

表6-2 综合体项目绿化系统的智能立体化比较

例如OFIS公司设计的梅赛德斯·奔驰酒店设计方案充分体现了运用建筑表皮打造立体化绿化景观的做法。设计的主题就是基于景观上的一种思考,建筑被命名为“四季帐篷大厦”。建筑由底部相连的两个圆柱形部分构成,外部由金属网构成的外壳包围着,由此呈现出一种“帐篷式”的建筑表皮形式。建筑表皮即形成一种特殊的景观形态,呼应着不同的季节。在夏季,外部绿色植物覆盖起来的外壳是生机盎然的,而且能够起到遮阳的作用;在冬季,白雪覆盖的外表则显得纯净,与环境浑然一体。这种设计除了基于景观设计上的思考外,其实是一种符合智慧城市本质的景观设计做法。建筑的这种特殊外壳是与城市能源供应系统相连接的,管道系统安装在混凝土板中,炎热的夏季提供冷气,而在冬季则成为供暖系统。智慧综合体的景观系统不仅在城市绿化方面做着贡献,更突出的意义则是其与城市密切相关的基于改善环境的生态化做法。

2)利用建筑屋顶等场所营造交往与活动的立体化体验性场所

这也属于一种增加垂直绿化的方法,但是它具有更加丰富的层次性和空间感,比第一种立体化绿化体系具有更强的领域感和功能性,因为它能够为使用人群提供参与性,成为公共休憩场所。同时,这种公共休憩景观场所不但可以建立在屋顶上,同样也可以建立在公共休息平台上。在城市综合体中形成空中花园、空中景观廊道,增强人们在空中对绿化系统的体验性。被称为首尔六本木的D-Cube City综合体与日本大阪难波公园综合体的景观设计就营造出这种立体化绿化场所。它们都是利用建筑屋顶与平台,在土地资源紧缺的城市里打造出一个生态的立体化绿化体系。钢筋混凝土不再成为城市绿化的桎梏,而是为城市提供丰富层次的绿化体验。D-Cube City综合体的景观设计由Oikos Design Landscape+Architecture景观设计工作室完成,理念是营造一个自然与文化共存的设计。该综合体景观的智能化不仅体现在与城市公共空间、交通空间的衔接上,还体现在利用丰富的太阳能为立体化的景观花园提供能量方面上。这座拥有先进的、智能化的建筑空间的城市综合体,值得称道的是其亲自然的外部空间与建筑空间的一体化设计理念所营造出的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立体化城市绿色空间。城市综合体建构的公共性与私人景观空间无不彰显着体验性与空间性。(www.daowen.com)

综上所述,智慧综合体立体化的绿化系统可以被概括为线性立体化绿化系统和网络立体化绿化系统。它们的具体特点分析见表6-3。

表6-3 智慧综合体立体化的绿化系统比较

6.3.3.3 公共空间的智慧一体化设计研究

对于综合体而言,其内外公共活动空间之间存在一定的关系,有必要对这种关系进行系统和全面的分析处理。对于内部公共空间基面而言,不仅与综合体内部要素形成紧密联系,也与城市空间要素产生紧密的联系。正是因为存在着这样的联系,才使得内部公共空间基面与城市公共空间之间存在着一种关系,即前者是后者的延续,这也就意味着基面具备一定的延续性。对于综合体而言,它不仅具备开放性的特征,同时还具备智慧联动的一体化特征。

一座巨型建筑或者一片建筑群组是城市综合体这一城市实体的表象,无论是高耸的塔楼还是密布的裙房,都是综合体形象的体现。在建筑设计阶段,必须要充分认识到城市综合体设计具有相当的复杂性,主要是因为其周边条件十分复杂,各种城市功能能够高度聚集,各项目之间不可避免地产生相互影响。因此,在关注城市综合体在城市中的形态时,更应该注意各功能的布局与周边建筑的协调与融合。城市综合体公共空间的营造便是重点。

例如由著名的景观设计师佐佐木叶二先生主持设计的日本六本木的景观设计就以其独特之处赢得了综合体建筑在城市中的“尊重”。建筑秉承营造垂直花园城市设计理念,不仅可以充分展现出人性化设计的特征,同时也能够将城市中心文化很好地表现出来。毫无疑问,六本木所构建出来的“城市花园”是完美的

在总体景观规划上,首先要做的就是将原有的景观元素提炼出来,使景观设计能够融入城市的整体环境中。其次还要从空间的角度来看,综合体公共景观空间还需要与周围空间形成一种协调的局面。从这里就可以看到,综合体空间属于城市公共空间的范畴,与城市肌理也比较接近。通常情况下,高层建筑会给予公共空间一定的压迫感,因此为了使这种压迫感得到缓解甚至消失,最有效的方式就是对高楼屋顶进行装饰,使其看起来像庭院。最后还可以将绿色步道采用串联的方式将整个空间连接在一起,让综合体的每个部分都充满了绿色,最终形成绿色的立体花园。处于综合体之中的人们可以感受到大自然的气息,这样就能够使城市景观更具特色,也在很大程度上方便了居民的生活和工作,为他们创造了良好的空间环境。

对于城市综合体而言,它的一个重要特征就是建筑密度大,这就导致了它的建筑容积率较高,于是主体建筑就能够逐渐演化成地标性建筑,从而使城市景观更具特色。因此,将城市公共空间的概念引入建筑空间组织中,可以有效帮助综合体更好地与城市公共空间衔接,进一步利于两者之间的整合和渗透。对于综合体景观设计而言,它的核心内容就是公共空间,因为公共空间具备较大的开放性,综合体可以与城市公共空间形成有效的融合,这种融合甚至可以达到无缝状态,这样就在很大程度上提升了城市公共空间的质量。在其景观设计的过程中,要考虑到自身的建筑结构及地形,充分利用已有的特征来完成设计工作,这样就可以最大限度地利用各种空间来形成一种广场,该广场具备多节点性特征。同时还可以采用巷道或天桥来与城市空间形成连接,使其成为一个整体。

1)景观空间的智慧化重构

与城市演进进行城市综合体景观空间的智慧化重构。对于“城市演进”这一概念而言,其具备抽象性的特征,主要通过新区这一方式来体现。所以从某种程度上看,城市演进类型就等同于新区类型。随着城市化进程不断地进行,为了杜绝单一中心聚集所带来的负面影响,城市类型逐渐朝复合型转变,呈现出开放和综合化的特征。除了主城区,城市其他部分都在以自身为中心逐渐成长和发展,最终形成具备多种功能的“新城”。从定性的角度来看,综合体和城市演进之间呈现的是一种“互动式智慧化重构”的关系。所谓的互动,实际上指的是多个对象之间发生作用而引起变化的过程。但是这里赋予了“互动”明确的含义,即通过不同对象的相互作用,使这些对象逐渐发生“积极”变化的过程。

从空间上来分析,所谓的城市更新即是调整城市用地空间存量,而城市演进即是重新布局城市用地空间增量,两者存在一定的差异。在城市的快速发展过程中,对于综合体而言,它与城市演进之间互动越发频繁,最终就导致了城市空间增量布局和存量调整达到高度的协调性,不论是从规模和内涵的角度来看,还是从时序组织和形态的角度来看,都是如此。也正是因为这种高度的协调性,在很大程度上推动了城市的持续发展。于是就可以从这里得到启示,即互动在城市发展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通过互动不但可以达到良性循环,也可以实现优势互补,从而使得城市综合效益处于最佳状态。

2)群组景观空间的网络化布局

城市综合的景观空间体对于城市景观的作用是有一定限度的。城市综合体的大量建造,它的作用更倾向于“作为微小的孢子嵌入城市培养基中能够激发市民对一种更为紧密的新城市生活的体验”,这样对于其他的智慧单元而言,它能够接收到综合体景观空间所带来的积极效应,形成较为完整的共生群组,这样综合体系统就能对自组织机制做出反应,从而形成一种高效的城市景观空间结构,以达到影响城市的目的。城市综合体的景观特征呈现群组化,单一景观模式已经不复存在,替代它的则是综合群体。从用地方式的角度来看,它具有显著的联合开发特征,可以跨越街区的限制;从空间组织的角度来看,它充分利用了城市空间,有效连接了交通组织,从而形成一个网状系统。

3)景观环境的持续化重塑

对于城市综合体而言,要想其外部形态能够得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要使空间与活动之间能够持续互动。在这一阶段,不但人类在进化,环境也在不断进化。要想综合体得到可持续发展,关键在于城市生态可持续发展。基于生态的角度来看,可以把城市综合体看成一个有机体,只是这个有机体相对比较复杂,同时还具备较强的新陈代谢能力。这个有机体是在自然生态的基础上所形成的,同时还融入了经济和社会这两个系统,这也就意味着城市这个有机体包含了这些系统,分别是自然、经济和社会。同时,假如从生态系统的角度去分析城市综合体的话,那么可以将其看成是两个系统所组成的,一个是人工系统,另一个是自然系统,从这里就可以看到人工环境和自然环境存在非常紧密的依存关系。另外,综合体也可以被看成是人工改造和自然演化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也就决定了综合体的结构同时涵盖人工和自然两个因素。从结构过程的角度来看,动态性表明了城市综合体具备内在自调性的特征,开放性则体现了综合体外在关联性的特征。

如图6-2所示,Zira Island的设计最好地诠释了可持续发展的综合体设计,而且将智能设计纳入景观设计中。该设计的主旨在于设计一处取法自然的“建筑景观群”,致力于设计一套完整的生态系统,一个应对未来的可持续发展城市模型的理念胜于创造一处地标建筑的理念。设计将Zira Island建造成一个不依赖外部能源的岛屿,致力于向世界展示一个高质量生活和低能耗结合的典范。建筑通过热泵装置与海水进行热交换,从而达到制冷和制热。在利用太阳能方面,建筑的大范围应用了太阳能电板,利用安装在立面和屋顶上的光电板储存能量以保证建筑内的热水供应。在利用水资源方面,经过净化处理和回收的所有废水和雨水都被集中到废水处理厂,最终用于灌溉。营造Zira Island郁郁葱葱的生态环境所需的植物肥料来自经过处理的固体废物堆肥。在利用风能方面,来自周边海域的风能被充分利用,利用覆盖全岛的16个涡轮风力发电机,满足电力需求。最值得一提的是,在景观的设置上充分考虑到风对建筑小气候的塑造。由于海风在7座景观山峰之间流动,在气旋最强的地方栽植了更稠密的植被,以此降低风速,进而营造一个舒适的室外景观空间。

图6-2 Zira Island示意图

当前,可持续建筑已经得到了世界范围内的普遍关注,所以应该重新审视城市综合体的景观设计,使其不但能够帮助综合体构建出怡人的外部景观,而且可以将生态很好地融入建筑环境中。因此,要准确把握综合体的特点,同时在景观设计过程中充分考虑这些特点,从而使这两者能够较好地融合。另外,景观设计还要能将城市特色充分展现出来,包括人文环境特色、生态环境特色、自然环境特色等。从生态设计的角度来看,综合体要能够适应各种气候变化,使建筑抵抗气候变化的能力增强。将自然环境融入景观设计过程中,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起到保护地域性生物的作用,最终使综合体能够与自然环境和谐共处。这种城市综合体的景观营造理念越来越成为一种趋势(表6-4),近年来一些新建城市综合体都将可持续的景观设计理念作为其主要设计理念。

表6-4 可持续案例比较

智慧综合体景观空间的特质在于其聚合了城市景观系统功能性,是城市功能的重要延伸。城市综合体的景观设计不再是单纯的植物配置与景观设施的设置问题,而是一种着眼于整个城市环境的景观空间设计。它是智慧城市发展中能够体现与城市智能连接的部分,体现着城市可持续发展的部分。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