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克服阅读障碍:不要害怕!

克服阅读障碍:不要害怕!

时间:2023-07-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阅读材料本身不适合孩子的能力水平。在中西儿童阅读教育交流与研讨会上一些专家指出,中国儿童8岁才开始进入自主大量阅读阶段,即使在北京,儿童阅读障碍发生率也高达6%至8%。所以应该及早对阅读障碍进行治疗。

克服阅读障碍:不要害怕!

4.6 阅读障碍不可怕

通俗地说,阅读障碍是指儿童智力正常或超常,但在阅读成绩上显著落后的现象。究竟落后到什么程度才算是阅读障碍呢?一般是以阅读成绩落后一到两个年级作为标准,也就是说,以标准化的阅读测验测试儿童,患有阅读障碍的儿童的成绩低于其他同龄儿童的平均水平,只达到了低年级儿童的平均水平。

1.阅读障碍的表现形式

孩子常见的阅读障碍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表现为阅读习惯不良。例如,朗读时,摇头晃脑、情绪不安或读着读着不知读到何处,或用手指着字读,或捧书太近或太远,或头部歪斜、书本歪斜。

(2)表现为朗读声音过高或过低、音色单调、声调过高或过低,不能清晰地发音。

(3)表现为朗读错误,朗读时添加字词、遗漏字词、重复字词、某些字词用其他字词代替、经常自己错了又纠正等。

(4)表现为认字与记字困难重重,刚学过的字就忘记;阅读速度慢;逐字阅读,用手指辅助阅读;口头表达能力并不差,但写作文空洞、枯燥;同音、形近字混淆;学习拼音困难,常常把字母混淆。

但是,只有当以上行为表现出现的频率高出一定的标准时,才可以被认定是学习障碍。因此,即使是正常儿童,也有可能不自觉地犯上述毛病。

2.造成阅读障碍的原因

一般来说,造成阅读障碍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1)生物学方面的因素。(www.daowen.com)

例如,视觉功能障碍,眼球振动不平衡,就造成读书时跳字、串行等;听觉功能障碍,造成读而不闻,读而不懂;另外如失语症、大脑麻痹、智力迟钝和运动失调等大脑神经功能障碍也会造成阅读困难。如果这些原因是先天性的,父母要给予孩子一定的谅解和关心;如果是后天的原因,父母一定要及时察觉带孩子到医院进行治疗。

(2)情绪因素。

例如有的孩子有严重的胆小、自卑情绪,不敢在课堂上朗读,结果越不练就越有障碍。还有的孩子非常敏感,对别人的评价特别在意,生怕读错了引起同学笑话,所以,朗读时忧心忡忡,不能够轻松流畅地阅读。

(3)教育方法。

对于那些智力或能力低的孩子,如果家长和老师一味地逼着孩子练习阅读,而不是用科学的方法进行特殊训练,长时间不见成效,孩子就会产生很大的心理压力,对阅读更加有抵触情绪,甚至产生厌烦心理。而对于智力和能力高的孩子,如果仍然让他们重复简单的课文,他们也会变得敷衍了事。

(4)阅读材料本身不适合孩子的能力水平。

有些时候,家长或老师给孩子的阅读材料过难,很多生字、词汇是孩子没有见过的,不适合其现有水平,会导致孩子的阅读恐惧。有些孩子的抽象思维能力发展滞后,不适合阅读那些非常抽象的阅读材料。有时候,孩子可能理解每句话、每个词的意思,但是由于缺乏足够的背景知识,而不能理解文意。由于孩子之间阅读能力水平的参差不齐,而老师却无法满足不同孩子的特殊需要,所以他们总是千篇一律地让所有孩子阅读同样的材料。自然,有些孩子难以适应了。

3.如果消除孩子的阅读障碍

培养良好的阅读能力是极其重要的,而阅读能力的培养应该从小抓起,儿童期是阅读能力培养的关键时期。因此,早期阅读教育是学前期教育不容忽视的重要组成部分。我国儿童的阅读能力、阅读量与世界发达国家儿童相比,还存在很大的差距。在中西儿童阅读教育交流与研讨会上一些专家指出,中国儿童8岁才开始进入自主大量阅读阶段(而西方为4岁),即使在北京,儿童阅读障碍发生率也高达6%至8%。所以应该及早对阅读障碍进行治疗。

对于较严重的阅读障碍,比如儿童神经生理方面可能存在缺陷,需要由专门的教师和心理医生采用特殊的方法进行矫治,如多感觉通道法,强调运用孩子的多种感觉通道,诸如视、听、动、触等;神经组织矫正法,对阅读障碍的儿童通常采用视觉描绘练习和眼手协调练习,以促进大脑半球优势能力的发展;对于有情绪障碍的儿童,则需先经心理咨询人员矫治其心理问题。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