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新中原报》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优化方案

《新中原报》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优化方案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新中原报》的采访与新闻报道尤为出色。读者称,看《新中原报》就是来看二人的专栏,可见人气之旺。下文试举一些《新中原报》和泰国华文作家协会合作的具体例子。评委会经三次讨论、投票、评分,最后选出冠亚季军和七名优秀奖,获奖名单于2004年1月9日在《新中原报》公布。因此,华文报业面临的严峻挑战是市场在萎缩,规模在缩小。对传统报业人员来说,唯一的选择是寻求一切可能的措施应对挑战。

《新中原报》的现状及面临的挑战:优化方案

1986年以来,《新中原报》每天出报对开7张,28版。主要版面有“国际新闻”,其中包括各国新闻、中国新闻、国际经济新闻、中国经济新闻;“泰国新闻”,包括泰国政治新闻、泰国经济新闻、泰国社会案件新闻;“侨团新闻”,包括泰国华社活动新闻;“七十五府”版是泰国外府新闻;副刊有体育版、娱乐版、小说版、文艺版;小说版有“春秋”“沙发椅”“冰淇凌”等栏目;“春秋”刊登人文传记;“沙发椅”“冰淇凌”刊登古今中外小说;文艺版有两大栏目“大众文艺”和“新半岛”,前者刊登文学作品,后者刊登杂文小品等;还有“大千世界”“新视野”“趣知廊”“地球村特讯”“妇女”等专版,供各年龄段、各种职业读者阅读。星期日版面有国际要闻、国内新闻、社会新闻、“趣知廊”“玲珑”“新视野”“中华风采·风流人物”“周日漫话”“娱乐”,以及综合版等。

后来经济不景气,每天出报减为对开纸6张或5张,后来再减为4大张,16版,直至今天。现有版面包括:“国际新闻”,刊登各国新闻;“经济新闻”,刊登各国经济新闻;“侨团新闻”,刊登泰国华社活动新闻;“泰国国内新闻”,刊登泰国政治新闻、泰国经济新闻;“社会新闻”刊登泰国社会案件新闻;“大众文艺”刊登文学作品;“小说版”刊登小说;“综合副刊”刊登健康养生、休闲、旅游等内容。

《新中原报》的采访与新闻报道尤为出色。此外,还有两个专栏深受读者欢迎,一是林宏的“歇牤集”专栏,二是何韵的“采访外记”专栏,虽然二人笔调风格不同,但各有特色。林宏的文风辛辣,一针见血,擅用古典,真的是一支铁笔扫千军;何韵文笔柔和,分析时事,娓娓道来,层层剥开,引人入胜,都拥有大量粉丝。读者称,看《新中原报》就是来看二人的专栏,可见人气之旺。

同时,文艺副刊一直是该报的强项,《新中原报》的文艺版自创刊以来,一直是本报的亮丽招牌,尤其是文艺副刊主编都是精挑细选的著名作家,从过去到现在担任“大众文艺”“新半岛”(前身为“霜水桥”)的主编都是泰华文坛名家,计有魏登、钟世城、洪林、陈陆留、白翎、方思若、钟子美、黎毅、倪长游、杨玲等。

1958年被勒令停刊的《中原报》,在李其雄的努力下,于1974年复刊,定名为《新中原报》,出版后文艺副刊沿用“大众文艺”版名称,主编魏登重振当年《中原报》的雄风,把“大众文艺”版办得非常出色。“大众文艺”的作者群人数众多,多为创办“泰国华文作家协会”的会员。

《新中原报》和“泰国华文作家协会”关系密切,常联合举办文学活动,也可以说是互相支持、互相促进、相互依赖、共同合作发展的关系。“泰国华文作家协会”前身是“泰华写作人协会”,于1993年筹备,1996年正式成立。时任《新中原报》董事长的方思若是创会会长,总编辑兼总经理何韵是顾问,“大众文艺”版主编白翎是秘书长,很多编辑和翻译都是理事与会员,计有吴继岳、庄礼文、郑玉洲、蚁光汉、林丹阳、黄江、何纪文、马凡、黄沙扬、老羊、许克羽、高俊彦、辉城、诗雨、杨玲、蔡欣逸等。自2009年以来,“大众文艺”版由杨玲接任主编至今。她是著名报人老羊之女,出身书香门第,饱受中华文化熏陶,喜爱华文文学,现任泰华作协副会长。她立志继承先贤们为报业献身的精神,坚守这块传播中华文化的阵地。

下文试举一些《新中原报》和泰国华文作家协会合作的具体例子。(www.daowen.com)

1980年元月,《新中原报》的副刊“大众文艺”在文坛沉寂多年之后,举办了一次“短篇小说创作金笔奖征文比赛”,参赛作品共90余篇。这成了泰华文学再次崛起的先声,为振作泰华文坛,打了一支强心针。

1983年,《新中原报》和泰华写作人协会联手举行“八三文艺征文比赛”,参赛作品包括小说、散文诗歌等,达329篇之多。这次征文比赛规模空前,收获丰硕,在泰华文坛产生了震动性影响,对于沉睡多年的文化人起到了号召作用,促进了老将新兵的聚集与汇合。在发展泰华文学史上,是有积极意义的。

1988年,由方思若执掌的《新中原报》再次举办赛事——“泰华短篇小说创作金牌奖征文比赛”,参赛稿件100余篇,入围作品19篇,冠、亚、季军各一篇,另有16篇优秀奖。颁奖典礼由教育部部长主持,为泰华文坛一抹亮色。

2004年,《新中原报》和泰国华文作家协会联合举办“泰华短篇小说征文比赛”,共收到参赛稿120多篇,入选作品76篇。评委会经三次讨论、投票、评分,最后选出冠亚季军和七名优秀奖,获奖名单于2004年1月9日在《新中原报》公布。

然而,时代在进步,科技在发展,传统报业面临前所未有的挑战。这主要表现在中文报每年读者不断减少,《新中原报》主要发行范围在曼谷,其他地区有的甚至一个府都没有一个订户。随着订户减少,广告也相对减少,报馆收入骤减。随之而来的是从业人员剧减,老人受自然淘汰,而新人又得不到补充。因此,华文报业面临的严峻挑战是市场在萎缩,规模在缩小。

造成目前困难局面的主要原因是信息技术的进步和互联网的广泛应用。人们越来越习惯于通过网络获取更快捷、更丰富的信息资源和娱乐资源,而不再依赖于平面媒体。这种趋势将会日益加剧,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对传统报业人员来说,唯一的选择是寻求一切可能的措施应对挑战。首先是开源节流。开源很困难,节流就是各显神通了。为降低成本,有的采用外来版面,有的减少纸张,尽量减少员工,减少工资开销,使得现有报人人数不到以前的一半。其次是顺应信息时代的发展趋势,实现网络化。现在已经有华文报向网络发展的先例。目前可以网上阅读的报纸有三家:《世界日报》《中华日报》《星暹日报》。最后是扩大网上广告业务。《新中原报》本来已经长期亏损,更缺乏资金发展网络业务,所以目前还按兵不动,前途堪忧。报纸的网络化势在必行,《新中原报》要绝路逢生,就必须顺应时代潮流,两条腿走路,在改进纸质版的同时,开辟网络版。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