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征文比赛中的文体创作范围解析

征文比赛中的文体创作范围解析

时间:2023-07-08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下文主要阐明近四十年来泰华文学征文比赛中的作品体裁情况。图3征文比赛中不同文体类型占比图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有四:首先,报刊传统对泰华文坛文体的塑造效应决定了散文与小说“两分天下”的地位。21世纪以来,几次短篇小说、微型小说乃至闪小说的征文比赛以文学活动的方式刺激了小说这一文体的生产与流通,为泰华文学的延续贡献了力量。

征文比赛中的文体创作范围解析

下文主要阐明近四十年来泰华文学征文比赛中的作品体裁情况。结合图3和表1,可得出以下几点信息:第一,小说为占据绝对优势的征文目标文体,其次为散文诗歌未作为一种独立的征文文体设立比赛;第二,由于不设主题,文体类型成为历届征文比赛的标出特征。对于泰华文坛中的征文比赛来说,大体上可以凭借征文文体的不同而划分为“(短篇/微型/闪)小说征文”与“散文征文”两大类,两者交替举办征文赛事;第三,在发展趋势上,文本形式向短小精悍发展。

图3 征文比赛中不同文体类型占比图

出现上述现象的原因有四:首先,报刊传统对泰华文坛文体的塑造效应决定了散文与小说“两分天下”的地位。纵观泰华文学史可知,泰华文学的兴衰同报刊出版业紧密相关,而受报刊版面限制,作品多以短篇小说与散文为主。借助连载得以发表的长篇小说更多地作为一种文坛高潮的表征,并未冲击散文与短篇小说的主流地位。其次,散文文体作为泰华文学的基础和传统文体,在泰华文坛有着“常青树”地位。换句话说,散文是不少作家的起步文体,积累的创作经验相对丰富。由20世纪80年代出版的散文集、随笔集等作品数量远大于其他文体作品数量可见一斑。以散文为目标文体来举办征文比赛,一来靠近文学传统,二来也较容易提升作者们的参与度。再次,泰华文学对媒介的依赖性在一定程度上促使文体朝着微型小说发展。由对泰华作协的一些作家的采访与查阅相关文献可知,不论是作家还是学者面对微型小说在当今时代环境中的兴盛都强调了网络的影响。而作为以华文报刊为活动阵地的泰华文学来说,纸媒的弱化与互联网大潮的冲击无疑成为促使其做出适应性调整的巨大推力。面对数字化、信息化、碎片化的社会环境,加入并提倡缩短体量的微型小说则是这一调整的策略之一。最后,由于征文比赛面向的部分群体为一些第三、四代移民[4],其对中文书写的把握力有限,在这种情形下,微型小说不论从体量还是其叙事性特征来看,都是一种较为容易驾驭的体裁,可有效调动投稿者的积极性。(www.daowen.com)

21世纪以来,几次短篇小说、微型小说乃至闪小说的征文比赛以文学活动的方式刺激了小说这一文体的生产与流通,为泰华文学的延续贡献了力量。与此同时,开发微型小说的目的在于实现文体的多元化,即借助更为精短的叙事创作来繁荣以“短篇小说”“散文”“小诗”三分天下的泰华文坛。从而使得创作者在文体的选择上获得更大的自由,形成创作的内驱力,以此来带动泰华文学的发展。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