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精读课文,提升语言技能

精读课文,提升语言技能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自由读课文第1—3自然段,画出作者直接描写丑石的词语。② 学生阅读课后资料袋的内容,了解贾平凹的原名叫贾平娃,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方言味的表达。其次,语文课堂中学生应该学习用普通话来表达,如果学生用方言表达,教师应该加以提醒并予以纠正;而这个环节恰恰是引导学生用方言表达,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用规范的普通话来表达的习惯。③ 出示句子,师生合作读,感受语言的对仗。

精读课文,提升语言技能

1.汲取信息,在运用中体现积累的价值。

(1)自由读课文第1—3自然段,画出作者直接描写丑石的词语。

(2)交流分享,说说自己画出的词语。

(3)尝试着用自己圈画的词语来形容丑石: _______的丑石。

(黑黝黝;牛似的;模样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河滩边随便掮一块回来也比它强;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丑得不能再丑)

(4)试着多用几个词语,连成句子来说一说丑石。

【评】

此处设计了一组两次说话练习。第一次是“用自己圈画的词语来形容丑石”,学生比较多的是说一句话,“黑黝黝的丑石”“模样极不规则,没棱角儿,也没平面儿的丑石”等,这个说话练习对六年级学生而言难度较低,价值一般。可以圈点的是“试着多用几个词语,连成句子来说一说丑石”,这个说话练习要求学生重新建构词语,重新加工整合句子,是非常有效的语言建构活动,对培养学生熟练的表达能力非常有效,很值得提倡。

2.聚焦语言,在运用中体会作者语言表达的独特魅力。

(1)再读课文第1—3自然段,说说这三段都讲到了哪些人,他们对丑石是什么样的态度。

(2)交流分享,学生上台板书人物及态度,把握主要内容。

奶奶   伯父    石匠    我们

碍地面  没看上   不采用   嫌弃、咒骂

(3)出示句子: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① 指导学生正确、流利地朗读句子。

② 学生阅读课后资料袋的内容,了解贾平凹的原名叫贾平娃,教师引导学生关注方言味的表达。

③ 教师补充贾平凹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运用方言味的语言和老师打招呼,感受方言味的表达效果。

④ 学生用方言味的语言朗读奶奶说的话,感受作者语言表达的魅力。

⑤ 聚焦“哟”字,感受老人语言表达的特点,在读中体会。

⑥ 引导学生创造性地使用“哟”字,读好这段话。

只是麦收时节,门前摊了麦子,奶奶总是要说: _________!这块丑石,多碍地面哟,多时把它搬走吧。

(4) 奶奶建议石匠用这块丑石来洗一台石磨,但石匠直摇头,想想看,他会怎么说呢?可以用方言味的语言来表达。

出示句子:石匠看了看,摇着头,嫌它石质太细,也不采用。

石匠看了看,摇着头: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评】

这是本课的第二次表达练习设计,引导学生体会方言味的表达效果。教师引用课后资料袋对贾平凹的介绍,让学生通过朗读奶奶的话来感受贾平凹作品中浓浓的方言味;再让学生用方言味的语言来表达石匠说的话。从感受语言表达的方言味到尝试运用方言进行表达,教师的设计可谓匠心独运。尽管这个环节设计很有创意,课堂中也容易激发学生的兴趣,然而其合理性和必要性值得商榷:首先,各地方言的地域性很强,林波老师是在安徽合肥上的这堂课,让安徽学生体会陕西的方言比较困难,再要求学生用方言说石匠的话,其实难度很高。其次,语文课堂中学生应该学习用普通话来表达,如果学生用方言表达,教师应该加以提醒并予以纠正;而这个环节恰恰是引导学生用方言表达,这不利于培养学生用规范的普通话来表达的习惯。因此这个环节设计是否合理值得商榷。

3.品味语言,感受文字背后蕴含的深意。

(1)精心赏读,感受表达的魅力。

过渡:写奶奶的语言,如此的质朴、简洁,让我们感受到了浓浓的乡村气息。不过,大作家就是大作家,笔锋一转,接下来,你将感受到的是匠心独具的遣词造句。

自己安安静静地读一读第3自然段,你被哪句话吸引住了?用笔画下来,再多读上几遍。

① 学生自读课文第3自然段,画句子。

② 指名读画出的句子。

③ 出示句子,师生合作读,感受语言的对仗。

它不像汉白玉那样的细腻,可以凿下刻字雕花,也不像大青石那样的光滑,可以供来浣纱捶布。(www.daowen.com)

④ 这篇课文明明写的是丑石,这里却不断地在写汉白玉的细腻、大青石的光滑,究竟是为什么呢?引导学生发现对比手法的运用。

⑤ 作者巧妙地运用对比手法,让丑石的丑给我们留下了深刻的印象。课文中这样的对比不止一处,引导学生读第4自然段,发现其中暗藏的对比。

⑥ 交流,明确作者用丑石的小作用与它闯下的大祸对比,表现出了丑石的丑与没有用。

(2)尝试运用,提升表达能力。

① 师:“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想想看,在奶奶眼中,这碍地面,也没什么用的丑石现在竟然把自己宝贝孙子的膝盖磕破了,她会怎样抱怨呢?注意语言要简洁质朴,要形成对比才能让人印象深刻!

奶奶总是要骂的,害怕我们摔下来。果然那一次就摔了下来,磕破了我的膝盖呢。奶奶指着丑石开始抱怨: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 学生动笔写,落实语用。

③ 交流分享,教师相机点评。

【评】

这是教师设计的第三次表达练习,写奶奶抱怨丑石的话,要求“语言要简洁质朴,要形成对比,让人印象深刻”。教师从文本中解读出两处对比写法:一处是将丑石与汉白玉的细腻和大青石的光滑进行对比,突出了丑石的丑;一处是用丑石的小作用与它闯下的大祸对比,表现出了丑石的丑与没有用。尽管本课教学目标有了解作者“通过对比表现哲理的方法”,但这两处对比方法不属一种类型,而且不很典型,因此让学生迁移运用难度相当高。所以学生写话之前,教师在指导上应该更加具体些,点拨几种思路,给学生一些具体的建议,以降低学生写话难度。

(3)潜心细读,领悟字词背后的深意。

① 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② 师:不过,王老师在读课文前半部分的时候,特别是读到课文第3自然段时,突然有了另一种感受,觉得丑石不再丑了,而是伟大的,甚至有一种精神是值得我们学习的。请同学们认认真真地读一读这段话,看看你会关注到哪个句子,哪个词语。

③ 交流,出示句子,多种方式读。

它静静地卧在那里,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

④ 讲解“卧”字:左边一个臣字,右边是“卜”。《康熙字典》中这样解释道:从人臣,取其伏也,人臣事君俯偻也。

⑤ 师生配乐合作读,感受丑石不屈于误解,默默忍受一切的伟大。

师:课文中的丑石就是这样默默地低着头,曲着背,静静地卧在那里。奶奶抱怨它碍地面——

生:它静静地卧在那里。

师:伯父嫌没用,没看上它——

生:它静静地卧在那里。

师:石匠也不采用它——

生:它静静地卧在那里。

师:孩子们咒骂它,嫌弃它——

生:它静静地卧在那里。

师:院边的槐荫没有庇覆它——

生:它静静地卧在那里。

师:花儿也不再在它身边生长——

生:它静静地卧在那里。

师:人都骂它是丑石,它真是丑得不能再丑的丑石了——

生:它静静地卧在那里。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