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千变万化:小搬家的故事

千变万化:小搬家的故事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一种近,是不知道“此时”之后会是什么情况,包括干什么活、是否受批斗等等。恰在此时,同院的友好告知小道消息,街道的当权者将娶儿妇,没房,说张家的某某走了,房子多,可以让出两间。再说小搬家,是在干校,也搬了几次家。在干校搬家是个人搬,与全家搬虽然有小巫大巫之别,却也有些麻烦。

千变万化:小搬家的故事

到干校,心不能定,源于两种不能知。一种近,是不知道“此时”之后会是什么情况,包括干什么活、是否受批斗等等。另一种远,是不知道会有个什么样的结局,还能回去过面对书本或稿纸的生活吗?想不到就在这心不能定的数晨夕的生活中,又来了大的心不能定,是离家三个月之后,接到家里来信,说由于一种紧急情况,来不及同我商量,必须搬家,并已开始往北京大学二女儿的住处搬。真是一声霹雳,我一时简直像是坠入梦中。我怕搬家,主要原因是:一,怕麻烦;二,过了多少朝朝夕夕的一个地方,不免有桑下之恋,舍不得。这次的搬家,还要加上两种怕,是:一,女儿的住房只有一大一小,移去四间房的什物,如何安置?二,我不在家,多年集的书籍以及多种乱七八糟的,她们怎样收拾?当然,最好是我能够请假回去,可是不敢请假,一则自己知道自己的被改造的身分,不当仍有恋家之情;二则怕问搬家的原因,所谓“不足为外人道也”。

所谓不足为外人道,是什么情况呢?是我还未离家的时候,街道上布置了由家庭妇女(即未在机关单位任职的)参加的一种学习,名为“我有两只手,不在城里吃闲饭”。目的很明显,是要把一部分家庭妇女赶出城市。城市住惯了,大多还有照顾老中幼几代的任务,耳边也传来“下放”,当然怕。但新时代的训练(其名为学习、讨论),怕要装作不怕,还要背诵违心的巧言,说此举措有如何伟大的意义,自己坚决拥护并主动如何如何云云。我的妻是家庭妇女,当然要参加学习。多次开会、学习、讨论,估计也要发言,但可以确知,除了“好好好”之外,不会说别的。最后,已是我离家之后两三个月,领导学习的人说话了,是大家都提高了认识,表示愿意下乡,那就写申请,听候批示吧。没有人敢不写,因为那会被判定为抗拒,处治的办法也许就成为偏偏让你下乡。我的妻写了申请,交上去,衷心盼望,自己老实,体弱,能够获得怜悯,不批准下乡。恰在此时,同院的友好告知小道消息,街道的当权者将娶儿妇,没房,说张家的某某走了,房子多,可以让出两间。孩子听到,只一刹那就推而断之,是正好借此机会批准申请,白纸写上黑字,就欲不下乡而不可得了。又是一刹那就决定,立刻逃往北大,并让同院都知道,已经动手搬家,就不劳当权者多动笔一举了。

我接到信,也认为面对这新情况,只好逃。无分身法,不能主持至少是帮助搬家,心里非常急。人,不只将死,其言也善,不在亲属面前,也是其言也善。我体察她们的困难,连续写信,建议她们如何做。先是说,笨重的什么什么,可以扔;其后有一封信甚至说,如果困难过大,就是把书籍等都扔了,我回去也无怨言。她们也是其言也善,断续来信报告情况,原则仍是能留则留,万不得已才处理。就这样,如《大英百科全书》等,她们认为体积大的,或可有可无的,也处理了不少。彼时还没有搬家公司,又不能不节约,只是大件,如家具之类,找个熟人,用三轮卡运了两次,其余零零碎碎,都是下班后用自行车驮,计将近一个月才搬完。接到搬完的信,就说是无可奈何吧,总是了结了一件事,也就可以说是暂时心安了。其实这心安也是出于不得已,比如一年之后,或更其后,“大革命”的风由降级而停止,时移事异,事异心也变了,是觉得还可以平安地活下去,想到搬家的损失,也不免感伤。损失之最显著的是离开这住了30余年的庭院以及住于其中的一些人。其次是费力养了许多年的几个好品种的葡萄。书呢,处理了不少,其中有些,后来想,是颇为有用的,如几种版本的《六祖坛经》就是。还有一种是发表于报刊的文篇集存,因为放在一个不用的煤火炉上,折叠,有二三尺高,家里人以为是废品,处理了,于是20余年,青灯之下的不少心血,就灰飞烟灭。飞灭的是物,至于心,这一生中住得时间最长的处所,我是每一想到就不免于怀念的。怎见得?有1975年填的一首《浣溪沙》为证,词曰:午梦悠悠入旧家,重门掩映碧窗纱。夕阳红到马缨花。帘内似闻人语细,枕边何事雀声哗。销魂一霎又天涯。(www.daowen.com)

再说小搬家,是在干校,也搬了几次家。原因多种。初来乍到,只能在园艺队留下的几排茅草房里挤,自己基建了房屋,应该调整,是一种。连下为排,排下为班,编制可能有或大或小的变动,住处应该适应这种变动,是另一种。此外,也许还有因变换劳动而调整住房的吧,记不清了。总之是搬动过几次。也像是有规律,大致是先勤后懒。最后是搬到靠近往黄泥铺的大路,通称“八间房”的,记得同屋有王芝九兄,还有黄永存,放还后都还有些交往。在干校搬家是个人搬,与全家搬虽然有小巫大巫之别,却也有些麻烦。一种是暴风雨式,总是接到命令,立即动手,而且要求不一会儿就搬完。我是多年过惯了“一动不如一静”的生活,对于这样的雷厉风行,简直感到难于适应。还有一种麻烦,是床之上必须设置两种(或两层)防御工事。近的一层是蚊帐,没有这个,夜里就不能睡。远的一层是蒙在蚊帐顶上的塑料薄膜,没有这个,每降雨屋顶必漏,也就无直挺之地了。而设置这两道工事,就要向四方伸张,揳钉子、拴绳子等等,总之是既费力又费事。计在干校住近两年,如果学沈复先生或杨绛女士,也写“六记”,这多搬家之苦就一定要写进去。或曰,这是马后课,无用。我说,虽是后,却也有教育意义,是为了心安,不到万不得已,还是以少折腾为好。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