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货币政策透明度研究的困难及未来趋势

货币政策透明度研究的困难及未来趋势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市场反应方法虽然能够测度各国家的货币政策透明度状况,但是只能测度一段时间的整体状况,无法建立连续性、动态的评价结果,对后续研究造成了困难,使用情况也不是很多。目前,央行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交流已经成为货币政策的一种潮流和趋势,但是这种趋势是否具有理论基础则需要学术界更多的研究和探讨。

货币政策透明度研究的困难及未来趋势

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概念和组成上讲,货币政策透明度应该包含两层意思:第一层意思是强调央行对于信息的披露和公开情况;第二层意思是强调公众对于已披露信息的理解。从这个角度看,调查问卷法和指标体系法主要关注的是货币当局的政策披露情况,而忽视了公众对于货币政策的理解,强调的是政策透明度含义的第一层意思。这种测度方法存在一定的偏差。Haan和Amtenbrink(2003)就指出,虽然欧洲央行在透明度上的得分相当高,但是仍有很多迹象显示,公众并不能完全理解欧洲央行的货币政策。2000年高盛集团(Goldman Sachs)曾经做过一个调查,邀请英国金融市场的参与者根据他们对于英格兰银行、欧洲央行、美联储德国联邦银行货币决策的理解程度,分别给5家央行打分,打分区间为1~5分。调查结果显示,美联储的货币政策透明度水平虽然明显低于其他央行,但是在公众对于其政策理解方面,美联储以4.3分遥遥领先,欧洲央行的得分最低,英格兰银行的得分也非常不理想。这说明仅仅关注央行的信息披露,在测度央行政策透明度方面是存在瑕疵的。同时由于调查问卷和指标体系方法受人为设定和评价的影响较大,因此评价结果较易受主观因素影响。

市场反应和动态指数方法刻画了市场或公众对于货币政策的理解和反应程度,但是忽视了央行的信息披露,强调的是货币政策透明度的第二层意思。这两种方法并不是直接测算货币政策的透明度,而是通过央行沟通的结果来间接地测度货币政策透明度状况。从理论上讲,这种以结果为导向的评价方法更具有科学性。但是以公众对于货币政策理解和反应程度为导向的方法也存在一定的问题。首先,这两种方法都以有效市场作为前提假设,这就对一个国家或地区的市场化进程和市场参与主体的反应提出了很高的要求。目前在一些国家和地区,市场化进程处于起步或发展阶段,市场化机制并不完善,同时市场参与主体还不能对市场行为做出充分理性的反应,因此这种方法在很多国家并不完全适用;其次,这种方法只是测度了公众或者市场参与者对于货币当局已经披露信息的理解和反应程度,但是无法衡量对于未披露信息的理解程度,评价结果也是存在偏差的。

以上测度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方法各有优缺点。在实际操作中,调查问卷方法由于工作量大、可操作性小,其使用受到了一定的限制。市场反应方法虽然能够测度各国家的货币政策透明度状况,但是只能测度一段时间的整体状况,无法建立连续性、动态的评价结果,对后续研究造成了困难,使用情况也不是很多。目前使用较多的是指标体系方法和动态指数方法。

由于目前国内外使用的货币政策透明度测度方法主要是指标体系方法和动态指数方法,因此,结合以上的文献回顾和分析,本书重点从指标体系方法和动态指数方法角度,对货币政策透明度的评价提出了以下建议:

一是指标体系方法中指标的选取首先应该遵循一定的原则,其次应该紧扣货币政策透明关于央行信息披露和公众对于政策理解两方面的含义,最后在建立指标体系中应在考虑实际情况差异和指标体系的通用上取得平衡。(www.daowen.com)

二是动态指数方法中关于事件日的选择,应该把握一定的原则。切忌随意选取事件日,在基准利率和市场利率的选择中参考国内外通行做法。

三是将信息披露与公众理解的方法相互结合,建立一种能够反映货币政策透明度两层含义的评价方法,更加科学、有效地对货币政策透明度进行评价。

目前,央行加强与公众的沟通和交流已经成为货币政策的一种潮流和趋势,但是这种趋势是否具有理论基础则需要学术界更多的研究和探讨。本书归纳了国内外学者在货币政策透明度测度方面的研究情况和最新进展,为货币政策透明度的测度及其后续研究提供了基础。在各国央行更加重视与公众沟通和交流,更加重视引导公众市场预期的背景下,本书的研究不仅进一步加深了对于货币政策透明度问题的认识,同时也为货币政策透明度的评价提供了参考和借鉴,具有非常重要的理论意义和现实意义。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