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减少政策效果滞后的措施

减少政策效果滞后的措施

时间:2023-07-09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在平抑意外冲击对经济的影响或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时,央行会采取货币政策进行调节和干预,以期实现经济的平稳运行,实现政策目标。首先,货币政策效果会因为政策时滞而大打折扣。货币政策方案制定后,央行需要采取具体的行动使政策方案付诸实施。外部时滞是指货币当局采取行动进行货币操作到货币政策发生效果的过程。外部时滞按照货币政策传导的顺序又可以分为机构反应时滞和市场反应时滞。

减少政策效果滞后的措施

在平抑意外冲击对经济的影响或为了实现一定的政策目标时,央行会采取货币政策进行调节和干预,以期实现经济的平稳运行,实现政策目标。但是Freedman(2002)认为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的影响并不是直接实现的,涉及货币政策的中间目标、传导机制、货币政策工具等。除此之外,还涉及政策制定、政策操作等很多因素。因此,从开始着手制定货币政策到政策真正对实体经济产生实际作用是有时滞的。

货币政策时滞是指货币政策从开始制定到最终产生实际效果的时间。政策时滞对于货币政策是有重要影响的。首先,货币政策效果会因为政策时滞而大打折扣。例如经济状况不断恶化时,货币当局会出台货币政策去调控经济运行。但是由于时滞的存在,货币政策迟迟没有发挥效果或者反应过慢,经济恶化的状况在不断加剧。如果没有时滞的存在,经济刺激政策会很快地发生作用,及时扭转经济形势,就可以减少时滞产生的损失。其次,政策时滞会使货币当局无法准确把握政策操作的时机。如果时滞较长,经济形势也许会发生改变,出现了与制定该货币政策时完全不同的形势,那么之前实施的货币政策就有可能对当前的经济形势产生不利影响。最后,政策时滞的出现会对后续政策产生干扰,对经济运行产生扰动。例如,如果在原有政策时滞期间,货币当局鉴于经济形势的新变化,又推出了新的政策措施,那么新老政策效果之间就会出现叠加,两种政策效果如果不一致,就会相互抵消,对经济产生扰动。如果政策方向一致,政策效果也许会超越预期,出现过度刺激或过度抑制的状况,同样也不利于经济的健康运行。

一般而言,政策时滞分为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内部时滞是指货币当局从认识到经济状况的变动到货币当局采取行动的时间。按照发生的顺序,内部时滞可以分为三个阶段,分别为认知时滞、决策时滞和操作时滞。其中认知时滞是指从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开始,到货币当局认为需要采取货币政策对这一变动进行调整的时间。认知时滞的时间主要由信息搜集的时间和对经济形势研判所耗费的时间来决定,这涉及货币当局对市场变化的快速反应能力、信息搜集能力和对经济形势的判断能力。决策时滞是指从货币当局准备采取行动到制定货币政策的时间。当货币当局意识到必须采取行动对经济进行调整后,需要对当前的经济形势进行研究,找出相应的对策,并制定出详细的货币政策操作方案。决策时滞主要是由货币当局的政策决心、决策流程和决策效率决定的。操作时滞是指货币政策决策制定出来以后,到进行实际的货币操作所耗费的时间。货币政策方案制定后,央行需要采取具体的行动使政策方案付诸实施。例如调整法定存款准备金、调整再贴现利率、进行公开市场操作、窗口指导、道义劝告、风险提示等等,所有的这些操作都需要花费一定的时间,时间的长短主要取决于各种沟通工具和交流媒介的传播速度。操作时滞一般是比较短的,央行通过通知、公告等就可以快速实现。

外部时滞是指货币当局采取行动进行货币操作到货币政策发生效果的过程。外部时滞按照货币政策传导的顺序又可以分为机构反应时滞和市场反应时滞。机构反应时滞是指货币政策指令或公告等发布后,作为货币政策传导中间机构的政策银行商业银行、非银行性金融机构等,改变其准备金水平、利率水平等的过程。机构反应时滞主要取决于金融机构对货币政策指令和公告的反应灵敏程度和金融机构对货币政策的配合程度。市场反应时滞是指金融机构按照政策指令等进行操作后,到市场实际响应政策操作并最终对经济运行产生影响的过程。这部分主要取决于市场和公众对于货币政策的理解和把握。如果公众能够很清晰正确的理解和明白货币当局的政策意图,就能及时采取行动调整自己的行为,无疑会提高政策传导的效率和效果,从而减少货币政策对实体经济产生作用的时滞。(www.daowen.com)

从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的定义来看,内部时滞主要取决于货币当局的反应和政策调控能力,而外部时滞主要取决于市场和公众对于政策的理解和把握。一般而言货币政策的内部时滞较短,外部时滞较长。外部时滞主要是由公众对于货币政策的理解所决定,而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有利于提升公众对于货币政策的认知,减少政策的外部时滞,大大降低货币政策的反应时间,提升货币政策的效果。Issing(2001)认为通过向私人部门提供关于政策决策的清晰描述,披露政策决策的过程能够有效地形成市场预期,提高货币政策传导机制的效率。

另外,作为市场参与主体的公众在进行经济决策时,一方面会参考当前的经济形势,另一方面也会对未来的政策走向进行预期。如果央行提高政策透明度,及时发布政策目标、经济数据、决策模型等相关信息,公众就可以对货币政策的走向形成正确的预期,减少预期的误差。当经济形势发生变化偏离政策目标时,公众就能预期货币政策的调整和变化,甚至在货币当局没有正式颁布和实施货币政策时,公众就已经能够根据政策预期提前调整自己的行为,并对实体经济产生影响。显然,提高货币政策透明度,使得公众可以依靠对政策的预期直接做出决策,减少了内部时滞和外部时滞的影响,缩短了政策传导的时间,提高了政策效率。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