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情侣关系是否真的完美和谐?

情侣关系是否真的完美和谐?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两个人的“融合”甚至已经被视为自我的敌人。两性关系专家伯恩斯坦指出,“这种组合产生了保持距离的爱情模式——一种疏远、不开心、压抑浪漫和浪费感情的关系。”事实上,这种防备阻碍了真正的亲密关系的建立。不可否认,爱情是矛盾的。在依赖的背后,隐藏着爱情的另一面:交流和付出。

情侣关系是否真的完美和谐?

如果相爱,两个人就要合二为一吗?“当我们坠入爱河时,我们就会陷入一种对别人的强迫症之中。这是病态的,但是这是一种美妙无比的病!”

◎“我们干什么都在一起”

“我们干什么都在一起!谁也离不开谁!”他这样说,她也这样说。

“我们每天24小时待在一起。这是我们的生活方式。更多的时候我会承担她的依赖,责任衍生力量。”他说。“有一次我去巴黎广告一那是我们唯一的一次分开超过8小时,我们一直不停地打电话发短信……现在我有什么活动,都会要求主办方让我带一个人,有他在我才心安。”她说。

尽管梅西和切莉经历了初恋的激情,女儿也快一岁了,两个人仍然黏得像一块奶油糖。彼此之间荡漾着爱的浓情蜜意。

◎疏离:不容忽视的威胁

梅西和切莉的爱情故事令人羨慕,可能还有点质疑,因为今天的男人们和女人们都非常警惕过度依赖对两性关系带来的危害。也许我们走得太远了,今天我们面临着另一种威胁:我们不亲密一人们正在不惜一切代价获得独立,实现以自我价值为核心的个人绽放。爱一个人?可以,但是不能太爱。结婚?也行,但要做好拔腿就走的准备。两个人的“融合”甚至已经被视为自我的敌人。

与梅西和切莉幸福的爱情剧集相反,Sam和Anne的爱情剧集上演的就是疏离:Anne常常会一个人躲在卧室里,闷闷不乐;老公Sam则在客厅里,看足球或肥皂剧。Anne感觉自己好像和陌生人生活在一起,她常常带着工作压力回家,而他却粗暴地指责她,说“我也有压力,未解决”;Anne感到绝望的时候,Sam的肩膀通常不给她;当Anne情绪失控,有点歇斯底里时,Sam仿佛没有听到看到,甚至可以马上发出粗鲁的、无耻的鼾声……

就像过度依赖的爱情一样,疏离的爱情也会损害彼此之间的亲密感、激情,以及忠诚,但是却以另外一种不同的方式一让那些最亲近的人远离彼此。两性关系专家伯恩斯坦指出,“这种组合产生了保持距离的爱情模式——一种疏远、不开心、压抑浪漫和浪费感情的关系。”

◎表面的亲密,疏离的陷阱

伯恩斯坦还总结了这种疏离的爱情模式的特点:疏离的人不信任他人,总是选择自我认同,而不是相互信任和分享彼此脆弱的一面。毫无疑问,疏离的人根本不懂亲密。没有感情的付出和回馈,没有分享,也没有终身伴侣的感觉。

疏离的人害怕与人亲近,他们的沟通倾向于表面化,甚至带有防卫性。疏离的人可能会周期性地讨论一下“关系问题”,即便如此,他们关注的也并不是感受,而只是一些评论。事实上,这种防备阻碍了真正的亲密关系的建立。(www.daowen.com)

如果跟疏离的人做爱,很多时候只有生理上的愉悦,却没有情感上的满足。如果没有承诺,疏离的人就会表现得很放松,但是当有了亲密感和承诺的约束,疏离的人对于距离的需求就会显现出来,而激情也就随之烟消云散。可以这么说,对情感过度依赖的人,会试图设计陷阱让别人承担他不愿意承担的责任和压力,而疏离的人则试图设计一个陷阱让对方放弃主动权,由他们自己来决定两个人的关系到底要保持一个什么样的距离。

每当伴侣想要讲一些个人问题时,他们就会故意保持距离,其实这是在设置一个疏离的关系陷阱。一且配偶掉入这个陷阱,就会慢慢地放弃控制权,并且不再讲让疏离者不舒服的事情。这样一来,关系中的一些严重问题就被掩盖了。

◎情感从依赖中汲取营养

即便如此,我们也依然要呼唤爱情中的依赖,因为生命之初即是融合。这种相互依赖是我们产生爱的情感必不可少的,而我们早期与父母的关系正是这种融合的源头,尤其是我们与母亲之间的感情经历。通过这种融合式的联系,母亲让孩子感受到了自身的存在,也使孩子勇于探索世界。如果当初这种联系出现了缺失,我们就会在自己的爱情生活中试着修复它。

爱情与联系是不能分割的,少了其中任何一个,另一个也将不复存在。“融合具有决定人格构成的作用:它要求所有的恋人都把自身的一部分奉献给对方,同时又占据着对方,拥有对方的一部分。”正如法国精神分析师让·乔治·勒迈尔所说。在联系的交织过程中,当事人一方面害怕失去对方,另一方面又害怕失去自我。因此,表现得既怕分手,又怕被吞噬。

◎有一种依赖是健康

难道没有一种最佳的爱的距离吗?既不是过度依赖,也不是疏离,也就是既用爱包围着你又给你阳光灿烂的自由?

“在僵化的独立和有害的过度依赖之间,确实存在一个健康的中间地带。健康的依赖是这样一种能力:让你融合亲密和自主,在依靠他人的同时仍保有强大的自我意识,并且在需要时乐于请求别人的帮助。运用健康的依赖方式与周围的人相处时,每个人都会发现,自己拥有从未意识到的潜能,而伴侣间的爱情则会更加深刻。”伯恩斯坦认为。

不可否认,爱情是矛盾的。在依赖的背后,隐藏着爱情的另一面:交流和付出。接受爱情的联系,精心呵护它,就能够走出自我,敞开心扉去拥抱别人。做到这一点,也就是承认:“我不可能做一切事情,别人同样很重要,我需要他/她。”一且这种依赖变成了互相依赖,自由也就水到渠成地有了可能。婴儿时期的那种联系会再次出现,因为有了令人心安的爱做后盾,我们自然可以放手发展自己的个性。

在社会学家塞尔日·朔米耶看来,爱情就是一种心理疾病,“当我们坠入爱河时,我们就会陷入一种对别人的强迫症之中。这是病态的,但却是一种美妙无比的病!”如果爱情是病,我们难道不都愿意得这个病吗?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