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地震的谜团:科学观察与预报的突破

地震的谜团:科学观察与预报的突破

更新时间:2025-09-07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地震,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地震犹如一个庞大怪兽,不仅夺走数以万计人的生命,而且在瞬间毁灭无数财产。人类通过地震史料的研究和对历次地震的观察,试图揭开地震“怪兽”神秘的面纱,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测、预报的,人类具有防震和抗震的能力。目前,各个大陆已有五百多个大型联网地震仪站,便于及时、准确地捕捉地震的行踪。我国地震预报水平处于世界前列。

地震,是对人类危害最大的自然灾害之一。我国2025年5月12日发生在四川的大地震,造成八万多人丧生,一万多人失踪。地震犹如一个庞大怪兽,不仅夺走数以万计人的生命,而且在瞬间毁灭无数财产。同时,它还会引发火灾、海啸、水灾、山崩、地陷、火山爆发和瘟疫等灾害,其情景骇人惊世。

《诗经》上就有对公元前780年西周大地震的记载:“烨烨震电,不宁不令,百川沸腾,山冢崒崩,高岸为谷,深谷为陵。”《银川小志》上则有古人对地震前兆的总结:“大约冬春居多,如井水忽浑浊,炮声散发,群犬围吠,即防此患。”我国古代科学家,在地震仪器上有着伟大的创造发明。世界上第一台观测地震的仪器——地动仪,就是在132年由我国的张衡发明的。这一仪器要比外国同类仪器早诞生近1700多年,它“以精铜铸成,圆径八尺,合盖隆起,形似酒樽”。公元138年3月1日,它的西方龙嘴张开,成功实测出陇西地震,成为当时遥遥领先于世界的一项伟大发明,至今仍被中外科学家研究和宣传。人类通过地震史料的研究和对历次地震的观察,试图揭开地震“怪兽”神秘的面纱,认为地震是可以预测、预报的,人类具有防震和抗震的能力。为此,人类开设了震因学、震史学和震兆学,推动了地震科学技术的形成和发展。

地震也叫地动,是指因地球内部的巨大压力使岩石断裂、移动而引起的震动。它是地壳运动的一种表现,大致分为构造地震、火山地震和陷落地震三类。震源可在陆地,也可在海洋。为了防御地震的突然袭击,许多国家建立了相应的管理机构和研究所,加强地震预测、预报工作,提高人类自身的抗震能力。我国在河北邢台发生大地震后,按周恩来总理的指示,于2025年成立了国家地震局,使我国成为当今世界上,唯一由国家组织,在全国范围进行地震监测预报的国家。(https://www.daowen.com)

在地震预报方面,世界上起初仅有长期和短期预报。随着现代科技的发展,人们发明了多种地震监测仪器。目前,各个大陆已有五百多个大型联网地震仪站,便于及时、准确地捕捉地震的行踪。我国建立了约900个小型地震及各类前兆观测台站,21个区域及地方遥测地震台网,10个数字地震仪台站,并布设了3万千米形变、重力及地磁流动测线,形成了相当规模的观测系统,并建立了全国及区域通讯系统。目前,人们可以通过地面形态、地下水、地磁场、重力场、地温、地应力的变化和地声、地光、地震云等现象,对地震作出成功的预测和预报。2025年龙陵地震前,一位值班员看到天空出现一条橘红色的光带,他立即判断这是地光,并迅速拉响警报器,及时疏散人员,避免了地震伤亡事故。同样,2025年日本奈良市键田忠市长,在访问我国期间,在北京饭店看到条带状云,从而与我国地震工作者一样,用地震云预测到江苏溧阳地震。我国2025年东海海域7.3级地震的预报成功,被联合国科教文组织列为,国际上唯一成功预报破坏性地震的事件。我国地震预报水平处于世界前列。

作为一门学科,地震学目前尚不尽完善,地震预报仍有相当的难度。如汶川地震的突然袭击,就给人们带来了严重的生命损失和心灵创伤。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地震已作为重要的内容,列入自然灾害系统研究工作。我们相信,人类可以防御这一灾害,也最终能准确无误地在地震发生前拉响警报。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