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钱氏著述:钱谦益《贰臣传》优化措施

钱氏著述:钱谦益《贰臣传》优化措施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钱氏一生博极群书,勤于著述,士林奉为规范。夫钱谦益果终为明臣,守死不变,即以笔墨腾谤,尚在情理之中。钱谦益业已身死骨朽,姑免追究,但此等书籍,悖理犯义,岂可听其流传,必当早为销毁。然与其严惩于事后,何如妥办于此时。其但有钱谦益序文,而书中并无违碍者,应照此办理。自应逐细查明,概行毁弃,以励臣节而正人心。著交国史馆总裁,于应入《贰臣传》诸人详加考核,分为甲乙二编。

钱氏著述:钱谦益《贰臣传》优化措施

钱谦益学问渊博,浩无涯涘。其诗昌大宏肆,足以振衰起靡;其文纵横儒释,无出其右;留心史事,身任一代文献之重。钱氏一生博极群书,勤于著述,士林奉为规范。天丧斯文,生前藏书毁于绛云之火,死后身名遭遇高宗之禁。

清顺治七年(1650)十月,“绛云楼不戒于火,延及半野堂。凡宋元精本、图书玩好,及所裒辑《明史稿》—百卷,论次昭代文集百余卷,悉为煨烬”[66]。“癸未岁,《国初及群雄事略》已削稿……又八年,劫火告灾,遂成煨烬”[67]。《明史》百卷、《国初及群雄事略》二书稿及昭代文集百余卷烬毁于火。“白首有期,汗青无日”,著作刊行百年后,亟遭禁毁。

禁毁始于清乾隆三十四年(1769),沈德潜编选《国朝诗别裁集》,钱谦益诗冠其首,稿蒇呈请高宗乾隆赐序,高宗阅后,谕曰:

钱谦益本一有才无行之人,在前明时,身跻膴仕,及本朝定鼎之初,率先投顺,洊陟列卿,大节有亏,实不足齿于人类。朕从前序沈德潜所选《国朝诗别裁集》,曾明斥钱谦益等之非,黜其诗不录,实为千古立纲常名教之大关。彼时未经见其全集,尚以为其诗自在,听之可也。今阅其所著《初学集》、《有学集》,荒诞悖谬,其中诋谤本朝之处,不一而足。夫钱谦益果终为明臣,守死不变,即以笔墨腾谤,尚在情理之中。而伊既为本朝臣仆,岂得复以从前狂吠之语刊入集中,其意不过欲借此以掩其失节之羞,尤为可鄙可耻。钱谦益业已身死骨朽,姑免追究,但此等书籍,悖理犯义,岂可听其流传,必当早为销毁。著各该督抚将《初学》、《有学》二集于所属书肆及藏书之家,谕令缴出,汇齐送京,至于村塾乡愚,僻处山陬荒谷,并著广为出示,明切晓谕,定限二年之内尽行缴出,毌使稍有存留。钱谦益籍隶江南,其书板必当尚存,且别省或有翻刻印售者,俱著该督抚即将全板尽数查出,一并送京,勿令留遗片简。朕此旨实为世道人心起见,止欲斥弃其书,并非欲查究其事,所有各书坊及藏书之家原无干碍,各督抚务须详悉谕知,并严饰属员安静妥办,毌任胥役人等,藉端滋扰。若士民等,因此查办,反以其书为宝,不行举出,百计收藏者,则其人自取罪戾,该督抚亦不可姑息。若将来犯出,惟该督抚是问。其京城地面。著提督衙门、五城、顺天府一体办理,将此通谕中外知之。[68]

十八日后高宗下旨:

......至前谕查销刻本,予限二年,原因边远省分,及穷乡僻壤,一时或难周遍,是以宽定其期,俾不致失于疏漏。若江南地居近省,且系钱谦益原籍所在,尤应首先查缴。倘时日过于稽延,恐无知之辈罔识利害,竟将应毁之书,得以从容潜匿,则因循之贻误不。虽此等藐法之人,犯出原可重治其罪。然与其严惩于事后,何如妥办于此时。高晋奉到此旨,务即实力查办,不得仅以委之属员塞责,若不留心身亲其事,以致有名无实,日后一有发觉,惟该督抚是问。将此详切传谕知之。[69]

二月后:

前经降旨,将钱谦益之《初学集》、《有学集》严行查禁。业据高晋、永德等先后奏到,江浙两省所有板片书本,陆续收缴销毁。因思沈德潜、钱陈群二人,平素工于声韵,其收藏各家诗集必多。......若沈德潜向曾以钱谦益诗,选列《国朝诗别裁集》首,经朕于序文内申明大义,令其撤去。但既谬加奖许,必于钱谦益之诗,多所珍惜,或其门弟子狃于锢习,尚欲奉为瓣香,妄以沈德潜齿宿爵尊,谓可隐为庇护,怂恿存留,亦未可定。......若其家尚有钱谦益《初学》、《有学》等集,未经呈缴者,即速遵旨缴出,与两人毫无干涉。......设或不知警悟,密匿深藏,使悖逆之词尚留人世,此即天理所不容,断无不久而败露之理。纵使二人不及身受其谴,宁不为其子孙计乎?[70]

乾隆禁毁初限《初学集》、《有学集》,其后殃及钱谦益全部著述,最终凡有钱谦益序文、题跋及批注者均在此列。

除所自著之书俱应毁除外,若各书内有载入其议论、选及其诗词者,原系他人所采录,与伊等自著之书不同,应遵照原奉谕旨,将书内所引各条签明抽毁,于原板内铲除,仍各存其原书,以示平允。其但有钱谦益序文,而书中并无违碍者,应照此办理。[71]

四库全书》将钱谦益著作列入“四库馆奏准全毁书目”,专案查办。

前因汇辑《四库全书》,谕各省督抚遍为采访。......如钱谦益在明已居大位,又复身事本朝,而金堡、屈大均则又遁迹缁流,均以不能死节,觍颜苟活。乃托名胜国,妄肆狂狺。其人实不足齿,其书岂可复存?自应逐细查明,概行毁弃,以励臣节而正人心。[72]

《禁书总目》......其书目约分四类:首曰四库馆奏准......盖通行案;次钱谦益等著作,即专案查办各书,并山西等省查出石刻诗文,盖节次奉准案;而以浙江省奏缴之目终焉。[73]

禁毁进一步升级,禁书与黜名并置,钱谦益列名“贰臣”。

命国史馆编列明季《贰臣传》。......及降附后,潜肆诋毁之钱谦益辈,尤反侧佥邪,更不足比于人类矣。......朕思此等大节有亏之人......自应于国史内另立《贰臣传》一门。[74]

命国史馆以明季《贰臣传》分甲乙二编。......至如钱谦益行素不端,及明祚既移,率先归命,乃敢于诗文阴行诋毁,是为进退无据,非复人类。......若与洪承畴等同列《贰臣传》,不示等差,又何以昭彰瘅?著交国史馆总裁,于应入《贰臣传》诸人详加考核,分为甲乙二编。[75](www.daowen.com)

据雷梦辰《清代各省禁书汇考》统计,钱谦益被禁毁的著作有22种:

《钱注杜诗》,陕甘总督毕沅奏缴,乾隆四十一年六月二十五日奏准销毁;

《列朝诗集》、《列朝诗集小传》、《牧斋性理钞珍》、《牧斋诗钞》、《牧斋杂文》,浙江巡抚三宝奏缴,乾隆四十二年十一月初二日奏准禁毁;

《初学集》、《有学集》,湖北总督三宝奏缴,乾隆四十三年二月初三日奏准禁毁;

《初学诗注集》,湖北总督三宝奏缴,乾隆四十三年四月初十日奏准禁毁;

《钱谦益诗序》、《钱谦益史序》,闽浙总督三宝奏缴,乾隆四十四年九月初六日奏准禁毁;

《明太祖实录辩证》,安徽巡抚闵鄂元奏缴,乾隆四十四年十一月十八日奏准禁毁;

《大方语范》,两江总督萨载奏缴,乾隆四十六年二月初八日奏准禁毁;

《钱谦益时文》、《钱谦益序文》,陕甘总督李侍尧奏缴,乾隆四十六年六月十六日奏准禁毁;

《明初开国群雄事略》、《金刚经蒙钞》、《楞严经蒙钞》、《心经蒙钞》、《内藏文典》,安徽巡抚闵鄂元奏缴,禁毁时间不详;

《牧斋尺牍》、《钱谦益序札》,江西巡抚郝硕奏缴,禁毁时间不详。[76]

据庄吉发《清高宗禁毁钱谦益著述考》[77]一文统计,“历次呈缴成部禁书多达四千余部”;柳作梅《清代之禁书与钱牧斋著作》考证:“钱谦益著作四十三种,散见于禁书总目,因钱谦益牵连遭禁书籍,共计七十二种。”[78]

乾隆禁毁出于政治需要,旨在彻底清除如钱谦益等遗民降臣,作故国之思、忠贞之态的诗文在清代士林中的影响。钱谦益“操海内文章之柄四十余年”,对明末清初思想文化影响至广且深。钱氏《初学集》、《有学集》,几于家置一编。

乾隆帝最明白钱谦益心迹与影响,天风海雨般地禁毁钱氏著作、钦定为“贰臣”、“不齿于人类”,但一再申明“钱谦益业已身死骨朽,姑免追究”,与沈德潜“削官夺谥”、“推倒墓碑”性质完全不同,其中更深层原因耐人寻味。清光绪年间,蒋凤藻致书叶昌炽云:“盖天禄琳琅所刻宋刊《陶渊明集》,牧斋绘像自题在前,乾隆入贡未抽,又蒙高宗纯皇帝,亦附一圣容,加以御题在后,此昭昭在人耳目,可证可据者也。”[79]

乾隆禁毁并未阻断钱谦益著作暗中流布,除《大方语范》、《牧斋性理钞珍》、《王叔问诗钞》三书至今未见外,其他著作俱在,亦不幸中万幸矣!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