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论教育 政府工作人员的廉洁与正义

政府工作人员的廉洁与正义

时间:2023-07-16 理论教育 版权反馈
【摘要】:现在所说的“廉政”主要指政府工作人员在履行其职能时不以权谋私,办事公正廉洁。——朱舜水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2010年4月14日下午,一审宣判,文强因受贿1211万元、包庇纵容5个黑社会性质组织、1044万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强奸,数罪并罚,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诸葛亮在辅佐刘备时,就能实行廉政。

政府工作人员的廉洁与正义

廉政”一词最早出现在《晏子春秋·问下第四》:“景公问晏子:廉政而长久,其行何也?”与其相对的是“腐败”。现在所说的“廉政”主要指政府工作人员在履行其职能时不以权谋私,办事公正廉洁。它是市场经济条件下对政府官员的首要要求。

执政以廉为先,为官以勤为本

廉政要靠制度建设

社会和公众的监督能够遏制腐败

民主与法制建设是廉政的根本保障

信仰的缺失是腐败的一个原因

吏治腐败会导致一个政权的垮台

廉政才能取信于民

廉洁是美德之一,受人爱戴

廉政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官吏,则不过为国民公仆。  ——孙中山

✿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

✿廉而自忘其廉,则人高其行而服其德。  ——格言

✿我们国家的干部是人民的公仆,应该和群众同甘苦,共命运。  ——周恩来

✿其身正,不令而行;其身不正,虽令不从。  ——《论语

✿廉不言贫,勤不言苦;尊其所闻,行其所知。  ——格言

✿勤能补拙,俭以养廉。  ——金缨

✿德惟善政,政在养民。  ——《尚书

✿公则生明,廉则生威。  ——朱舜水

✿为政者,不赏私劳,不罚私怨。  ——《左传

✿公生明,偏生暗,端悫生道,诈伪生塞。  ——《荀子

✿令在必信,法在必行。  ——欧阳修

✿威与信并行,德与法相济。  ——苏轼

✿无故无新,惟贤是亲。  ——刘安

文强案始末

文强,1955年出生。1972年参加工作。1992年,任四川省重庆市公安局副局长。1997年,重庆改直辖市后任重庆市公安局副局长。2000年,提任正厅局级侦查员。2008年,出任重庆市司法局局长。2009年8月7日凌晨1时,在北京参加全国司法厅(局)长座谈会期间被双规,次日上午通过民航班机押解回渝,成为重庆打黑风暴中被双规的最高级别官员。

讯问8天,就取得他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犯罪团伙和强奸罪名的口供

2009年9月26日,文强因涉嫌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罪和涉嫌受贿等职务犯罪被逮捕。

2010年2月2日至7日凌晨,一审开庭,文强被指控犯受贿、包庇纵容黑社会性质组织、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强奸四项罪名。

庭审焦点在于其下属在春节及文强生日期间所送的钱到底是贿赂款还是一般的礼节性馈赠。

文强在最后陈述中表示:“感谢法庭给我和律师充分辩护的机会,体现了我们这个时代民主与法治的精神。”

他说:“我从一个领导走到这里,教训是沉重的。就在这里,我目睹了张君等一大批刑事犯罪分子受审。而现在,我作为被告人,也站在这里。这种巨大的变化,原因是多方面的,有自身的,也有社会环境的影响、制度约束的滞后等。但自己的、自身的原因,才是走向犯罪的主要原因。所以,我希望广大干部,特别是公安人员,要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警钟长鸣。我希望今后没有公安民警再次站在这个位子上。”

2010年4月14日上午,一审继续开庭,争议最大的是赵利明送给文强的“青绿山水图”,被认定为一般仿品。

2010年4月14日下午,一审宣判,文强因受贿1211万元、包庇纵容5个黑社会性质组织、1044万元巨额财产来源不明、强奸,数罪并罚,被判处死刑,剥夺政治权利终身,并没收个人全部财产。

2010年5月13日至14日22时许,二审在重庆市高级人民法院公开开庭审理。

文强在最后陈述中说,自己走上犯罪道路的原因,主、客观因素都存在,主观上的因素是主要的,为此,他曾向有关方面做出过深刻的检讨,写下过悔罪书。(www.daowen.com)

2010年5月21日,文强案二审宣判,维持一审法院的判决,文强神情沮丧。

2010年7月7日,文强被执行死刑。

廉政是一面照妖镜,能把“妖精”——贪污腐败分子尽收其中,让他们现出原形,暴露在阳光之下。而清廉的是不怕阳光的。

俗话说,身正不怕影子斜。只要你问心无愧,坦坦荡荡,对得起人民,经得起历史的考验,你就不怕任何的风吹草动,而贪者却经常风声鹤唳,草木皆兵,最终走向灭亡,成为历史的罪人,让人唾弃。

诸葛亮自报财产留清名

刘备三顾茅庐,诸葛亮深为其所动,之后跟随刘备征战南北,屡建奇功。刘备死后,诸葛亮“受任于败军之际,奉命于危难之间”,蜀国国事,事无巨细,每必亲躬。他五次亲率大军北伐曹魏,与曹魏短兵相接。他严格要求子侄辈,不以自己位高权重而特殊对待。他亲派侄儿诸葛乔与诸将子弟一起,率兵转运军粮于深山险谷之中。为此,他专门给其兄诸葛谨写信说,诸葛乔“本当还成都”,但“今诸将子弟皆得转运”,“宜同荣辱”。马谡失街亭后,他引咎自责,上疏后主刘禅,“请自贬三等”,从此更兢兢业业,勤勉有加。“夙兴夜寐,罚二十以上,皆亲揽焉;所啖食不至四升。”长期的废寝忘食使他心力交瘁,积劳成疾,年仅54岁便英年早逝。诸葛亮以他的实际行动验证了自己“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诺言。

诸葛亮生前,在给后主的一份奏章中对自己的财产、收入进行了申报:“成都有桑八百株,薄田十五顷,子弟衣食,自有余饶。至于臣在外任,无别调度,随身衣食,悉仰于官,不别治生,以长尺寸。若死之日,不使内有余帛,外有赢财,以负陛下。”诸葛亮去世后,其家中情形确如奏章所言,可谓内无余帛,外无赢财。

诸葛亮病危时,留下遗嘱,要求把他的遗体安葬在汉中定军山,丧葬力求节俭简朴,依山造坟,墓穴切不可求大,只要能容纳下一口棺木即可。入殓时,只着平时便服,不放任何陪葬品。

诸葛亮在辅佐刘备时,就能实行廉政。在生前诸葛亮就向后主申报了个人的财产,在病危时要求葬礼从简。诸葛亮的这种两袖清风的行为,可谓是真正的人民公仆。

林则徐拒贿

清嘉庆二十五年(1820),林则徐被任命为江南监察御史,巡视江南各地。他到澎湖群岛寓所刚歇下,有个自称“花农”的人献上一盆玫瑰花,还说是要请林大人换个大盆栽花。林则徐心知有异,一脚踢翻花盆,盆里现出一个红包。包里是一只足有半斤重的金老鼠和一纸信笺,笺上写着:“林大人亲收,张保敬献。”林则徐当场将张保行贿的金老鼠没收,上缴国库。

道光十九年(1839),林则徐赴广州查禁鸦片。5月间,英国商务代表义律请林则徐到他的私邸参加宴会,并将一个精致方盒捧送给林则徐。林则徐接过来打开一看,大红软缎衬垫上放着一套鸦片烟具:白金烟管,秋鱼骨烟嘴,钻石烟斗,旁边是一盏巧雅孔明灯和一把金簪,光彩夺目,起码值10万英镑。林则徐道:“这套烟具属于违禁品,本当没收,但两国交往,友谊为重,请阁下将烟具带回贵国,存入皇家博物馆当展品吧!”义律被讽刺得无地自容,只好将礼品收回。

林则徐1820年赴湖北接任时,由襄阳发出传牌,云:“伙食一切,亦已自行买备,沿途无须致送下程酒食等物。所属官员,只在本境码头接见,毋庸远迎。”1830年他离京赴粤查禁鸦片,行前,从良乡县向广东省发出传牌,云:“此行并无随带官员供事书吏”“并无前站后站之人”“所有尖宿公馆,只用家常饭菜,不必备办整桌酒席,尤不得用燕窝烧烤,以节靡费。此非客气,切勿故违。”

一个廉政的官员能够在贿赂面前保持节操。林则徐就是这样的官员,他堂堂正正做人的品格和廉洁正派的作风,值得现在的官员学习。

鼬鼠饿死粮堆上

在领导干部廉政培训班上,一位党校的老教授给学员们讲到内蒙古草原上的一种鼬鼠。他说:鼬鼠整天忙忙碌碌,不停地寻找着食物,然后把吃不完的食物储存到洞穴里。据统计,鼬鼠一生要储存20多个“粮仓”,足够十几只鼬鼠毕生享用。

“然而,你们知道鼬鼠最后是怎么死的吗?”老教授说,“它们最后都是饿死的!”饿死的?这怎么可能呢?学员们感到不解。拥有众多“粮仓”的鼬鼠,按说应该“丰衣足食”地安享晚年才是呀,怎么可能饿死呢?

老教授说,鼬鼠晚年走不动的时候,就会躲进自己的“粮仓”里,但它们必须经常啃咬硬物磨短两颗门牙,否则就会因门牙无限生长而无法进食。但它们早先在“粮仓”里并没有储存硬物,结果因没有硬物磨牙致使门牙不断生长,老长的门牙让鼬鼠无法进食,最后饿死在粮堆上。

学员们感叹:这鼬鼠也太愚蠢了!为什么当初在储存粮食的同时不储存一点石子等硬物呢?

老教授说,鼬鼠是一种很有灵性的动物,从它储存粮食这一点上就可以看出来。鼬鼠不是因愚蠢而饿死,而是饿死在自己的贪欲上。贪欲使它只看到粮食,而看不见石子,看不见粮食以外的任何东西,它陷入贪欲的陷阱里,看不见隐患,看不见潜在的危机,看不见明天与未来,是贪欲葬送了它。

“聪明的人,有时却犯着鼬鼠一样的错误!”老教授的最后一句话,像一声警钟,在学员们的心中久久地回响……

聪明反被聪明误,枉送了卿卿性命。聪明的鼬鼠不是因愚蠢而饿死,反而却因聪明而死,饿死在自己的贪欲上。聪明的人,不要犯着鼬鼠一样的错误,不要被贪欲蒙蔽了眼睛。

让廉政之风永吹

廉政,一个老生常谈的话题,与之背道而驰的则是遭人唾弃的腐败。常言道:“妖雾弥漫的地方必有妖怪,歪风邪气盛行的地方必有腐败。”腐败成风的清政府时代,“三年清知府,十万雪花银”,是官场的真实写照,从最高统治者皇帝一直到下面的各级官僚,几乎无一不贪。军机大臣和珅当政20年,大肆贪污受贿。家产值白银10亿两,相当于当时清政府20年的财政收入!清末腐败更盛,官僚们疯狂受贿、贪污,大肆占有土地,一些地方甚至出现了“有田者什一,无田者什九”的局面。在这样近乎疯狂的腐败下,民不聊生,社会矛盾空前激化,清朝统治者由腐败走向了覆灭。其实何止是清政府?“历览前贤国与家,成由勤俭败由奢。”廉政,是一个国家一个民族的安定与公正的保证。试想,假若没有海瑞包拯西门豹、刘墉……一系列为民做主两袖清风的清官良臣,那君主何以安民?民又何以服君?《左传》上说:“国家之败,由官邪也;官之失德,宠赂章也。”讲的就是官之廉政对于国对于民的重要意义。

廉政,永远都是不过时的美丽。1976年1月,联合国总部就“破例”给已故中国国务院总理周恩来降半旗以示哀悼,那时与中国建交的国家只有103个,却有130个国家的党政领导人致唁电唁函,几乎所有国家的报纸、电台都在第一时间报道了这一消息。更值得注意的是,联合国降半旗的行动竟完全突破了联合国《旗典》中的相关规定,与此同时,国内的人民也早早地从四面八方赶到首都,浩浩荡荡的“十里长街送总理”成为千古佳话。

那么,是什么让周总理如此受人民爱戴,被政界敬仰呢?答案毫无疑问,是他的廉政。

据相关报道,总理当时的工资是400.80元,其妻子邓颖超的工资是347.50元。从1958年到1976年,一共是161442.00元,用于补助亲属的共36645.51元,补助工作人员和好友的共10218.67元,这两项支出约占两人总收入的1/4。其中的主导思想是拿自己的工资来补助,就可以减轻国家负担。至于总理的积蓄,总理也立了规矩:凡是积蓄够5000元,没什么用,就交党费。就这样,总共交了14000元。总理1976年1月份去世,两个人总共才积蓄了5100元!这可是一国的开国总理啊!鞠躬尽瘁,死而后已。其清其正,不言自明。

像这样的故事并非绝无仅有:不畏黑恶势力的任长霞、情系西藏无怨无悔的孔繁森、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焦裕禄……

相比之下,那些靠吞噬国家和人民财产来达到一己之娱、一己之利的历史蛀虫们,实在是令人心生厌恶与痛惜!在交杯换盏中迷失,在物欲横流中沉沦,在莺歌燕舞中堕落的那些以权势为所欲为的贪者,和那些“一骑红尘妃子笑,无人知是荔枝来”“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的昏君恶吏们又有什么不同呢?所谓“骄、奢、淫、逸,所自邪也”,那些不顾党和国家,只知一味地滥用职权的贪官污吏们,也必将被送上庄严的法庭,接受法律的严惩!要知道,权力是人民群众的信任,党和国家的器重,“水能载舟,亦能覆舟”,只有踏踏实实为老百姓办实事办好事的官,才是人民群众真正敬仰的人。

廉政如水,浇灭贪望之欲火;廉政如火,燃尽腐败之灰烬。

廉政如水,流向美好与幸福;廉政如火,燃成付出与奉献。

……

让廉政之风永吹,吹出一片明媚春光……

作者爱憎分明,对廉洁的周总理深深敬仰,对腐败官员们痛加斥责,并表达了“让廉政之风永吹,吹出一片明媚春光”的美好愿望。

免责声明:以上内容源自网络,版权归原作者所有,如有侵犯您的原创版权请告知,我们将尽快删除相关内容。

我要反馈